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中药学教材沿革考
发布时间:2022-11-12 12:06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应用知识和技能,以及各种中药的品种来源、性能、功效、临床应用及其他相关知识的一门学科,是祖国传统医药学的重要学科之一。中药学教材作为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思想的材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出版以来,其编写体例大体一致,但与传统本草的体例相比,差别非常巨大。中药学教材编写体例是如何形成的?从1960年统编第1版教材出版至今,经过数次修订,中药学教材现已使用到第7版。不同时期的教材内容存在统一和差异,反映出当时社会、中医药学教育、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时代特征。关于这些问题,国内尚无专项研究。 本研究以1950年代各地自编教材及国家统编第1至7版中药学教材为研究对象,对比各版本教材的编写体例,整理其具体内容的修订情况,分析探讨中药学教材的沿革及发展方向,希望能为将来的教材编写提供借鉴。 本论文分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建国初期我国中医药教育的发展简况,成都、长春、南京、上海四所中医院校自编教材的编写体例和内容概况,以此分析统编第1版教材问世的历史背景。第二部分叙述国家统编第1至7版中药学教材在编写体例及具体内容上的差异,通过分析...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正文
2.1 统编第1版中药学教材的问世
2.1.1 建国初期的中医药教育简况
2.1.2 各地方自编教材内容概述
2.1.3 统编第1版教材的问世
2.2 第1至7版中药学教材的发展沿革
2.2.1 第1至7版中药学教材概况
2.2.2 第1至7版中药学教材内容修订情况
2.2.3 化湿药的个案分析
2.3 结语
3 讨论
3.1 中药学教材体例的确立
3.1.1 内容编排体例的形成
3.1.2 分项叙述体例的形成
3.1.3 药物分类的变迁
3.2 中药名称与药典一致
3.3 功效术语规范化
3.4 字数应当合理
4 附表
致谢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革”期间开门办科研与中草药运动[J]. 张瑞贤,张卫.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01)
[2]对《中药学》七版教材的看法[J]. 王绪前. 光明中医. 2006(05)
[3]谈中药名词术语的规范化使用(一)[J]. 吴红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6(05)
[4]《中药学》“中药的性能”一章内容增补指瑕——对新教材应增补“中药性能的负效应”的思考[J]. 杨丽. 中医药学刊. 2003(12)
本文编号:3706335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正文
2.1 统编第1版中药学教材的问世
2.1.1 建国初期的中医药教育简况
2.1.2 各地方自编教材内容概述
2.1.3 统编第1版教材的问世
2.2 第1至7版中药学教材的发展沿革
2.2.1 第1至7版中药学教材概况
2.2.2 第1至7版中药学教材内容修订情况
2.2.3 化湿药的个案分析
2.3 结语
3 讨论
3.1 中药学教材体例的确立
3.1.1 内容编排体例的形成
3.1.2 分项叙述体例的形成
3.1.3 药物分类的变迁
3.2 中药名称与药典一致
3.3 功效术语规范化
3.4 字数应当合理
4 附表
致谢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革”期间开门办科研与中草药运动[J]. 张瑞贤,张卫.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01)
[2]对《中药学》七版教材的看法[J]. 王绪前. 光明中医. 2006(05)
[3]谈中药名词术语的规范化使用(一)[J]. 吴红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6(05)
[4]《中药学》“中药的性能”一章内容增补指瑕——对新教材应增补“中药性能的负效应”的思考[J]. 杨丽. 中医药学刊. 2003(12)
本文编号:37063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uanguanlilunwen/370633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