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强化BAF处理微污染(窖)水的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臭氧强化BAF处理微污染(窖)水的实验研究
【摘要】:我国西北农村地区水资源匮乏,集雨工程实施后用水紧张问题得以缓解,但雨水集流过程中受到地表污染物污染,多项水质指标超标,影响日常饮用水安全。为改善西北地区微污染窖水质量,实验采用BAF工艺处理微污染窖水,通过对BAF条件参数优化以及增设臭氧预氧化处理单元,得到了最佳净化效果,出水水质较好。采用生物陶粒滤料作为载体,经过23天自然挂膜,出水CODMn、NH3-N去除率分别稳定在30%及70%左右。滤料表面附着黄褐色生物膜,镜检发现滤料表面存在较多的微生物,有轮虫等后生动物出现,标志挂膜成功。研究不同A/O容积比、水力负荷、回流比及气水比对BAF处理微污染水的去除效果影响,得到了反应器运行最佳工况点:A/O容积比2:3,气水比3:1,水力负荷0.90m3/(m2·h),回流比200%,此时反应器对CODMn、NH3-N、UV254、TN及浊度的去除率分别可达57%、85%、35%、38%及87%,出水水质稳定。出水NH3-N及浊度均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根据运行期间出水水质变化规律确定反冲洗周期为8天。先气冲后水冲,气冲强度为18L/(s·m2),时间为5min;水冲强度为12L/(s·m2),时间为5min。反冲洗后浊度、NH3-N、CODMn等指标的去除率有所下降,但经4h的恢复期后,去除率恢复到反冲洗前水平。臭氧预氧化实验,考察不同臭氧预氧化时间对微污染水中溶解氧及SUVA值的影响,确定最佳臭氧预氧化时间为3min。臭氧预氧化出水CODMn、NH3-N及UV254分别下降9%、3%及7%。分子量分布结果显示50 K的有机物减少,3 K的有机物明显增多,臭氧出水可生化性提高。三维荧光光谱显示,类腐殖质物质含量下降,为后续处理提供便利条件。对比臭氧强化前后BAF出水水质发现,臭氧预氧化后BAF反应器出水CODMn、NH3-N及UV254的去除率较未经臭氧预氧化BAF反应器分别提高7%、6%及25%,类色氨酸物质去除率提高38%。臭氧预氧化后BAF出水CODMn浓度平均为2.97mg/L,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水中污染物质得到有效去除。
【关键词】:曝气生物滤池 微污染窖水 臭氧预氧化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52;R123.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6
- 1.1 引言10-12
- 1.1.1 水环境现状10
- 1.1.2 微污染(窖)水10-11
- 1.1.3 微污染水处理工艺11-12
- 1.2 BAF技术研究进展12-14
- 1.2.1 BAF发展简介12
- 1.2.2 BAF工作原理12-13
- 1.2.3 BAF工艺特点13-14
- 1.3 实验研究内容和意义14-16
- 2 实验装置与方法16-20
- 2.1 实验装置16-17
- 2.2 滤料选择17
- 2.3 实验用水17-18
- 2.4 检测方法18-20
- 3 BAF的挂膜启动20-24
- 3.1 COD_(Mn)含量20-21
- 3.2 NH_3-N含量21-22
- 3.3 浊度含量22
- 3.4 微生物镜检22-23
- 3.5 本章小结23-24
- 4 BAF反应器运行条件参数优化24-50
- 4.1 A/O容积比对BAF处理效果的影响24-28
- 4.1.1 对COD_(Mn)的去除24-25
- 4.1.2 对NH_3-N的去除25-26
- 4.1.3 对UV_(254)的去除26-27
- 4.1.4 对TN的去除27
- 4.1.5 对浊度的去除27-28
- 4.1.6 本节小结28
- 4.2 气水比对BAF处理效果的影响28-32
- 4.2.1 对COD_(Mn)的去除29-30
- 4.2.2 对NH_3-N的去除30
- 4.2.3 对UV_(254)的去除30-31
- 4.2.4 对浊度的去除31-32
- 4.2.5 本节小结32
- 4.3 水力负荷对BAF处理效果的影响32-36
- 4.3.1 对COD_(Mn)的去除33-34
- 4.3.2 对NH_3-N的去除34
- 4.3.3 对UV_(254)的去除34-35
