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微粒子酶联免疫法测定地高辛血药浓度的相关性比较

发布时间:2017-09-20 00:10

  本文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微粒子酶联免疫法测定地高辛血药浓度的相关性比较


  更多相关文章: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微粒子酶联免疫法 地高辛 血药浓度 相关性


【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检测地高辛血药浓度的方法学并通过HPLC-MS/MS法和微粒子酶联免疫法(MEIA)测定临床采集的地高辛血浆样本,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性和相关性。方法:用H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地高辛血药浓度,通过专属性、标准曲线与最低定量限、检测线(LOD)、精密度、准确度、基质效应和提取回收率以及稳定性实验进行方法学验证;取已知地高辛浓度的质控样本,分别采用MEIA法与HPLC-MS/MS法测定,三组数据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收集我院2013年接受地高辛治疗患者的稳态谷浓度血浆样本50例,分别采用MEIA法与HPLC-MS/MS法测定,两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结果表明HPLC-MS/MS法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符合方法学验证,药物回收率稳定,日内和日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5%。在0.05~10.0 ng/m L浓度范围内,生物样品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0.99,质控样本及冻融试验均符合要求,被测地高辛成分的峰面积和浓度在测定浓度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定量限、精密度和稳定性均符合要求,能应用于测定血浆中地高辛的浓度;MEIA法与HPLC-MS/MS法测定地高辛质控样品结果显示MEIA法测定的结果高于已知结果并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HPLC-MS/MS法测定的结果与已知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P=0.30),MEIA法与HPLC-MS/MS法测定地高辛质控样本的结果也没有统计学差异(P=0.15),两种方法没有统计学差异,HPLCMS/MS法的测定结果比MEIA法更接近于样本真实结果;MEIA法与HPLC-MS/MS法测定50例地高辛血浆样本,MEIA法和HPLC-MS/MS法测定结果的均数分别为2.98ng·m L-1、0.06ng·m L-1,MEIA法的测定结果显著高于HPLC-MS/MS法测定结果,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MEIA法在测定地高辛血药浓度时干扰误差较大。结论:HPLC-MS/MS法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符合方法学验证,能应用于测定血浆中地高辛的浓度。HPLC-MS/MS法和MEIA法在测定地高辛样本时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MEIA法的测定结果误差较大,这可能与其受地高辛样免疫活性物质(DLIS)干扰密切相关。HPLC-MS/MS法的测定结果更接近于样本真实结果。此方法完全可以满足地高辛临床血药浓度的监测的需求,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微粒子酶联免疫法 地高辛 血药浓度 相关性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927.2;O657.63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8
  • 英文缩写8-10
  • 前言10-12
  • 材料与方法12-14
  • 结果14-17
  • 附图17-22
  • 附表22-28
  • 讨论28-30
  • 结论30
  • 参考文献30-35
  • 综述 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方法研究进展35-44
  • 参考文献41-44
  • 致谢44-45
  • 个人简历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榕青;夏志林;郭舜民;邓思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吡磺环已脲血药浓度的改进[J];福建分析测试;1994年01期

2 卓海通;陈刚;;气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时样品的预处理[J];中国药学杂志;1985年04期

3 庞新文,谷月玲,郑江;应用质量碎片法测定人体十一酸睾酮的血药浓度(一)[J];质谱学报;1991年02期

4 杨丽英,李景玉,李红宇,卢清林;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苯妥英血药浓度回顾性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8年08期

5 涂厉标;李旭梅;计建军;;HPLC法测定人血清中头孢噻利的浓度[J];中国药房;2014年30期

6 张淑慧,甄耀儒,张立常,,李少兵;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六种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血药浓度[J];色谱;1995年02期

7 赵雪茹;厉倬学;张嘉萱;高永双;;RP-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帕利哌酮的浓度[J];中国药房;2014年30期

8 陈翊,万卫华,赵冰,徐文方;1—乙酰基-3-邻-甲基苯甲酰基-5-氟尿嘧啶的研究——Ⅲ、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鼠主要代谢物的血药浓度[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86年04期

9 陈琴华;Stefanie Weiβig;罗尚文;陈子林;;HPLC-MS法同时测定5种抗癫痫药的血药浓度[J];中国科学:化学;2010年06期

10 庞志功,汪宝琪,姜洪涛;用胶束荧光法监测小蘖碱的血药浓度[J];化学研究与应用;199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临毅;;用高效液相法测定氟康唑血药浓度[A];2004年中国西部药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4年

2 石苏英;沈建幸;;快速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丙戊酸血药浓度[A];浙江省药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涂厉标;李旭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头孢噻利的血药浓度[A];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丁汀;陈健苗;;应用叠加法原理估算重复用药过程中的血药浓度[A];浙江省临床合理用药和药剂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唐莲;周黎;虞燕霞;杨辰;尚尔宁;;126例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未达标的临床分析[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6 徐英宏;;影响丙戊酸血药浓度的相关因素[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7 林玳;郑怀宇;;氟康唑致苯妥英血药浓度升高[A];2006年浙江省药品法规与临床药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陈文瑛;肖翔林;伍美慧;谢白露;蔡绍晖;;影响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环孢素A血药浓度相关因素分析[A];2013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3年

9 毕津莲;付成效;黄明菊;李湘斌;阳波;;我院432例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监测数据分析[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10 张国阳;王守勇;徐建洋;李洪亮;;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卡马西平唾液浓度与血药浓度及其相关性研究[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药科大学药理研究室教授 戴德哉;重视血药浓度与药效关系的基础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9年

2 ;菌群抑制 导致血药浓度升高[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3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蒋肖男;有些药物为啥要“首剂加倍”[N];保健时报;2009年

4 本报特约撰稿人 陆志城;监测血药浓度须因人而异[N];医药经济报;2003年

5 蒋肖男;药量:该增加时就增加[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6 周一海;服抗癫痫药监测血药浓度[N];大众卫生报;2012年

7 李闽春;测血药浓度 防患于未然[N];医药经济报;2001年

8 陈金伟;参苓白术散可提高肾移植患者CsA血药浓度[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9 执业药师 蒋肖男;何谓“首剂加倍”[N];大众卫生报;2006年

10 衣晓峰 庄磊;有效指导癫痫儿童个体化用药[N];医药经济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枝凤;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血药浓度及中药成分分析中的应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2 雷立芳;Hv治疗SCA3/MJD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晓云;LC-MS/MS测定人血清中英夫利昔单抗血药浓度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满利;新诊断癫痫患者联合治疗转为单药治疗后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3 郭彩会;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微粒子酶联免疫法测定地高辛血药浓度的相关性比较[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李晓晶;血液稀释对靶控输注丙泊酚血药浓度的影响及丙泊酚全自动闭环靶控在临床上的初步应用研究[D];河北北方学院;2015年

5 梁立艳;环孢素A血药浓度水平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治疗近期疗效的影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6 孙文文;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血药浓度与剂量、临床疗效、副反应的相关性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4年

7 李继芳;肝移植受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正常范围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8 黄丹;左西替利嗪与左氧氟沙星对大鼠氨茶碱血药浓度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9 孙旭芳;芬太尼血药浓度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效果的量效关系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10 林宇星;环孢素的肝毒性与血药浓度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D];福建医科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847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8847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f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