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售生鲜鸡肉5种主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检测及分布概率评估
本文关键词: 聚合酶链式反应 致病菌 生鲜鸡肉 β概率分布 评估靶点 出处:《食品科学》2015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对上海市52个市场的208份鸡腿、鸡爪、鸡翅、鸡胗、鸡胸肉中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单增李斯特菌、阪崎肠杆菌5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快速检测,以了解不同鸡肉食用部位各种致病菌的分布规律,并根据β概率分布确立最具代表性的部位作为评估靶点。结果显示:在208份样品中,大肠杆菌O157∶H7和沙门氏菌未检出;阪崎肠杆菌在鸡翅中检出1株;志贺氏菌检出2株,分布于鸡翅、鸡胗;单增李斯特菌检出11株,检出率达5.29%,且在鸡翅中检出率最高(4株),鸡腿(3株)、鸡爪(3株)部位检出率相当,鸡胗检出率最低(1株)。
[Abstract]:A total of 208 samples of chicken legs, claws, wings, gizzards and breast meat samples from 52 markets in Shanghai were studi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The HEC O157: H7, Salmonella and Shigella were detected. Listeria monocytogenes and Enterobacter sakazakii five kinds of foodborne pathogenic bacteria were quickly detected to understand the distribution of various pathogens in different edible parts of chicken. According to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尾,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sites were established as evaluation targe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scherichia coli O157: H7 and Salmonella were not detected in 208 samples. One strain of Enterobacter sakazakii was detected in chicken wings. Two strains of Shigella were detected and distributed in chicken wings and gizzards. 11 strains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were detected, the detection rate was 5.290.The detection rate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was the highest in chicken wings (4 strains), chicken legs (3 strains) and claws (3 strains). The detection rate of gizzard was the lowest (1 strain).
【作者单位】: 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甘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
【基金】: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XJ2013231) 上海市科委重点支撑项目(13430502400) 国家质检总局科技项目(GSCIQ_2010IK220)
【分类号】:R155.5
【正文快照】: 食源性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等是造成食源性疾病爆发的主要原因[1]。我国2000—2006年卫生部发布的食物中毒公告显示,微生物性危害导致的食物中毒人数占总中毒人数的51.33%,大约是化学性危害导致中毒人数的212倍[2]。这些由致病菌所引发的急性食物中毒常出现恶心、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蒋小平;邓思敏;钟巍;李豫皖;胡孝洪;罗海莲;肖海英;扈凤平;高劲松;;大肠埃希菌O157:H7致病因素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1期
2 高巍,孟庆翔,肖训军,夏兆刚;生长猪胃肠道乳酸菌、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和分布规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3 孙晓明;张海妍;张松山;孙宝忠;;市售鸡肉产品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的研究[J];肉类研究;2010年07期
4 封莉;黄继超;刘欣;黄明;周光宏;;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2年2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少华;徐粒子;;食源性疾病(致病菌)监测与调查处置研究进展[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0年06期
2 徐中波;任晓明;孙蕊;张绚;王浙;;猪胃肠道兼性厌氧菌种类与数量分布的调查[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芮照燕;李晔;陈真;李雪娇;蔡倩;张雷;;大学生常食用腌制食品细菌学卫生检测及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4 谭碧娥;何兴国;孔祥峰;褚武英;黄瑞林;李铁军;印遇龙;;不同碳水化合物对断奶仔公猪肠道微生物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07年04期
5 曹琛福;花群义;秦智锋;吕建强;曾少灵;陶虹;张彩虹;宗卉;;应用SYBR GreenⅠ荧光PCR熔解曲线同时检测两种致病菌[J];动物医学进展;2009年02期
6 范志勇,沈静玲,王康宁,周定刚;猪胃肠道微生态平衡的调控技术研究进展[J];饲料工业;2005年06期
7 赵莹;娄玉杰;;日粮纤维对单胃动物胃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J];饲料工业;2006年19期
8 张倩;邱亚群;石晓路;林一曼;耿艺介;;2007—2010年深圳市细菌性食物中毒检测结果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2年02期
9 谢士嘉;王静;王振国;;利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快速定量检测单增李斯特菌方法的建立[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10年02期
10 贺漓漓;杨小养;康富俊;李红梅;王春旭;李立巍;;2007~2011年桂林市零售食品中沙门菌的监测[J];华夏医学;2012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金良;微生物快速检验技术进展[J];当代医学;2000年05期
2 樊慧珍;于化鹏;黄文杰;;DNA探针杂交快速检测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12期
3 戴亚斌;何农跃;刘梅;;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J];动物医学进展;2006年10期
4 曹芸;陈品;何启盖;张坤;李文洁;柴艳东;;乳胶凝集试验快速检测副猪嗜血杆菌[J];动物医学进展;2009年12期
5 陈思强,钟伟强,曾镇兴,孙素霞;自动酶联荧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冻肉中沙门菌的评价[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4年05期
6 朱玲;许喜林;周彦良;芮汉明;;加工肉鸡中沙门氏菌风险评估[J];现代食品科技;2009年07期
7 何瑞琪;魏素红;郭善广;符小燕;蒋爱民;李津洪;;广州市售鲜鸡肉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J];现代食品科技;2010年07期
8 代明娟;应用琼脂免疫扩散试验检测猪伪狂犬病[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2年07期
9 谢海燕;朱燕秋;杨德胜;崔剑峰;温清萍;李玉娥;郭霄峰;;检测冻肉中大肠杆菌O157∶H7的两种方法比较[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7年02期
10 付志新;梁建兰;;人工诱发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试验及药敏试验[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9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友限;食源性致病菌中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的探讨[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02期
