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小学高年级留守儿童亲子依恋与养育状况关系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27 17:47

  本文关键词: 客体依恋 精神卫生 学生 出处:《中国学校卫生》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索农村留守儿童亲子依恋与养育状况的关系,为农村留守儿童安全亲子依恋关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安徽省蚌埠地区和宿州地区分层随机整群抽取5所乡镇中心小学四~六年级学生,共调查1 026名学生,其中非留守儿童415名、留守儿童611名(包括母亲单方打工者27名、父亲单方打工者245名和父母均打工者339名)。问卷内容包括养育状况与亲子依恋量表。结果母亲依恋及其维度和父亲信赖维度得分均为父母均打工留守儿童低于非留守儿童(P值均0.05),而父母单方打工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亲子依恋及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父母均打工留守儿童养育状况与亲子依恋的关系分析显示,母亲联系频率、母亲探望频率、父亲探望频率、犯错误时父亲态度、看护人与儿童聊天的频率以及家庭经济状况与亲子依恋有关;其中看护人与儿童聊天的频率与父母依恋及其维度均呈正相关,而家庭经济状况仅与父亲亲近程度有关(P值均0.05)。结论父母均打工农村留守儿童亲子依恋安全性较低。改善养育状况,如增加父母与儿童的联系探望频率等有助于促进安全亲子依恋关系的建立。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child attachment and parenting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Methods the fourth to sixth grade students of 5 township central primary school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Bengbu and Suzhou areas in Anhui province. A total of 1 026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of whom 415 were non-left-behind children and 611 were left-behind children (including 27 mothers who worked unilaterally). 245 single father workers and 339 parents per worker). Results the scores of maternal attachment and its dimension and paternity dimension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non-left-behind children (P < 0.05).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cores of parent-child attachment and dimensionality between the parents who worked on one side and the children who were not left behind (P < 0.0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ing status and parent-child attachment was analyzed. Mother contact frequency, mother visit frequency, father visit frequency, father attitude when making mistakes, frequency of chat between caregivers and children, and family financial situation are related to parent-child attachment; Among them, the frequency of chat between caregivers and childre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arental attachment and their dimensions. However, the economic status of the family is only related to the degree of paternal closeness (P = 0.05). Conclusion the safety of parent-child attachment of both parents working in rural areas is low, and the raising condition is improved. Increasing the frequency of contact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contributes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safe parent-child attachment.
【作者单位】: 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蚌埠医学院预防医学系;
【基金】: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SK2014A316) 蚌埠医学院校企产学研合作项目(byhx14002) 安徽省省级预防医学特色专业(皖教高[2011]5号)
【分类号】:R179
【正文快照】: 依恋是儿童与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情感联结,是儿童与其他个体建立关系的基础[1],亲子依恋良好的个体易与他人建立较为和谐的关系。有研究表明亲子依恋低是青少年焦虑[2-3]、抑郁[4]和攻击行为[5]的危险因素。亲子依恋不但对情绪调节能力发挥直接影响作用,而且通过积极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启刚;周立秋;;亲子依恋对青少年情绪调节的影响[J];心理研究;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亚婷;陈晶琦;王付曼;肖晚晴;张曼;张文静;段桂琴;李景壹;罗晓玲;;小学生家长亲职教育技能现况及需求评估[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3期

2 俞荷俊;乔淮燕;张戎;周英;姚荣英;;中学生攻击行为与自感青春发动时相及学校因素的关系[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年17期

3 庞瑜;;中学生的情绪调节策略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4年13期

4 姚荣英;刘峰;庄蔚然;张建明;刘馨宇;付连国;;皖北某地区小学高年级留守和非留守儿童攻击行为与父母依恋状况及其关系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年05期

5 姜红梅;;小学高年级儿童亲子依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6 陈瑞领;冯霞;范斌;;儿童依恋与异常行为的精神病理与预防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2年01期

7 赵力;;依恋类型的稳定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7期

8 倪林英;谢文静;;高校学生攻击行为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教育评论;2012年03期

9 谭小碧;聂勇;;反社会人格障碍的诊断、病因及矫治[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年04期

10 王月琴;王安忠;;大学生攻击行为与生活事件及人格的关系[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高丽;中小学生自我调节特点及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少英;学前幼儿同伴关系发展追踪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尹霞云;儿童与父亲的关系:影响因素及儿童的心理适应[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曲;母亲教养方式与幼儿数学水平发展[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倩倩;小学高年级儿童人际交往专题的教案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燕舞;初中生心理一致感及其与依恋、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陈哲;反社会人格障碍倾向早期危险因素及执行功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胡雯;初中生心理虐待阳性者的心理健康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殷婷;父母教养方式及性别因素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芳;家庭教养方式、性别角色意识与高中生异性交往行为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叶晓璐;隔代抚养幼儿的心理理论、祖孙依恋、同伴接纳的特点及其关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9 郑伟东;初中生亲子依恋、同伴依恋与性心理的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10 田瑞琪;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测量及相关人格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邹泓,周晖,周燕;中学生友谊、友谊质量与同伴接纳的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2 许少琼;;家庭养育环境因素对学龄前儿童气质及行为问题的影响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年05期

3 于海琴;亲子依恋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影响的研究进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李玲玉;;大学生社交焦虑、依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2期

5 刘志军;皮艳花;;大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效能感与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J];煤炭高等教育;2008年03期

6 王林松;不同性别青少年攻击行为的认知差异研究[J];山东教育科研;2001年11期

7 张迎黎;杨\,

本文编号:14690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14690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a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