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宁夏地区2006-2013年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

发布时间:2018-02-04 09:53

  本文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监测 食品污染 出处:《医学动物防制》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掌握宁夏地区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提高该区食源性疾病预警控制能力。方法依据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标准,对2006-2013年全区8个监测点采集的13大类样本共计7 453份进行检测。结果致病菌检出样本数共计359份,总体污染率为4.82%,检出致病菌种类包含沙门氏菌(8.36%)、金黄色葡萄球菌(36.21%)、副溶血性弧菌(11.14%)、单增李斯特菌(18.38%)、大肠杆菌O157(0.84%)、阪崎肠杆菌(1.67%)、蜡样芽胞杆菌(22.28%)、创伤弧菌(0.56%)、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0.56%)。13大类样本检出率分别为肉制品11.76%、动物性水产品9.73%、即食食品3.75%、速冻米面制品10.62%、非发酵豆制品0.95%、婴儿配方奶粉6.91%、奶制品/蛋制品2.96%、特色食品2.67%、焙烤食品0.67%,膨化食品、冷冻饮品、果蔬类和饮用水类均未检出。结论宁夏地区食源性致病菌污染主要存在于肉制品、动物性水产品、速冻米面制品和婴儿配方奶粉中,其中速冻米面制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率较高、肉制品和动物性水产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率较高,婴儿配方奶粉中蜡样芽胞杆菌污染情况较严重。建议继续加强全区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工作,同时强化加工、流通和销售环节的食品安全措施,降低食源性疾病的风险。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ontamination of foodborne pathogenic bacteria in food in Ningxia and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early warning and control of foodborne diseases. A total of 7 453 samples of 13 major categories collected from 8 monitoring sites in the whole region from 2006 to 2013 were tes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number of sample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was 359, and the total pollution rate was 4.82%. The pathogenic bacteria included salmonella 8.36, Staphylococcus aureus 36.21,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11.14, Listeria monocytogenes 18.38). Escherichia coli O157 ~ 0.84, Enterobacter sakazakii 1.67, Bacillus cereus 22.28, Vibrio vulgaris 0.56). The detectable rate of 0.56 Escherichia coli was 11.76 in meat products, 9.73in animal aquatic products and 3.75% in ready-to-eat food. Instant frozen rice noodle products 10.62, non-fermented bean products 0.95am, infant formula milk powder 6.91, dairy products / egg products 2.96, specialty food 2.67, baked food 0.67%. Conclusions the contamination of foodborne pathogenic bacteria mainly exists in meat products, animal aquatic products, instant frozen rice noodle products and infant formula milk powder. The contamination rate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 instant frozen rice noodle products was higher, and that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in meat products and animal aquatic products was higher. The contamination of Bacillus cereus in infant formula is serious. It is suggested to continue to strengthen the monitoring of foodborne pathogens in the whole region and to strengthen the food safety measures in processing, circulation and marketing. Reduce the risk of foodborne diseases.
【作者单位】: 宁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分类号】:R155.5
【正文快照】: 食源性疾病是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一类疾病,世 界卫生组织(WHO)最新公布的信息表明,全球每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肠年发生食源性疾病的病例数达到数十亿例,即使在发杆菌O157、空肠弯曲菌、阪崎肠杆菌、蜡样芽胞杆达国家也至少有1/3的人患食源性疾病[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金建潮;曹春远;陈炳材;林英华;袁丹茅;;龙岩市9类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与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4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飞;鸡肉中沙门菌的定量检测及分离株CRISPRS分子亚分型分析[D];扬州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宫照龙;祝仁发;叶长芸;冉陆;许珂;王连秀;陈伟伟;;118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毒力基因检测[J];疾病监测;2007年05期

2 刘加彬;杨晋川;景怀琦;徐建国;;1999-2006年江苏省徐州市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状况的流行病学研究[J];疾病监测;2007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卫国,王文英,叶承华;2004年衢州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5年06期

2 高玉春;巢国祥;;2005年扬州市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研究[J];江苏预防医学;2006年04期

