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共轭亚油酸甘油酯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降脂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4 20:30

  本文关键词:共轭亚油酸甘油酯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降脂功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共轭亚油酸甘油酯 检测方法 降脂 脂肪酸组成 抗氧化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高脂模型大鼠干预方式探讨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的降脂机制,为其降脂功效提供理论依据。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建立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的检测分析方法。方法:降脂功能研究选用清洁级Sprague-Dawley(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6组:基础对照组,高脂对照组,鱼油对照组,共轭亚油酸甘油酯低(2g/kg·bw)中(4g/kg·bw)、高(6g/kg·bw)剂量组,除基础对照组摄食基础饲料外,其余各对照组均摄食高脂饲料,建立高脂模型,每天以灌胃方式给予大鼠受试物,每周定时称体重,6周后大鼠麻醉处死,比较各组间体重变化;留取大鼠肝脏组织,经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肝组织有无病理变化;检测血清中血脂水平,血中脂肪酸组成,血糖值,血清抗氧化程度等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用Zorbax硅胶色谱柱,正己烷-异丙醇为流动相,控制其不同配比,建立共轭亚油酸甘油酯检测分析方法,使共轭亚油酸甘油一酯、甘油二酯和甘油三酯达到完全分离。结果:从干预第3周开始,与高脂对照组比较,共轭亚油酸甘油酯低、中、高剂量组大鼠体重开始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第5、6周与高脂对照组和基础对照组比较,共轭亚油酸甘油酯中、高剂量组体重显著性下降(p0.05);肝脏HE染色后显示,共轭亚油酸甘油酯高剂量组脂肪肝程度较高脂对照组明显减轻,仅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共轭亚油酸甘油酯各剂量组大鼠的脂体比和Lee’s指数与高脂对照组比较呈下降趋势;共轭亚油酸甘油酯低、中、高剂量组TC、TG、LDL-C水平与高脂对照组比较显著性降低,HDL-C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与高脂对照组比较,共轭亚油酸甘油酯中、高剂量组大鼠的血清中总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显著性升高,而单不饱和脂肪酸水平显著性下降(p0.05);共轭亚油酸甘油酯各剂量组大鼠的血糖值与高脂对照组比较显著性下降(p0.05);与高脂对照组比较,共轭亚油酸甘油酯低、中、高剂量组SOD、GSH-PX活力显著性升高(p0.05),高剂量组MDA含量显著性下降(p0.05)。HPLC-ELSD检测方法下,共轭亚油酸甘油三酯、甘油二酯、甘油一酯分别在4.62min、7.78min、13.80min时间段成功分离,且分离度良好;检测结果显示,共轭亚油酸甘油酯样品中三甘酯、二甘酯和单甘酯含量分别为79.8%,19.8%,0.89%;各甘油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2%,方法精密度良好,甘油三酯、甘油二酯和甘油一酯的检测限分别为0.6mg/kg、2.0mg/kg、2.5mg/kg,定量限分别为6.0mg/kg、12.0mg/kg、12.0mg/kg。结论:共轭亚油酸甘油酯能够起到缓解脂肪肝、减肥的作用,并能控制高脂血症、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减少体内脂质过氧化物产生,缓解脂质代谢紊乱。成功建立HPLC-ELSD检测方法,该检测条件下共轭亚油酸甘油三酯、甘油二酯、甘油一酯分离度良好,本方法精密度、重现性良好,适用于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的检测。
【关键词】:共轭亚油酸甘油酯 检测方法 降脂 脂肪酸组成 抗氧化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155.5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引言8-10
  • 第一章 共轭亚油酸甘油酯检测方法的建立10-17
  • 1 材料与方法10-11
  • 1.1 主要试剂10
  • 1.2 仪器及参数10
  • 1.3 流动相及梯度10-11
  • 1.4 样品测定11
  • 1.4.1 样品溶液制备11
  • 1.4.2 标准溶液制备11
  • 2 结果11-15
  • 2.1 溶剂空白对照谱图11-12
  • 2.2 标准对照品谱图12
  • 2.3 样品测定结果12-13
  • 2.4 样品谱图13
  • 2.5 方法学验证13-15
  • 2.5.1 标准曲线绘制13-14
  • 2.5.2 精密度实验14
  • 2.5.3 检出限和定量限14-15
  • 3 讨论15-17
  • 第二章 共轭亚油酸甘油酯对大鼠降脂功能的研究17-29
  • 1 材料与方法17-19
  • 1.1 实验动物17
  • 1.2 主要试剂17
  • 1.3 主要仪器17
  • 1.4 动物分组17-18
  • 1.5 样本采集18
  • 1.5.1 体长测量18
  • 1.5.2 血清采集18
  • 1.5.3 肝组织采集18
  • 1.5.4 脂肪采集18
  • 1.6 指标测定18-19
  • 1.6.1 大鼠肝脏病理检测18-19
  • 1.6.2 血清生化指标测定19
  • 1.6.3 血清脂肪酸组成检测19
  • 1.6.4 抗氧化指标检测19
  • 1.7 数据处理19
  • 2 结果19-26
  • 2.1 共轭亚油酸甘油酯对大鼠体重的影响19-21
  • 2.2 大鼠肝组织光镜下病理形态学观察21-22
  • 2.3 共轭亚油酸甘油酯对大鼠Lee’s指数和脂体比的影响22
  • 2.4 共轭亚油酸甘油酯对大鼠血脂的影响22-23
  • 2.5 共轭亚油酸甘油酯对大鼠血清总脂肪酸组成的影响23
  • 2.6 共轭亚油酸甘油酯对单一脂肪酸组成的影响23-25
  • 2.7 几种典型脂肪酸的变化趋势25
  • 2.8 共轭亚油酸甘油酯对大鼠血糖的影响25-26
  • 2.9 共轭亚油酸甘油酯对大鼠血清抗氧化水平的影响26
  • 3 讨论26-29
  • 结论29-30
  • 参考文献30-34
  • 综述34-45
  • 综述参考文献41-45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45-46
  • 致谢46-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利伟,赵金兰;共轭亚油酸研究进展[J];粮油食品科技;2001年02期

