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医卫管理论文 >

综合医院医生群体的医患关系紧张度及相关性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22 15:09
【摘要】:目的医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对疾病疗效的要求的提高,且在医患关系越发严峻的背景下,医生不但肩负着繁忙的诊疗工作、教学任务、科学研究以及业务学习,还要处理与患者及家属间的复杂人际关系,给心身带来极大压力。医务人员已成为健康高危人群,焦虑、抑郁发生率高。躯体化症状是包括胃肠道症状在内的一系列躯体不适症状的外在表现,由心理应激反应诱发,同焦虑/抑郁状态共存率极高。同时,由于诸多因素导致医疗纠纷急剧增加,医患关系的紧张态势日益严重,更有伤医、残医和杀医案件的频频发生。工作超负荷和医患关系紧张最易引起医务人员产生职业倦怠,即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不和谐的医患关系加重了医务人员的心身压力,增加了焦虑/抑郁、躯体化症状和职业倦怠的发生风险;医务人员的焦虑/抑郁、躯体化症状和职业倦怠的困扰,也给其与患者及家属间的沟通带来障碍,加重医患关系的紧张度。我们认为,医务人员的焦虑/抑郁状态、躯体化症状及职业倦怠情况可能与医患关系的紧张度具有相关性。本研究对医生群体进行了焦虑/抑郁状态、躯体化症状、职业倦怠程度和医患关系紧张度的量化评价,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期恢复医生对医患关系紧张度的正确认识,改善医生层面的紧张医患关系。方法纳入临床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急诊科和重症监护室等共22个科室300名医生,收集医生群体基线资料,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医生群体焦虑/抑郁状态、躯体化症状、职业倦怠程度和医患关系紧张度进行量化评价,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应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学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1.医生对医患关系普遍持消极态度,总体对医患关系紧张度认知不良。85.0%的医生对医患关系紧张度的评分≥17分,认为医患关系不良,其中7.0%评分≥33分,认为医患关系紧张,且未受年龄、性别、学历和职称的影响(P0.05)。2.医生群体焦虑、抑郁阳性率均为49.2%,其中中度以上焦虑水平为16.4%,中度以上抑郁水平为18.8%,且未受年龄、性别、学历和职称的影响;各科抑郁发生率与医患关系紧张度呈显著正相关(r=0.617,P=0.002)。3.医生群体躯体化症状阳性率61.6%,且未受性别、学历和职称的影响(P0.05)。各科室医生群体躯体化症状阳性率与医患关系紧张度呈显著正相关(r=0.446,P=0.037)。4.医生群体的职业倦怠程度较高,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3个维度达到中度以上倦怠水平的比例分别为49.8%、53.2%和48.7%。不同年龄和职称的医生职业倦怠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医生群体的情感耗竭、去人格化程度与对医患关系的不良认知呈正相关(P0.001),个人成就感与对医患关系的不良认知呈负相关(P0.001)。结论1.医生群体对医患关系普遍持消极态度,总体对医患关系紧张度认知不良。2.医生群体焦虑/抑郁状态、躯体化症状和职业倦怠等的发生率均较高。3.医生群体的抑郁发生率、躯体化症状阳性率、情感耗竭和去人格化程度与医生对医患关系的不良认知呈明显正相关,个人成就感与医生对医患关系的不良认知呈负相关。4.建议从改善医生群体的焦虑/抑郁状态、躯体化症状和职业倦怠程度等方面入手,进而改善医患关系紧张现状,从医方层面为良好医患关系的形成和维持提供新途径。
【图文】:

综合医院医生群体的医患关系紧张度及相关性因素分析


各科室医患关系紧张度评分(DDPRQ-8)

综合医院医生群体的医患关系紧张度及相关性因素分析


医生群体抑郁发生率与医患关系紧张度的相关性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19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云;;浅议医院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年62期

2 裴菲菲;;浅议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J];人才资源开发;2016年22期

3 马越川;;医患关系认知现状与和谐医患关系构建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年61期

