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长春新碱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硫酸长春新碱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研究
【摘要】:背景1962年,Beer等从长春花中提取并分离得到了长春碱(vinblastine. VLB)和长春新碱(vincristine, VCR),经过不断探索研究,人们已从长春花中分离得到70多种生物碱,临床常用的该类药物有长春碱(VLB)、长春新碱(VCR)以及半合成的长春瑞滨(vinorebine,VRB)和长春地辛(vindesine,VDS)。通过研究发现,长春新碱在该类药物中抗肿瘤活性最强,具有很强的微管蛋白结合能力,同时还能抑制RNA多聚酶活性并干扰蛋白质合成,能够很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主要用于治疗何杰金及非何杰金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也用于胃癌、肝癌、卵巢癌、乳腺癌、软组织肉瘤、支气管肺癌及神经母细胞瘤等恶性肿瘤,此外长春新碱也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长春新碱有很强的细胞毒作用,缺乏选择性,在临床应用中所导致的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药物不良反应(ADR)事件也较为常见,所以临床常常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来降低长春新碱的使用剂量,这是限制其发挥效应的重要因素。脂质体(liposome)是以磷脂为主要材料,组成的囊泡状结构,与细胞膜相似,具有磷脂双分子层,通过该结构能够实现脂溶性和水溶性药物包载,借助这一载体能够实现药物靶向递送,降低潜在毒性,提升药物稳定性。长循环热敏脂质体(Long circulation thermosensitive liposome,LTSL)在普通脂质体的基础上常使用PEG进行修饰(如常用的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DSPE-PEG2000),增大空间位阻,降低了脂质体与血浆蛋白的结合,避免网状内皮系统(RES)的捕捉和吞噬,延长了脂质体在体内的循环时间,同时PEG的引入也能够防止脂质体自身的聚集,提高制剂的稳定性。其中,温度敏感性磷脂的应用,使脂质体能够在特定的相变温度(Tm)将药物释放到加热部位。当达到该温度时,脂质体的磷脂膜由原来紧密的全反式构象(胶晶态)转变为疏松的歪扭构象(液晶态),膜的流动性也随之大大提高,药物更容易被释放出来。通过使用不同的磷脂并调整所占比例能够制备得到不同相变温度的热敏脂质体。研究表明,将少量溶血磷脂(MSPC)引入热敏脂质体能够进一步提高其对温度的敏感性,加速在相变温度下的状态变化,提升释药速度。目的制备长春新碱长循环热敏脂质体,借助肿瘤EPR效应提高药物的靶向性,降低常见毒性反应,实现加热后药物的快速释放,提高治疗部位药物浓度。与市售注射用硫酸长春新碱比较,研究其细胞毒性及体内抗肿瘤活性,评价长春新碱热敏脂质体作为实体肿瘤治疗的预期效果及可行性。内容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空白脂质体,加压过膜控制粒径,pH梯度法主动载药,制备得到长春新碱长循环热敏脂质体(VCR-TSL,VTSL).以外观、粒径、含量、包封率、热敏特性、稳定性等为主要评价指标,筛选最优的处方工艺。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长春新碱的含量及有关物质分析方法,采用超滤离心法测定脂质体包封率。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测量并观察脂质体形态,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脂质体的粒径。利用稳定性分析仪追踪长春新碱长循环热敏脂质体5个月以上的稳定性,同时测定含量、包封率、粒径等变化。通过MTT法测定体外细胞毒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荧光标记(Cou-6)脂质体与细胞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建立裸鼠异种移植肿瘤模型,结合体外肿瘤部位加热,对长春新碱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药效学及毒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采用DPPC、DSPE-PEG2000、MSPC为磷脂膜材料。通过对水化液,粒径控制工艺,冷冻保护剂用量和投料方法等进行系统筛选优化,确定了以薄膜分散法制备空白脂质体,以0.2M、pH3.0的酒石酸缓冲液为水化液,加压过膜法控制粒径以及pH梯度法主动载药的制备工艺。经过处方优化,制备得到的脂质体平均粒径在90nm左右: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可见脂质体的外观圆整,粒径大小分布均匀。该工艺制备得到的脂质体药物包封率能够达到98%以上;多批样品制备处方工艺重现性良好。长期试验表明,脂质体在-20℃条件下放置5个月稳定性良好。