儿科用药不良反应特点研究
本文关键词:儿科用药不良反应特点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归纳儿科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某些特征,提高医护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5例儿科用药所致的药品不良反应,分别从患儿的基本情况、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 195例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中,患儿年龄3岁的102例,占52.31%;与抗菌药物有关的174例,占89.23%;静脉滴注途径给药的发生最多,共180例(92.31%);临床表现多样,以变态反应最多,共172例(88.21%)。结论本院婴幼儿抗菌药物静脉滴注时发生的不良反应较多,应予以重点关注。
【作者单位】: 苏州市立医院药学部;
【关键词】: 儿科 不良反应 抗菌药物 用药安全
【分类号】:R985
【正文快照】: 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机体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代谢和排泄能力差,因而与成人相比,更容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根据2006年参加国家ADR监测的儿童医院的报告资料显示,儿童ADR发生率达12.9%,而成人仅为6.9%[1]。为深入了解儿童安全用药情况,本文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何新;黄玉;符春茹;陈道环;潘先莉;;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致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防治[J];西南国防医药;2014年03期
2 赵瑞玲;吴金红;高明娥;张冠东;;儿童用药导致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年19期
3 王瑜歆;王春婷;杨月明;杜晓曦;金丹;;2006年全国儿童严重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10年05期
4 谭和平;雷招宝;;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综述[J];江西医药;2006年12期
5 王育琴,闻满华,常明,丁庆华,曾艳,孟莉,吴晓光,汤哲,牛光胜;460例SARS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致不良反应的探讨[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4年02期
6 毕平,毕红;糖皮质激素致过敏反应3例报告[J];中国临床医学;199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翁小红;尚尔宁;;儿科用药不良反应特点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年23期
2 何睿Pr;黄艳婷;雷毅;王冬梅;;HPLC法快速筛查抗风湿类中成药或保健食品中21种非法添加化学成分[J];分析测试学报;2016年11期
3 刘畅;彭丹;兰姗;张强;;四川省2012~2014年儿童药品不良反应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年06期
4 王慧;段培蓓;凌蓉蓉;;舒腹贴穴位贴敷对阿奇霉素致患儿胃肠道反应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6年21期
5 王玫;董利森;;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致消化道出血1例[J];北方药学;2016年11期
6 张祁平;;我院门诊患者药品不良反应的调查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6年18期
7 郭琳敏;;醒脾养儿颗粒联合蒙脱石散对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的疗效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6年26期
8 陈慧青;;基层医院儿科药物剂量的合理性及不良反应[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21期
9 杨林勇;刘新社;萧伟;王振中;;我国常见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及对策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6年14期
10 汪素芳;;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年07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能凤;;思密达防治阿奇霉素胃肠道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年14期
2 何永忠;;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年19期
3 马姝艳;刘晓红;;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18期
4 汪洪美;;93例患儿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致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与效果[J];中国药业;2013年07期
5 迟戈夫;刘天娇;高宇航;;阿奇霉素配伍维生素B_6减少消化道不良反应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3年02期
6 苏继兰;;预见性护理在使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致胃肠道不良反应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年18期
7 马瑞;马颖;;蒙脱石散减轻小儿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胃肠道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年19期
8 马亮;郭代红;刘皈阳;陈超;赵鹏芝;;我院29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描述性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9年04期
9 胡德荣;;儿童用药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年01期
10 冯庆国;陈建明;方平;;阿奇霉素序贯疗法与单纯口服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分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洁,邓志刚;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致不良反应2例[J];医药导报;2002年12期
2 ;可吸收的止血用品导致严重不良反应[J];中国社区医师;2004年11期
3 应文军;也谈中药的不良反应及其防范[J];中国药业;2005年06期
4 彭才圣;周秋贵;;浅谈中药的不良反应[J];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5 韩燕;;正清风痛宁注射液致不良反应1例[J];医药导报;2006年07期
6 牛继红;谢平;孔祥军;刘爱香;;防“非典”方引发严重不良反应2例[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年04期
7 徐永宁;;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处理[J];医学研究杂志;2006年10期
8 王静;;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在临床中引发的1例不良反应[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年08期
9 孟沙沙;;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J];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12期
10 曹永孝;;对药物、药品及其不良反应概念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浙江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5年第三季度止各地区不良反应报表数总结表[A];2005年浙江省合理用药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学术研讨会专题报告集[C];2005年
2 赖中福;;中药的不良反应应引起重视[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3 朱怀军;张海霞;陈越;胡婕;;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分析[A];第十三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4 徐涛;;不良反应监测在我院中的实施与作用[A];2013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九届临床药师论坛论文集[C];2013年
5 凌春燕;郝昌传;谈恒山;葛卫红;;5-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不良反应的研究与对策[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孙则红;崔会来;李朝霞;梁勇;冀向宁;;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分析与对策[A];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钱崇付;;钙离子通道阻滞药致69例不良反应报告分析[A];第四届全国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心血管药物安全应用与药源性心血管疾病防治专题研讨会会刊[C];2012年
8 刘和善;;中药产生不良反应的因素与对策[A];中药药效提高与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陈晓红;;194例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不良反应及其探讨[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10 陈晓红;;194例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不良反应及其探讨[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艾琳;上海酝酿药品严重不良反应保险机制[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王娅妮;学会判断药品的不良反应[N];经济参考报;2006年
3 刘云涛;专家呼吁:企业应主动参与不良反应监测[N];中国医药报;2006年
4 杨志雄;我市提高药械不良反应监测水平[N];中卫日报;2008年
5 河北农业大学 刘聚祥;我国亟待建立兽药不良反应监测体系[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5年
6 李海洲;清醒认识药品两面性搞好不良反应监测[N];莱芜日报;2009年
7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祝建材;正确认识药品的不良反应[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8 张东风;用药避免不了的不良反应[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9 ;澳大利亚草药不良反应的监控体系[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刘正午;不良反应不是药品生死符[N];医药经济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向文;CYP3A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同儿童ALL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2 施文;上海市骨关节疾病患者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不良反应流行病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张莉蓉;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及中枢神经毒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之洋;依维莫司在肿瘤治疗中代谢相关不良反应的系统性综述和荟萃分析[D];山东大学;2015年
2 关乌日汉;蒙医震脑术安全性评价[D];内蒙古医科大学;2015年
3 李风光;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数据库的建立与分析[D];河南大学;2016年
4 王琳琳;实现核对严重不良反应的半自动化[D];复旦大学;2012年
5 王智璇;云南省322例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6 唐乐;临床针刺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调查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黎木国;肝癌化疗栓塞术后不良反应的中医辨证治疗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刘丽辉;基于中药ADR效益风险评估方法的创新性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3年
9 杨岚兰;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不良反应报告质量的评价与分析[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4年
10 李慧;自发呈报系统中药品属性选择对不良反应信号检测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031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803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