3 徐晓可;吴清平;张菊梅;杨小鹃;周艳红;;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在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年05期

4 张鸿斌;左翠瑛;;湖北省黄石市6类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9年04期

5 梁景涛;谢翊;陈淑玲;林秋芬;卢振林;;佛山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监测[J];中国热带医学;2010年06期

6 王笑笑;高腾云;;影响牛肉质量安全的主要食源性致病菌危害性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0年17期

7 张启涛;;临泉县2009年部分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监测[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1年04期

8 万志刚;汤慕瑾;吕敬章;罗志军;洪小柳;马淑棉;;多种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多重PCR方法的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年11期

9 赵静;孙海娟;冯叙桥;;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及其监测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3年05期

10 吕素玲;苏爱荣;诸葛石养;王红;黄彦;韦程媛;;2011年-2012年广西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鉴定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卫国;汪垂章;张建民;金莞尔;王文英;于丽莉;杨瑞军;叶承华;;2002-2004年衢州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九卷 预防分卷)[C];2006年

2 李志勇;高东微;易敏英;王志强;凌莉;;我国华南地区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分布规律研究[A];2010第二届中国食品安全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罗贤如;黄薇;张锦周;张燕;王舟;潘柳波;范兴;张志航;;2009-2011年深圳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A];2012深圳市预防医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4 李慧艳;陈倩;张正;;北京2008年奥运会相关餐饮业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A];北京市营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膳食与健康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小春;陈慧燕;章乐怡;李毅;王良怀;洪程基;吴跃进;;温州地区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调查[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姜侃;张东雷;金燕飞;陈小珍;;四种食源性致病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A];达能营养中心青年科学工作者论坛优秀论文集2011年第6期[C];2012年

7 孙力军;王雅玲;陈宏;;芽孢杆菌抗菌肽应用于海产品安全控制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及研究策略[A];“食品加工与安全”学术研讨会暨2010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宫彬彬;于师宇;孟宪梅;卢士英;任洪林;柳增善;王克坚;;食源性致病菌六联融合毒素的构建及免疫学特性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刘桂华;刘红晶;于颖欣;吕忠江;金泰山;王鹏;黄鑫;赵玉洁;;多重PCR快速检测食品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方法研究[A];预防医学学科发展蓝皮书·2008卷[C];2008年

10 田娟;谭英智;陈文君;钟青萍;;多重PCR快速检测三种食源性致病菌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实习生 李玉洁;我市完成上半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N];张掖日报;2011年

2 魏小刚;我国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取得新突破[N];中国医药报;2005年

3 记者 梁晓 通讯员 高世博 卢yN舟;我市完成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检验[N];郑州日报;2011年

4 记者 郎秋红;吉林:从农田到餐桌“一条龙”监管[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5 记者 李岚 通讯员 朱巍 梁秀梅;我市实现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全覆盖[N];洛阳日报;2013年

6 ;食品测试技术有新突破[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汪陈洁;乳酸对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抗菌活性与作用机理[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2 邱驰;影响食品安全的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与风险分析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8年

3 余水静;食源性致病菌特异性靶点发掘系统及数据库的构建[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4 孙智勇;食源性致病菌高通量悬浮芯片检测技术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2年

5 卢行安;宫颈癌患者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基因突变分析和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体系的建立[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千渝;鲜食蔬菜中食源性致病菌的MALDI-TOF MS鉴定[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封雨晴;朷西省猕猴桃产业链中三种食源性致病菌分布、检测及溯源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钱静;安徽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4 左慧彬;食源性致病菌PCR检测策略的建立和优化[D];山东大学;2015年

5 叶明强;免疫荧光法及红外光谱法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6 高爽;运用寡核苷酸芯片鉴定检测食源性致病菌技术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佳峰;多色实时PCR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广谱检测与识别[D];厦门大学;2007年

8 路春霞;应用红外光谱法区分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

9 孙鸿燕;四种食源性致病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陆长勇;食源性致病菌多重PCR和基因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899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14899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7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