肟类衍生物的设计、虚拟筛
本文关键词:肟类衍生物的设计、虚拟筛选、合成与体外抗乙肝病毒活性研究
【摘要】:本文设计了一系列新型结构的肟及肟醚化合物,通过分子对接进行虚拟筛选。以苯、甲苯、甲氧基苯、氯苯为初始原料合成12个新化合物,其中肟类4个、肟醚类8个,并对其结构进行了~1H NMR、~(13)C NMR和MS确认。体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乙肝病毒活性且毒性较小。其中化合物4B-2抑制活性最好,其对表面抗原(HBsAg)与e抗原(HBeAg)的抑制活性IC_(50)和治疗指数分别为IC_(50 HBsAg)=81.15μmol·L~(-1)、SI_(HBsAg)=9.20;IC_(50 HBeAg)=90.66μmol·L~(-1)、SI_(HBeAg)=8.24。初步的构效关系显示甲基肟醚类化合物活性较好,为新抗乙肝药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关键词】: 肟 肟醚 合成 分子对接 抗乙肝病毒活性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060261)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2GXNSFAA053021)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卓越学者计划(2015年起)
【分类号】:R91;R914.5;R96
【正文快照】: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引起的肝脏感染。可造成急性或慢性疾病,并伴随引发多器官损害,成为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危害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1,2]。我 国不仅有约1亿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且每年新发的感染者多达10万。因此,乙型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新型抗乙肝病毒药物[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3年09期
2 柴瑜;罗欣;黄海良;胡道军;陶自泽;张胜权;;白介素29体外抗乙肝病毒作用[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9年06期
3 瞿瑶;抗乙肝病毒疗效的总目标是什么[J];家庭医药;2004年10期
4 傅希贤;抗乙肝病毒治疗的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年02期
5 曹传梅,蔡fg东;抗乙肝病毒药物临床应用有关问题的探讨[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4年06期
6 王磊,刘金霞,刘峰;抗乙肝病毒药物停药后复发[J];山东医药;2005年20期
7 钟荣;;抗乙肝病毒治疗药物简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年22期
8 黄华;王歆君;杨巧丽;刘燕;;布亚胶囊抗乙肝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J];新疆中医药;2009年04期
9 秦帅辑;罗素琴;张振涛;蒙鹏;;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研究现状[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0年S3期
10 张玲,李跃旗;30例膦甲酸抗乙肝病毒治疗临床分析[J];综合临床医学;199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耘婷;;抗乙肝病毒新药简介[A];第十四届全国感染药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2 朱珊梅;陆人杰;;抗乙肝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评价[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3 李福山;白岚;;抗乙肝病毒治疗方法的选择[A];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及新进展学习班专刊[C];2005年
4 赵奎义;房光宏;;中药抗乙肝病毒方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A];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李殿滨;周玉琴;董丽梅;;中西医结合抗乙肝病毒的临床研究[A];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超孴玲;贺承山;刘军;肖小河;;肝泰胶囊体外抗乙肝病毒作用研究[A];海峡两岸三地药理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汇编[C];2001年
7 钟铮;武雪芬;杨静;高巍;王新灵;田圣志;;抗乙肝病毒药物氟取代嘌呤核糖核苷的合成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8 邓天君;邓慧琳;;阿德福韦脂替代拉米呋定抗乙肝病毒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孙建;张军;;膦甲酸钠与α-干扰素序贯用抗乙肝病毒治疗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10 张伟;黄正明;;抗乙肝病毒新药及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4)[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理略 通讯员 陈凌;抗乙肝病毒药物研究在湖工大取得新进展[N];湖北日报;2013年
2 谢秉源;广生堂抗乙肝病毒产品实现产业化[N];中国医药报;2010年
3 解放军302医院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 刘士敬;抗乙肝病毒药物不能随便停[N];保健时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段佳;新药物发现有望用于抗乙肝病毒[N];科技日报;2013年
5 朱立平;治疗关键:修复和重建抗乙肝病毒免疫[N];健康报;2005年
6 北京地坛医院 蔡皓东;抗乙肝病毒治疗要有打持久战准备[N];中国医药报;2005年
7 徐述湘;抗乙肝病毒治疗个体化观念逐渐增强[N];中国医药报;2007年
8 记者 唐先武 通讯员 黄显斌 姜玮;302医院研制成功抗乙肝病毒特效制剂[N];科技日报;2009年
9 宋楠;抗乙肝病毒治疗需要“两手抓”[N];中国医药报;2008年
10 崔振宇;抗乙肝病毒治疗新策略[N];健康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英辉;靶向核糖核酸酶抗乙肝病毒作用的研究和抗乙肝病毒机制的初步探索[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2 许君;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体外筛选评价体系的建立及绿茶提取物抗乙肝病毒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7年
3 朱红元;抗乙肝病毒的嘌呤类无环核苷膦酸衍生物的合成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蔡钦生;重组HDL-抗乙肝病毒药物复合物的制备及其肝靶向作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吴新宇;新型稀土杂多化合物(代号PTW-6)抗乙肝病毒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铁文;苯并咪唑类新型抗乙肝病毒抑制剂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范巧云;原卟啉钠体内外抗乙肝病毒作用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7年
3 崔晓雪;抗乙肝病毒化合物原料的合成[D];天津大学;2008年
4 高羚喻;抗乙肝病毒候选药MCC478新酯的早期毒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2年
5 杨慧;RNA干扰技术抗乙肝病毒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6 胡丰;5-羟基-1H-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7年
7 梅德盛;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的合成[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沈小莉;5-羟基-1H-吲哚-3-羧酸乙酯类化合物的设计及合成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9年
9 柴瑜;IL-29和IFN-α体外抗乙肝病毒作用与机制探讨[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10 袁琦;抗乙肝病毒治疗与抗乙肝病毒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乙肝相关肾炎的临床观察[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956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895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