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成都地区抗药性褐家鼠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编码基因的变异

发布时间:2017-11-05 04:25

  本文关键词:成都地区抗药性褐家鼠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编码基因的变异


  更多相关文章: 褐家鼠 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基因 抗药性


【摘要】:目的测定成都市褐家鼠抗性种群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编码基因变异情况,为监测和控制害鼠抗药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法扩增成都地区褐家鼠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编码基因并其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成都地区褐家鼠种群抗性率为13.6%;抗性种群中存在4个类型的有义突变,总体突变率52.9%。结论成都地区褐家鼠抗性种群中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编码基因产生了有义突变,可能与当地长期持久的抗凝血灭鼠剂选择密切相关。
【作者单位】: 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原微生物与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分类号】:R184.35
【正文快照】: 2.病原微生物与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褐家鼠是成都城区的家栖类优势害鼠[1-2]。目前,防治褐家鼠仍旧以化学防制为主,以抗凝血灭鼠剂使用为主要手段。近30年来,成都市每年都进行全市统一灭鼠工作。随着灭鼠剂的重复、大量和广泛使用,褐家鼠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鼎;孙西美;邵正仁;陈传好;;SPRR1A编码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7年04期

2 喻学忠,徐德胜;CD23表达及其调控[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3年01期

3 本刊编辑部;;孟加拉腹泻病研究国际中心部分研究工作进展[J];国外医学.生物制品分册;1981年06期

4 李家斌,李旭,马亦林,俞云松;TEM-105编码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年02期

5 ;我国破译乙肝病毒基因组新编码基因[J];医学研究通讯;2004年04期

6 李家斌,李旭,马亦林,俞云松;TEM-104编码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4年06期

7 熊自忠,朱德妹,汪复,张婴元;CTX-M-12编码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序列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3年02期

8 杨倩,董菁,成军,刘妍,洪源,王建军,王琳,张树林;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中前-X-编码基因启动子序列的确定及转录活性的鉴定[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3年09期

9 马士恒,陈宇萍,安洪明,王华,孟祥芝,刘翠英,杭长寿;汉坦病毒全NP蛋白及其型特异区编码基因的克隆及表达[J];中国公共卫生;2002年12期

10 付强,钱冬萌,闫志勇,侯伟,赵百慧,王斌;IL-21编码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润生;;非编码基因的生物功能[A];生物膜与重大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汪军梅;;小鼠载脂蛋白CⅡ编码基因的表达[A];泛环渤海地区九省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1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 齐名;陈亚利;姚凯;邢嘉翊;朱琴;;二球悬铃木花粉变应原编码基因克隆的制备[A];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李江;高小平;;组织蛋白酶L全长编码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活性鉴定[A];第九届全国酶学学术讨论会暨邹承鲁诞辰85周年纪念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屈良鹄;;非编码基因生物学—从生命起源到转化医学[A];生命的分子机器及其调控网络——2012年全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2年

6 黄敏;;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降解3-羟基丁酮(acetoin)酶系统编码基因的克隆[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七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7 陈静;李多川;;嗜热毛壳菌热稳定糖化酶纯化及其编码基因的克隆与表达[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高鹏;单安山;冯兴军;毕重朋;;LfcinB15-Mag12编码基因的合成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一福;首次成功分离出HPA全长编码基因[N];中国医药报;2005年

2 黄显斌、唐明山;成功破译乙肝病毒新编码基因[N];解放军报;2003年

3 记者 李天舒;人类外显子区域精细遗传图谱绘出[N];健康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慧;长链非编码RNA lnc-LEMGC、编码基因KIF26B对胃癌浸润、转移的调控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2 马知行;基于数据驱动的非编码基因功能注释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3 王军;人脑组织Nav1.5 Na~+通道编码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4 郭杏莉;基于网络模型的基因相关预测问题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紫戈;石栗果实发育特性及ACCase编码基因的表达分析[D];广西大学;2015年

2 王凤娇;猪横纹肌生长发育相关25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和16个miRNA的表达模式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3 杨雷;基于序列特征预测蛋白质编码基因及其启动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库玛娜(NDIKUMANA Yvonne);敲除莽草酸转运蛋白编码基因shiA对莽草酸积累影响[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5 甄东晓;耐热果胶酸裂解酶编码基因pel9A的克隆与表达[D];江南大学;2006年

6 王悦;苔藓植物中NBS编码基因的分离与演化分析[D];南京大学;2012年

7 李喜梅;乙脑病毒prME蛋白与鼠免疫球蛋白G Fc段编码基因的融合构建及鉴定[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8 刘妍;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4A、4B与肝细胞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11425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11425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2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