4 于宁;刘建文;;新时期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考[J];中国卫生产业;2018年19期

5 王梓溪;高林鑫;张梦辉;吴海平;;居民基本医疗素养对医患关系的影响研究[J];祖国;2018年14期

6 李本全;;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改善医患关系,促进医院发展[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钱诗柏;鲍冬常;;“以病人为中心”与医患关系处理之管见[J];涟钢科技与管理;1997年05期

8 李巧丽;;浅谈医患关系[J];中国水电医学;2007年04期

9 闫峰;;突出思想政治工作优势 着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J];淮海文汇;2010年01期

10 杜晨峰;乔向华;;关于医患关系的现状与对策之思考[J];淮海文汇;201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彬;;浅谈我国医患关系[A];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暨医学伦理学国际论坛论文集[C];2017年

2 杨婷;;论医患关系失范成因分析及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A];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暨医学伦理学国际论坛论文集[C];2017年

3 袁利;马骏;王述菊;王彬;王琪;;医患关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A];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暨医学伦理学国际论坛论文集[C];2017年

4 赵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分析与思考[A];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暨医学伦理学国际论坛论文集[C];2017年

5 朱敏;;浅谈新时期构建和谐医患关系[A];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暨医学伦理学国际论坛论文集[C];2017年

6 池瑛;;从法律视角谈我国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A];“决策论坛——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7年

7 孙祥军;高立波;;“两好一满意”活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研究[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刘辉;;我对医患关系的解读[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吕建欣;;医改新举措——医患关系矛盾激化的原因与解决方法的剖析[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胡晓宇;;新形势下医患关系伦理与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暨第四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莉娜;互敬互爱最应是医患关系主流[N];杭州日报;2018年

2 实习生 王晨 本报记者 迟洪江;警察副院长能否改善医患关系[N];中国青年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董伟;改善医患关系需具体制度安排[N];中国青年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白雪;“医院去利益化”可否修复医患关系[N];中国青年报;2011年

5 曹林;医患对立困局 只有信任能解[N];中国青年报;2011年

6 卞广春;和谐医患关系必作于细[N];贵州日报;2018年

7 本报记者 潘婷;“医疗航母”冲破医患关系坚冰[N];中国青年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从玉华;三院士的医患关系实验[N];中国青年报;2015年

9 天津理工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陈润卿;新时期我国医患关系发展新征程[N];中国人口报;2017年

10 记者 祝雪娟 通讯员 李松洁;廊坊:发挥调解优势 和谐医患关系[N];河北经济日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霞;中医医疗机构医患关系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2 韩鹏;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学人文关怀指标体系建立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朱九田;医患纠纷治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4 苗莉;医患矛盾产生的心理机制及缓解策略初探[D];西南大学;2015年

5 周奕;中国传统医疗父爱主义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6 王佳;中国医患危机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黄照权;面对医疗纠纷的危机管理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8 傅宏宇;中国医患纠纷的解决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9 彭红;医患博弈及其沟通调适[D];中南大学;2008年

10 宋发彬;基于医患关系的医务人员法律地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欧阳霏;网络媒体医患报道的失衡现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年

2 周颖;电视人物专题片《医者大“道”“默”守初心》作品阐释[D];聊城大学;2018年

3 熊珍珍;健康传播视域下《人民日报》医患关系报道框架分析(1985-2016)[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4 鲁丽萍;部队医院视角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路径探究[D];锦州医科大学;2018年

5 张莉;综合医院医生群体的医患关系紧张度及相关性因素分析[D];郑州大学;2018年

6 杨媛;高校校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医患沟通对医患关系的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年

7 朱晶晶;医患关系认知现状与和谐医患关系构建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7年

8 韩淑丽;河北省精神病医院医患关系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承德医学院;2017年

9 马燕妮;以非住院患者为核心的医患关系事件中的群际归因偏好及其改善[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10 程彦斌;社会信任视角下医患关系危机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761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uanguanlilunwen/26761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b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