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天津市2010~2013年围产儿出生缺陷流行现状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25 20:23

  本文关键词:天津市2010~2013年围产儿出生缺陷流行现状分析 出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出生缺陷 监测 圆形分布


【摘要】:背景 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出生前发生的身体结构、功能或代谢异常,通常包括先天畸形、染色体异常、遗传代谢性疾病、功能异常(如盲、聋和智力障碍)等疾病。出生缺陷不但严重影响儿童的生命和生活质量,成为影响人口素质和群体健康水平的公共卫生问题,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而且也是导致我国人口潜在寿命损失的重要原因。我国于1986年建立了以医院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系统,监测期为孕满28周至出生后7天,重点监测围产儿中23类常见的结构畸形、染色体异常及少部分遗传代谢性疾病。监测系统获得的围产期出生缺陷发生率主要反映了出生时临床明显可辨认的出生缺陷的发生水平,用于监测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和其变化趋势,描述和评价一些明显的出生缺陷聚集情况及其影响,并包括一些公共卫生功能,如评价出生缺陷对致死、致残的影响及影响程度,将数据应用于卫生服务预算和评估,也用于预防目标的发展与评估等。通过出生缺陷监测,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从而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这对于提高我国出生人口的素质,减少家庭、社会的经济和心理负担,促进社会的进步,降低我国婴儿死亡率和提高期望寿命,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的 描述分析天津市2010-2013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了解天津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类型、构成与分布特征;采用圆形分析法获取天津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季节性分布情况;研究所获得的结果可以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和实施相应的防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数据来源于天津市2010-2013年天津市妇幼卫生信息系统中由108家助产机构上报的《出生缺陷儿登记卡》和《围产儿死亡报告卡》信息。通过综合运用SAS9.2与Excel2010软件,首先对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包括计算家庭收入情况、母亲年龄与文化程度、围产儿胎龄与出生体重、围产儿出生缺陷总发生率、出生缺陷类型、构成及顺位、各年份出生缺陷发生率、各年份出生缺陷类型、构成及顺位,并制作相对应的图表。其次,对相关变量进行统计推断,包括发生率比较分析以及圆形分布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不同年份、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和不同地区等因素进行差异性比较,分析各因素间出生缺陷分布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将周期性变化的出生缺陷儿出生月份转化为角度资料后,计算有关圆形分布的参数并进行分析。定量数据采用平均数表示,定性数据采用构成比或率表示。检验水准设为α=0.05。 结果 天津市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四年共有围产儿数为466770名,发现各类型出生缺陷儿共5415例,四年合计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1.60%o。2010-2013年各年围产儿数分别为108904,115949,130276和111641名,相应出生缺陷数分别为1023例(9.39%o),1397例(12.05%o),1504例(11.54%o)和1491例(13.36%o)。出生缺陷的人群中城镇和乡村人数分别为3507例和1908例。男性2938例,女性2265例,性别不明211例,所占比例分别为54.27%,41.84%和3.90%。2010-2013年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前十位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外耳其他畸形(小耳、无耳除外)、先天性脑积水、唇裂、唇裂合并腭裂、神经管缺陷、小耳(包括无耳)、并指(趾)和腭裂。 不同年份、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以及各居住地的围产儿出生缺陷的构成比均不相同。采用圆形分布法对天津市2010~2013年度围产儿出生缺陷资料按月度统计分析计算后,尚不能认为天津市2010-2013年度围产儿出生缺陷具有季节性特点,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没有高峰发生月,分布趋于平均。而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具有季节性分布的特点,发生高峰日为3月9日。 结论 从天津市近四年来的出生缺陷监测结果显示,天津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较全国平均水平低,但是天津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有上升的趋势,围产儿出生缺陷男性高于女性,城镇高于农村,因此有必要在广大育龄妇女中普遍开展生殖健康、遗传咨询、婚前检查以及孕期保健知识的教育,要积极开展产前筛查与诊断,采取有效的三级预防措施,从而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14.7;R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竹;重庆市北碚区出生缺陷发生状况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3年07期

2 王维娟,张远谋;贵州省六枝特区2000年出生缺陷调查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3年08期

3 周彦丹;我国加强出生缺陷和残疾预防[J];医药世界;2005年09期

4 胡淀;田考聪;周幸;李红;周利民;;重庆市出生缺陷信息分析系统的开发与建立[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6年02期

