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医卫管理论文 >

新型脑水肿监护系统临床数据分析及应用

发布时间:2020-04-13 22:19
【摘要】:脑部疾病极大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其中脑水肿是一种严重的脑部病变,如果不及时诊治,将会导致严重的后遗症,甚至会危及生命。脑出血与脑梗塞更是脑水肿病变中威胁最大的两种,然而其表面症状又比较相似,通常难以直接判断。当前医学上主要采用以CT技术和核磁共振技术为代表的医学影像技术进行病情诊断。然而这样的传统方法由于设备对空间时间的要求,存在需要一定时间和固定地点的问题,无法在第一时间快速确诊。重庆博恩富克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第四代无创脑水肿监护仪是相对便携可移动的,其对患者数据的采集是经过理论和实践的验证的。本文依托该设备,致力于通过对临床数据分析,研究脑水肿监护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和一系列指标对于早期脑出血与早期脑梗塞的区分效果。为了达到研究目标,本文进行了以下具体工作:(1)对患者原始数据进行了数据清洗,采用了余弦相似度和欧氏距离两种判别方法。本文结合医学背景,从全体数据中甄选出具有普遍代表性的扫频向量进行线性回归,从而得出标准扫频向量,作为标准数据。通过实验证明,两种判别方法相结合,可以很好的清洗出患者数据中的异常情况。(2)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脑水肿监护模型。本文通过数据清洗,每组数据由有效监护时段的监测数据均值、脑水肿量标记值、脑血肿量标记值和脑积水量标记值组成。本文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建模思路:(1)以监测数据均值作为因变量,建立了一个线性模型和一个非线性模型;(2)以脑水肿量作为因变量,建立了一个线性模型和一个非线性模型。为了评测模型的优劣,本文提出了若干评测指标,据此在四种模型中找到了最优模型——第二个非线性模型。最后,详细地介绍了该模型新型脑水肿监护系统中的应用,即新型脑水肿监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3)通过对清洗之后的有效数据的观察和结合医学知识分析,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早期脑出血与早期脑梗塞病情区分的八项指标。并利用八项指标对该设备电极模式下的2664组历史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最终给出了具有较高辨别度的指标。同时还对本文中反复使用的线性回归方法进行了统计学检验,证明了所取得结论具有良好的统计学意义。
【图文】:

场分布,电磁波,颅内


2 相关技术分析工作原理护仪的研制基于“生物电磁场”理论与“异物扰设,从头颅表面向颅内注入电流,在颅内形成一分布均匀且稳定。如果在颅内存在病变情况,,就场分布将不再均匀。简单来说即该设备基于以下过病人头颅,而穿过头颅后该电磁波的幅值(m变化并且和同频率的电磁波穿过正常人头部后的样对于脑部不同的病变,该变化也有明显区别,

监护仪,人脑,电极,电磁波


图 2.2 电磁波穿过人脑ectromagnetic waves pass through the h验中得到了证实。监护仪在工波,并在穿过人脑后的部位进据。在使用过程中,监护仪共发 10KHz 为差值递增直到 100KHz数据,在本文中幅值使用 M 表 1 个电极,接收电磁波则需要发射电极,用 G 表示接地电极波之前,需要明确这 4 个电极在用 6 个电极(称为六电极法),。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197.3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春红;;泰勒公式在近似计算及数值积分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4年07期

2 黄亚静;;早期脑梗塞CT与MRI诊断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3年03期

3 龚放;彭明清;王世伟;李远;;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仪在乙型病毒性脑炎患儿治疗过程中的监测分析[J];重庆医学;2013年13期

4 符大勇;王长德;李士坤;张廷峰;刘晓丽;;低场核磁共振诊断早期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年07期

5 张泉;陈礼刚;;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在开颅术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龚江;石培春;李春燕;;巧用Excel解决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J];农业网络信息;2011年01期

7 朴承男;;医疗放射辐射的防护[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年10期

8 张忠林;曹志宇;李元韬;;基于加权欧式距离的k_means算法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年01期

9 彭勇;牛俊峰;活泼;;用MATLAB回归非线性模型参数[J];化学通报;2007年11期

10 王岩;隋思涟;;MATLAB回归分析[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志洋;基于MRI的高原脑水肿诊断方法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265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uanguanlilunwen/26265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2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