体外细胞毒性评价说明长春新碱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结合加热可显著增强细胞毒作用,在给药后72h脂质体组中,sw620细胞活性均小于5%,PANC细胞活性均小于20%。细胞摄取实验发现热敏脂质体加热后更易进入肿瘤细胞。体内实验结果表明,热敏脂质体结合肿瘤局部加热,具有良好的肿瘤增值抑制效果,抑瘤率达到了70%以上,同时,高剂量脂质体组裸鼠体重和注射液组无显著性差异,脂质体组裸鼠进食情况和活动能力较注射液组优,可以初步推断能够降低裸鼠全身毒性。结论本研究制备得到的硫酸长春新碱热敏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工艺稳定重现性好,具有良好的热敏释药特性。体外细胞毒性实验中,肿瘤细胞抑制作用显著优于普通注射液;体内药效学研究显示其在实体瘤中的抑瘤活性明显高于普通注射液,有望增加适应症范围并开发成新的抗肿瘤药物。
【关键词】:长春新碱 长循环热敏脂质体 药效学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943
【目录】:
-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8-9
- 摘要9-11
- Abstract11-14
- 第一章 引言14-26
- 1. 癌症和恶性肿瘤发生趋势14-15
- 2. 癌症、恶性肿瘤的治疗15
- 3. 肿瘤药物市场情况15-17
- 4. 抗肿瘤药物研发17-18
- 5. 长春新碱18-19
- 6. 脂质体19-21
- 7. 长循环热敏脂质体21-22
- 8. 脂质体的常规制备方法22-23
- 9. 脂质体药物的研发情况23-24
- 10. 制备长春新碱长循环热敏脂质体24-26
- 第二章 硫酸长春新碱热敏脂质体的处方前研究26-42
- 1. 实验仪器与材料26-27
- 1.1 实验仪器26
- 1.2 实验材料26-27
- 2. 实验方法和结果27-40
- 2.1 硫酸长春新碱含量测定的方法学建立与验证27-33
- 2.1.1 色谱条件27
- 2.1.2 破膜剂的选择27
- 2.1.3 专属性27-28
- 2.1.4 线性及范围28-30
- 2.1.5 精密度30-32
- 2.1.6 样品稳定性32-33
- 2.2 硫酸长春新碱有关物质测定方法及验证33-40
- 2.2.1 色谱条件33
- 2.2.2 溶液配制和要求33-34
- 2.2.3 系统适用性34-35
- 2.2.4 已知杂质硫酸长春碱的线性及范围35-37
- 2.2.5 破坏实验37-39
- 2.2.6 检测限及定量限39-40
- 2.3 包封率的测定40
- 2.3.1 样品制备方法40
- 2.3.2 分析条件及计算方法40
- 2.3.3 重复性实验40
- 3. 讨论40-41
- 4. 小结41-42
- 第三章 硫酸长春新碱热敏脂质体的处方工艺研究42-56
- 1 实验仪器和材料42-43
- 1.1 实验仪器42
- 1.2 实验材料42-43
- 2. 实验方法及结果43-54
- 2.1 空白脂质体的基本制备工艺(图3-1)43-44
- 2.1.1 磷脂成分的选择43
- 2.1.2 磷脂膜的制备43
- 2.1.3 磷脂膜的水化43
- 2.1.4 空白脂质体粒径控制43-44
- 2.2 载药基本工艺44-45
- 2.2.1 溶液配制44
- 2.2.2 脂质体载药方式44
- 2.2.3 空白脂质体和载药脂质体的基本外观44-45
- 2.3 脂质体内外水相缓冲盐的筛选45-50
- 2.3.1 溶液配制45
- 2.3.2 载药脂质体的制备45-46
- 2.3.3 不同缓冲液制备得到脂质体的比较46-50
- 2.4 载药工艺的筛选50-51
- 2.4.1 不同工艺因素下载药热敏脂质体制备及包封率测定50-51
- 2.4.2 不同载药温度的进一步筛选51
- 2.5 VCR热敏脂质体制备工艺最终优化51-54
- 2.5.1 铺膜52
- 2.5.2 水化52
- 2.5.3 粒径控制方法52
- 2.5.4 载药52-53
- 2.5.5 工艺最终筛选结果53-54
- 3. 讨论54-55
- 4. 小结55-56
- 第四章 硫酸长春新碱热敏脂质体物理化学性质评价56-68
- 1 实验仪器和材料56
- 1.1 实验仪器56
- 1.2 实验材料56
- 2 实验方法56-58
- 2.1 形态学检查56-57
- 2.1.1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脂质体基本形态56-57
- 2.1.2 动态光散射法(PCS)测定脂质体粒径57
- 2.2 稳定性研究57-58
- 2.2.1 VCR脂质体的包封率测定57-58
- 2.2.2 VCR脂质体的含量测定58
- 2.2.3 VCR脂质体有关物质测定58
- 2.2.4 粒径测定58
- 2.2.5 稳定性仪器分析脂质体物理稳定性58
- 3 实验结果58-66
- 3.1 形态学观察58-59
- 3.2 粒径分布测定结果59-60
- 3.3 长期稳定性分析测定结果60-66
- 3.3.1 VCR脂质体4℃保存稳定性实验结果60-61
- 3.3.2 VCR脂质体-20℃保存稳定性实验结果61
- 3.3.3 VCR脂质体稳定性仪分析结果61-66
- 4. 讨论66
- 5. 小结66-68
- 第五章 长春新碱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细胞毒性实验68-75
- 1 实验仪器与材料68-69
- 1.1 实验仪器68
- 1.2 实验材料68-69
- 1.3 细胞株69
- 2 实验方法69-71
- 2.1 溶液配制69