2 邱晋;樊学军;沈圣;孙敏;谢志梅;腾毅;许欣;裴晓方;;自制裸磁珠对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吸附性能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6年01期
3 杨红;刘桂华;龚云伟;黄鑫;孔祥云;辛生;;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6年01期
4 赵江义;;鄂州市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监测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年05期
5 周红雨;黄家兵;汪艳平;司徒谊萍;孙凤英;;宜昌市2002年~2005年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调查[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年08期
6 陈卫国;汪垂章;张建民;金莞尔;王文英;于丽莉;杨瑞军;叶承华;;2002~2004年衢州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J];卫生研究;2006年05期
7 严纪文;朱海明;王海燕;何冬梅;杨冰;宋曼丹;赖蔚傮;王建;马聪;邓峰;柯昌文;倪汉忠;黄吉城;;2000-2005年广东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与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6年06期
8 焦振泉;郭云昌;裴晓燕;刘秀梅;;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Ⅰ.传统检测方法[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7年01期
9 沈志英;燕勇;高文洁;王恒辉;;260份农产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7年02期
10 焦振泉;郭云昌;裴晓燕;刘秀梅;;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Ⅱ.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卫国;汪垂章;张建民;金莞尔;王文英;于丽莉;杨瑞军;叶承华;;2002-2004年衢州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九卷 预防分卷)[C];2006年
2 李志勇;高东微;易敏英;王志强;凌莉;;我国华南地区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分布规律研究[A];2010第二届中国食品安全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罗贤如;黄薇;张锦周;张燕;王舟;潘柳波;范兴;张志航;;2009-2011年深圳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A];2012深圳市预防医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4 李慧艳;陈倩;张正;;北京2008年奥运会相关餐饮业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A];北京市营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膳食与健康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小春;陈慧燕;章乐怡;李毅;王良怀;洪程基;吴跃进;;温州地区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调查[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姜侃;张东雷;金燕飞;陈小珍;;四种食源性致病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A];达能营养中心青年科学工作者论坛优秀论文集2011年第6期[C];2012年
7 孙力军;王雅玲;陈宏;;芽孢杆菌抗菌肽应用于海产品安全控制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及研究策略[A];“食品加工与安全”学术研讨会暨2010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宫彬彬;于师宇;孟宪梅;卢士英;任洪林;柳增善;王克坚;;食源性致病菌六联融合毒素的构建及免疫学特性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刘桂华;刘红晶;于颖欣;吕忠江;金泰山;王鹏;黄鑫;赵玉洁;;多重PCR快速检测食品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方法研究[A];预防医学学科发展蓝皮书·2008卷[C];2008年
10 田娟;谭英智;陈文君;钟青萍;;多重PCR快速检测三种食源性致病菌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实习生 李玉洁;我市完成上半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N];张掖日报;2011年
2 魏小刚;我国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取得新突破[N];中国医药报;2005年
3 记者 梁晓 通讯员 高世博 卢yN舟;我市完成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检验[N];郑州日报;2011年
4 记者 郎秋红;吉林:从农田到餐桌“一条龙”监管[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5 记者 李岚 通讯员 朱巍 梁秀梅;我市实现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全覆盖[N];洛阳日报;2013年
6 ;食品测试技术有新突破[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7 纪柯;食物中毒因子解析技术研究课题通过验收[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4年
8 胡杨;小心食品中的抗生素[N];光明日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吴俊;银川绿色理念打造餐饮消费环境[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邱驰;影响食品安全的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与风险分析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8年
2 余水静;食源性致病菌特异性靶点发掘系统及数据库的构建[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3 孙智勇;食源性致病菌高通量悬浮芯片检测技术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2年
4 卢行安;宫颈癌患者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基因突变分析和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体系的建立[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明强;免疫荧光法及红外光谱法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2 高爽;运用寡核苷酸芯片鉴定检测食源性致病菌技术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佳峰;多色实时PCR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广谱检测与识别[D];厦门大学;2007年
4 路春霞;应用红外光谱法区分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
5 孙鸿燕;四种食源性致病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D];吉林大学;2011年
6 陆长勇;食源性致病菌多重PCR和基因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7 苏裕心;几种食源性致病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8 张雅琪;基于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法的食源性致病菌的鉴别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1年
9 巢国祥;扬州市食源性致病菌流行现状、耐药特性和关键控制点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10 程晓艳;几种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的建立[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474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1447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