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不同层次高校大学生吸烟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发布时间:2020-03-21 02:19
【摘要】:研究背景吸烟及接触二手烟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因吸烟导致的疾病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众多遭受烟草之害的国家中,我国受害尤为严重,我国肺癌、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的快速增长与吸烟率有一定关系,很多疾病与吸烟相关:一、呼吸系统疾病:香烟中有害成分如焦油、尼古丁和氢氰酸等化学物质能直接损伤气道细胞皮,并对肺泡产生不可逆的损害,导致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的发生,肺癌与吸烟有关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二、心脑血管疾病:吸烟可增加心脏和大脑的需氧量,并且烟雾中的有害成分会损伤血管内壁,增加形成血栓的风险导致脑梗塞、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吸烟促使血液流速减慢加快血液凝结导致血管压力与心脏负荷的增加、降低人体对心脏病先兆的感应能力。有研究显示,如果一个人每天吸食超过5支烟,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高于是非吸烟者十倍以上。吸烟亦会引肺部支气管内积聚之有毒物质,会阻碍人体吸入之空气正常呼出,导致患病者呼吸困难。慢性支气管炎最重要的环境发病因素就是吸烟。青少年哮喘也和吸烟有关。当前青少年吸烟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研究表明,吸烟行为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渐进过程,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吸烟习惯的养成与生活中的众多因素有关,本次调查主要研究济南市不同大学生群体吸烟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目的了解济南市不同层次大学生群体中吸烟的流行现状、特点。分析济南市大学生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高校控烟策略,从而为制定控烟预防政策和措施,减少吸烟人群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对象为济南市高校。抽取12所学校,其中一本院校三所,每所院校各随机抽取大一年级不同专业的2个班,一本院校总计为182人;二本院校3所,每所院校各随机抽取大一年级不同专业的3个班,二本院校总计为182人;三本院校3所,每所院校各随机抽取大一年级不同专业的3个班,三本院校总计为198人;专科院校3所,每所院校各随机抽取大一年级不同专业的1个班,专科院校总计为182人;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研究结果本次问卷调查描述性分析了济南市不同大学生群体吸烟的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在713名学生中,174名学生吸烟,吸烟率为24.40%,其中男生吸烟率为75.86%,女生吸烟率24.14%,男女生吸烟率有显著差异。在专科学校调查170名大学生,吸烟人数为54人,占总人数33.1%,其中男性吸烟率为75.93%,女性吸烟率24.07%,由多因素分析结果可见专科学生吸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学习压力;在三本院校中调查190名学生,吸烟人数为51人,占总人数的26.84%,其中男性吸烟率76.47%,女性吸烟率23.53%,由多因素分析结果可见三本学生吸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任课老师中有人吸烟;在二本院校中调查180名学生,吸烟人数为39人,占总人数的21.67%,其中男性吸烟率74.36%,女性吸烟率25.64%,由多因素分析结果可见二本学生吸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逃课、任课老师中有人吸烟、最好的3位同学或朋友中有人吸烟;在一本院校中,调查180名学生,吸烟人数为30人,占总人数16.67%,其中男性吸烟率76.67%,女性吸烟率23.33%,由多因素分析结果可见一本学生吸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学习成绩。结论与建议影响大学生吸烟的因素错综复杂而且相互影响,包括个人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其中,性别、个人素质是影响大学生尝试吸烟的重要因素。加强高校的健康教育和控烟干预,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正确引导青少年的好奇心理,全社会积极行动创造无烟环境,是减少和控制大学生吸烟的有效措施。大学时代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很重要的过渡期,其中由学生到社会自然人的过渡在心理的方面将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一阶段对外界的各种刺激都非常敏感,若沾染吸烟的刺激很有可能形成比较严重的依赖。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193;G479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193;G47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焱;南奕;屠梦吴;王继江;王立立;姜垣;;《2015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报告》概要[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6年02期
2 廉庄;;告别烟草,走向健康[J];家庭中医药;2015年06期
3 张梅;王丽敏;李镒冲;李晓燕;姜勇;胡楠;肖琳;李强;杨焱;杨功焕;;2010年中国成年人吸烟与戒烟行为现状调查[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年05期
4 石坚;胡德伟;毛正中;;中国烟草消费税改革的经济影响分析[J];财政经济评论;2011年01期
5 李恩昌;彭松;王飞;;从烟草的巨大危害看国家的控烟责任[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年10期
6 张金;魏利华;李阳;;吸烟对中枢神经系统危害的实验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年12期
7 杨焱;;烟草的危害、流行特点及控制策略[J];中国健康教育;2006年05期
8 吕敏,武阳丰,李莹,赵连成,杨军;文化程度对男性吸烟行为的群体效应和个体效应: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多中心协作研究[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9 任学锋,安家t,
本文编号:25925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uanguanlilunwen/2592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