- 4.3.4 对浊度的去除35-36
- 4.3.5 本节小结36
- 4.4 回流比对BAF处理效果的影响36-41
- 4.4.1 对COD_(Mn)的去除36-37
- 4.4.2 对NH_3-N的去除37-38
- 4.4.3 对UV_(254)的去除38-39
- 4.4.4 对TN的去除39-40
- 4.4.5 对浊度的去除40-41
- 4.4.6 本节小结41
- 4.5 BAF的反冲洗41-44
- 4.5.1 反冲洗方式41-42
- 4.5.2 反冲洗周期42
- 4.5.3 反冲洗强度和时间42
- 4.5.4 反冲洗后滤池的恢复42-44
- 4.5.5 本节小结44
- 4.6 BAF稳定期的运行效果44-49
- 4.6.1 对COD_(Mn)的去除44-45
- 4.6.2 对NH_3-N的去除45-46
- 4.6.3 对UV_(254)的去除46-47
- 4.6.4 对TN的去除47
- 4.6.5 对浊度的去除47-48
- 4.6.6 进出水三维荧光光谱48-49
- 4.6.7 本节小结49
- 4.7 本章小结49-50
- 5 臭氧预氧化实验50-59
- 5.1 臭氧预氧化时间的研究50-52
- 5.2 臭氧预氧化前后水质变化分析52-55
- 5.2.1 臭氧预氧化前后SUVA变化52
- 5.2.2 臭氧预氧化前后分子量分布变化52-53
- 5.2.3 臭氧预氧化前后UV_(254)分布变化53-54
- 5.2.4 臭氧预氧化进出水三维荧光光谱特征54-55
- 5.2.5 本节小结55
- 5.3 臭氧预氧化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55-57
- 5.3.1 臭氧预氧化对COD_(Mn)的去除效果55-56
- 5.3.2 臭氧预氧化对NH_3-N的去除效果56-57
- 5.3.3 臭氧预氧化对UV_(254)的去除效果57
- 5.3.4 本节小结57
- 5.4 本章小结57-59
- 6 臭氧强化前后BAF效果对比59-64
- 6.1 对COD_(Mn)去除效果的对比分析59-60
- 6.2 对NH_3-N去除效果的对比分析60-61
- 6.3 对UV_(254)去除效果的对比分析61
- 6.4 对TN去除效果的对比分析61-62
- 6.5 三维荧光光谱特征62-63
- 6.6 本章小结63-64
- 结论64-65
- 致谢65-66
- 参考文献66-70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雨卉;席宏波;于东;周岳溪;陈学民;伏小勇;;典型除草剂生产废水的有机污染特性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5年12期
2 丁岩;吴昌永;周岳溪;李军;刘明国;高薇;郭洪文;;O_3/BAF和BAF/O_3工艺处理石化二级出水的比较[J];中国给水排水;2015年23期
3 张翔;张国珍;武福平;尹振珑;;西北村镇集雨窖水前处理技术与方法研究[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4 武福平;夏传;王艳琴;刘双;张国珍;杨浩;;西北典型村镇集雨窖水水质变化及特性[J];环境工程学报;2014年09期
5 王靖雯;徐洪斌;马浩亮;董亚丽;;曝气生物滤池脱氮技术的研究进展[J];工业水处理;2014年06期
6 王旭东;刘佩;王磊;刘红露;梁勇;张银辉;;城市污水二级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特性分析[J];环境工程学报;2014年06期
7 韦晓竹;顾平;张光辉;;水中新型污染物及去除研究进展[J];工业水处理;2014年05期
8 宋亚丽;董秉直;高乃云;杨瑜芳;常春;;预氧化/混凝/微滤膜联用处理微污染水中试[J];中国给水排水;2014年03期
9 刘明国;吴昌永;周岳溪;高祯;王佩超;杨琦;董德;;臭氧-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处理石化二级出水的试验研究[J];环境科学;2014年02期
10 谭万春;王云波;喻晨雪;潘正棵;;改性沸石处理高铁锰地下水[J];环境工程学报;2013年06期
,本文编号:11167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1116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