- 2.1.1 PBS缓冲液配制(pH 7.4)69
- 2.1.2 胰蛋白酶溶液配制69
- 2.1.3 细胞培养基配制69
- 2.2 细胞培养69-70
- 2.2.1 冻存细胞的复苏69
- 2.2.2 细胞培养及传代69-70
- 2.2.3 细胞的冻存70
- 2.3 硫酸长春新碱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细胞毒性试验70-71
- 2.3.1 细胞接种70
- 2.3.2 药物配制70
- 2.3.3 MTT实验方法70-71
- 2.3.4 数据分析71
- 3 实验结果71-73
- 3.1 硫酸长春新碱长循环热敏脂质体sw620细胞毒性实验71-72
- 3.2 硫酸长春新碱长循环热敏脂质体PANC细胞毒性实验72-73
- 4 讨论73-74
- 5 小结74-75
- 第六章 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细胞摄取实验75-78
- 1 实验仪器与材料75-76
- 1.1 实验仪器75
- 1.2 实验材料75
- 1.3 细胞株75-76
- 2 实验方法76
- 2.1 溶液配制76
- 2.1.1 香豆素-6(Cou-6)标记空白脂质体制备76
- 2.1.2 细胞培养实验材料配制76
- 2.1.3 Hoechst33258溶液配制76
- 2.2 细胞培养76
- 2.3 细胞摄取实验76
- 3 实验结果76-77
- 4 讨论77
- 5 小结77-78
- 第七章 长春新碱长循环热敏脂质体体内药效学评价78-87
- 1 实验仪器与材料78-79
- 1.1 实验仪器78
- 1.2 实验材料78
- 1.3 细胞株及实验动物78-79
- 2 实验方法79-81
- 2.1 荷瘤裸鼠模型建立79
- 2.1.1 细胞培养79
- 2.1.2 荷瘤模型建立79
- 2.1.3 模型观察79
- 2.2 供试药品配制79-80
- 2.2.1 长春新碱注射液配制79-80
- 2.2.2 长春新碱长循环热敏脂质体配制80
- 2.3 肿瘤治疗实验80
- 2.4 数据分析80-81
- 3 实验结果81-85
- 3.1 HepG-2荷瘤裸鼠药效学实验81-83
- 3.2 MCF-7荷瘤裸鼠药效学实验83-85
- 4 讨论85-86
- 5 小结86-87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87-89
- 参考文献89-91
- 个人简历91-92
- 致谢9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浩;李一澍;卢国杰;;长春碱、长春新碱提取分离方法研究[J];应用化工;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裘红英;李琳洁;李红;方炳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和长春新碱联合治疗难治性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裘红英;李琳洁;李红;方炳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和长春新碱联合治疗难治性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7年
3 裘红英;李琳洁;李红;;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和长春新碱联合治疗难治性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2007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马梁明;乔振华;鹿育晋;杨林花;王涛;康建民;朱镭;姜波;朱秋娟;;载长春新碱和依托泊甙血小板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第十一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C];2007年
5 黄旭升;杨飞;陈朝晖;凌丽;;微量长春新碱误行鞘内注射致腰骶神经根损害11例报道[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张其清;孙勇;;抗肿瘤药物长春新碱控制释放剂型的研究[A];第四届中国新医药博士论坛论文集[C];1999年
7 左艳华;沙春洁;周凤梅;盖芸芸;刘万卉;;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血浆中的长春新碱[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德;长春新碱选择性作用于恶性肿瘤细胞并诱导凋亡[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楠;硫酸长春新碱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2 许玉珍;长春新碱和奎宁共载脂质体的制备及逆转肿瘤耐药性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057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905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