2 严梅荣,顾华孝;共轭亚油酸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油脂;2003年07期

3 曹建湘,丁绍民;共轭亚油酸的生物学功能[J];中国动物保健;2003年07期

4 刘晓华,曹郁生,陈燕;共轭亚油酸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油脂;2004年07期

5 李桂华;;共轭亚油酸的制备及其组成分析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6 杨得坡;曾晓晖;林海燕;丁桂莲;符策奕;李佳;;共轭亚油酸钙营养性改善机体肌肉组成的实验研究[J];中国油脂;2006年08期

7 金虹;;西宁地区市售牛奶中共轭亚油酸含量的测定与分析[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8 王中太;曹健;尹艳丽;刘莹;杨永刚;董理;;共轭亚油酸的生物合成及相关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8年04期

9 ;新法异构化精制共轭亚油酸[J];技术与市场;2009年10期

10 赵秀玲;;共轭亚油酸的功能性质及其应用前景[J];江苏调味副食品;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明;;共轭亚油酸的生理作用[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葛声;;共轭亚油酸的保健功能及保健品市场现状[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营养与保健食品发展分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万谦;李艳芳;吴兴泉;陈士华;罗宇;曹健;;微生物共轭亚油酸异构酶研究进展[A];河南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李婧妍;张兰威;郭春锋;;共轭亚油酸菌株筛选及其益生特性评价[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顾婷华;;共轭亚油酸的研究[A];上海市粮油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杨得坡;李杰梅;曾晓晖;李珍;王冬梅;冀军峰;冀红斌;;共轭亚油酸的抗氧化活性及其抗氧化剂筛选[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云琦;周安国;;共轭亚油酸及其降低动物体脂的研究进展[A];第四届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张文斌;季爱玲;于芳;侯祥红;王枫;;共轭亚油酸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A];首届中国西部营养与健康、亚健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孙磊;李杰梅;王冬梅;陈常青;鲁冰山;何峰;杨得坡;;共轭亚油酸及其异构体亚油酸纯化技术优化及含量测定[A];第七届中国化妆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蔡健炜;;降体脂产品的功能测试[A];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保健食品分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立民;新型奶牛饲料[N];农民日报;2000年

2 刘昊宇;富含共轭亚油酸的奶酪有益于心脏健康[N];中国食品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马永刚;共轭亚油酸将掀起新一轮开发热潮[N];中国食品报;2009年

4 记者 谢小芳;连企共轭亚油酸生产规范成为美国行业标准[N];大连日报;2014年

5 记者 陈凌馨 通讯员 曹路 范明明;CLA实现产业化[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6 记者 马霞 实习生 张学琦;专家研讨共轭亚油酸免疫功效[N];科技日报;2006年

7 杨立民;巴西开发出新型奶牛饲料[N];中国贸易报;2000年

8 孟腊平;具有降低体脂肪功效的食品配料——共轭亚油酸[N];中国食品报;2009年

9 记者 胡其峰;我国奶牛共轭亚油酸机理研究取得重大突破[N];光明日报;2009年

10 记者  张尚武 实习生 刘勇;绿色安全饲料添加剂问世[N];湖南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红旗;盐地碱蓬共轭亚油酸及其降脂功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2 衣丹;共轭亚油酸两种主要异构体的分离及生理功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3 李淑荣;共轭亚油酸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及高效转化技术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4 郭诤;非水相系统中脂肪酶催化酯化反应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王丽敏;共轭亚油酸高转化量菌株筛选及其酶学性质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6 王羽伦;共轭亚油酸冰片酯的合成、分离、纯化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7 韩立强;共轭亚油酸抑制乳腺脂肪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8 范亚苇;共轭亚油酸对心血管脂肪代谢的影响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9 刘晓华;共轭亚油酸的生物转化和异构体分析[D];南昌大学;2006年

10 魏宏阳;18碳不饱和脂肪酸的氢化及共轭亚油酸前体累积规律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磊;富含共轭亚油酸酸奶的特性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2 吴国玲;共轭亚油酸和维生素A对蛋鸡免疫机能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3 刘成广;以乌桕梓油为原料制备共轭亚油酸的工业化工艺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4年

4 崔茂林;饲料添加剂共轭亚油酸生物合成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5 李佳宇;共轭亚油酸产生菌的益生性及安全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6 宋宇航;生物催化法合成反10,顺12-共轭亚油酸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6年

7 祝彤彤;共轭亚油酸甘油酯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降脂功能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8 刘瑞阳;共轭亚油酸的制备新工艺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李鹏;产共轭亚油酸菌株的筛选与发酵条件的优化[D];大连工业大学;2010年

10 关奇;葵花油制备共轭亚油酸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330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10330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a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