5 范新俊;王丽华;范兴华;;52例出生缺陷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6年02期

6 张玲;;人口出生缺陷的研究进展[J];医学与社会;2006年03期

7 任爱国;;美国一基金会发布全球出生缺陷报告[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6年02期

8 韦潇;;出生缺陷16例临床分析[J];医学文选;2006年04期

9 于佳;曾晓琴;曾芳玲;苏红梅;;广州市5597例出生缺陷资料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7年03期

10 王新;李益格;张静;易宇凌;李丹;;环境因素与出生缺陷[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丽琼;贺晓艳;岳佳;杨美英;文玉婷;;通海县1996~2006年出生缺陷调查研究[A];玉溪市第十五届儿科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山西省出生缺陷现状、成因及干预对策研究(分报告之一)[A];2009—2010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10年

3 谢立春;钟于玲;刘青玲;冯琪;于红;夏霁琼;;深圳市0-5岁儿童出生缺陷调查分析[A];中国优生科学协会2004年优生科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素兰;李文孝;;降低出生缺陷的干预措施与效果分析(摘要)[A];中国优生科学协会2004年优生科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赵心亮;魏庆;张蕊;齐岩;宫建国;钟南;;北京市海淀区05-07年出生缺陷的调查[A];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第四届全国学术论文报告会暨基因科学高峰论坛论文专辑[C];2008年

6 胡崇高;;浙江省预防出生缺陷及残疾[A];2011中国妇产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计划生育与生殖医学学术年会暨生殖健康讲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7 祝轲;任榕娜;;出生缺陷476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12年

8 于俊荣;李斌斌;宋淑秀;孟庆莲;;河北省0~6岁儿童出生缺陷风险因素调查与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计划生育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9 邹鸣飞;孙跃宏;屈煜;钱莹莹;蒋燕萍;舒立波;;出生缺陷危险因素与对策研究[A];浙江省第二十届基层卫生改革与发展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邱丽倩;;浙江省预防出生缺陷策略与前景[A];2013浙江省医学遗传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如一;“预防出生缺陷”首府开讲座[N];伊犁日报(汉);2007年

2 通讯员 孙国根邋记者 陈青;复旦成立出生缺陷研究中心[N];文汇报;2008年

3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世界卫生组织生殖健康与人口科学研究中心 郑晓瑛 宋新明;加强孕前—围孕保健 预防出生缺陷[N];中国人口报;2008年

4 邓晓洪;快去咨询如何避免出生缺陷[N];成都日报;2008年

5 安康市计生局 陈太新;我市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状况与对策[N];安康日报;2008年

6 记者 周芳;降低出生缺陷 提高人口素质[N];吉林日报;2011年

7 实习生 耿嘉 记者 张淑会;三级措施全程防治出生缺陷[N];河北日报;2012年

8 记者 白毅;深圳国家基因库筹建全国出生缺陷联盟[N];中国医药报;2013年

9 记者 靳澎;预防出生缺陷从孕前开始[N];家庭医生报;2014年

10 ;孕前预防阻击婴儿出生缺陷[N];中国妇女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建琼;湖北省主要出生缺陷的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张绍强;深圳市龙岗区围生儿出生缺陷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昕;基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出生缺陷代谢组学和金属组学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4 陈英耀;我国主要出生缺陷的疾病负担和预防措施的经济学评价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5 代礼;出生缺陷家系收集及并指(趾)多指(趾)畸形的HOXD13基因突变分析[D];四川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芈静;蚌埠地区0~5岁儿童出生缺陷的流行病学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8年

2 缪凡;海岛出生缺陷患病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陈鸣鸣;新生儿出生缺陷影响因素及近5年变化趋势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4 郭瑶琴;基于弹性网络的出生缺陷多维地理环境因子探索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5 修晓燕;福建省出生缺陷特征与变化趋势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6 祝轲;出生缺陷的临床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7 张海涛;吉林省2003~2008年出生缺陷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方俊群;湖南省前10位出生缺陷影响因素及其预测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9 钱芳;伊宁县5岁以下儿童出生缺陷的调查[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10 陈金慧;浙江省影响出生缺陷发生的社会环境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343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13343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c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