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嘉定区托幼机构儿童洗手干预效果评价

发布时间:2018-03-17 05:07

  本文选题:托幼机构 切入点:洗手 出处:《复旦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的]评估洗手干预措施对托幼机构儿童洗手知识和洗手指征知晓率的影响,评估洗手干预措施对儿童洗手行为形成率的影响,评估干预措施对儿童因感染症状导致的缺勤率的影响,探索针对托幼机构儿童最佳的洗手干预措施。[方法]使用4种洗手干预措施,分别对4所托幼机构的儿童进行干预。收集干预前和干预后240名干预儿童对洗手知识和洗手指征的知晓率以及洗手行为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收集4所干预托幼机构和1个对照托幼机构共1856名儿童干预前后因感染症状缺勤的情况,用卡方和秩和检验方法分析洗手措施对缺勤率的影响。[结果]共有240名儿童接受了洗手知识和洗手指征知晓率以及洗手行为形成率的调查。洗手知识知晓率基线调查显示:洗手可以预防疾病,是否知道七步洗手法,是否答对全部洗手步骤,是否用洗手液(肥皂)洗手,关龙头需先冲洗或用手肘(手背)关,洗手时间超过30秒和擦手是否一人一巾或用纸巾知晓率分别为:68.33%,29.58%,13.75%,95.42%,68.33%,68.33%和94.58%,干预后,各项指标都有所上升,分别为92.92%,50%,34.58%,99.17%,80.83%,75.42%,97.08%。其中前五项知晓率变化有显著性差异。洗手指征知晓率基线调查显示:每日上学进班级前,做游戏后,外出回家进门后,打喷嚏或咳嗽弄脏手以后,吃东西前,吃东西后,如厕后要洗手的知晓率分别为98.33%,94.58%,69.58%,53.33%,99.85%,98.75%,99.85%。干预后,各项调查指标都有提高,分别为:100%,99.58%,96.25%,81.25%,100%,100%,100%。其中前四项知晓率变化有显著性差异。洗手行为形成率基线调查显示:洗手符合七步洗手法的,洗手时间超过30秒的,洗手后关龙头需先冲洗或用手肘(手背)关的,洗手使用洗手液(肥皂)的和擦手一人一巾或用纸巾的行为形成率为11.25%,17.92%,17.50%,98.75%和93.33%,干预后,各项洗手行为形成率都有提升,分别为:24.17%,34.17%,54.17%,100%和97.08%。其中前三项知晓率变化有显著性差异。共有1856名儿童参与了因感染症状缺勤率的调查,其中干预组有1557名儿童,对照组有299名儿童。干预后,干预组缺勤率为3.01%,对照组为4.25%(x2=107.45,P0.01)。干预组干预前缺勤率为3.71%,与干预后相比降低了18.87%(x2=99.64,P0.01),干预1组,干预2组,干预3组和干预4组的干预前缺勤率分别为3.77%,3.53%,3.97%和3.62%,干预后分别为2.91%,4.52%,3.39%和2.09%,其中干预1组、3组和4组缺勤率大幅度减少且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干预后由发热症状、上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结膜红肿症状和皮疹类症状造成的平均周缺勤率分别为1.51次/100人·周,9.20次/100人·周,0.30次/100人·周,0.09次/100人·周和1.05次/100人·周。对照组这5种症状引起的平均周缺勤率分别为4.52次/100人·周,12.64次/100人·周,0.9次/100人·周,0.23次/100人·周,0.21次/100人·周。其中干预组儿童由发热、上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及结膜红肿引起的平均周缺勤率明显少于对照组这4种症状引起的平均周缺勤率(P0.01)。干预组儿童在干预前由发热、上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结膜红肿和皮疹症状引起的平均周缺勤率分别为2.13次/100人·周,12.83次/100人·周,0.35次/100人·周,0.13次/100人·周和0.20次/100人·周,其中干预组在干预后由发热、上呼吸道症状引起的平均周缺勤率明显少于干预前由这3种症状引起的儿童平均周缺勤率(P0.05)。[结论]托幼机构儿童通过洗手干预措施后,儿童的洗手知识和洗手指征知晓率明显提高,洗手干预措施对儿童洗手行为形成率也有大幅度的提高,儿童的各类感染症状发生及其导致的缺勤率明显下降。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17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余阳,廖晚珍;加强洗手肥皂管理 预防医院感染[J];江西医学检验;2002年05期



本文编号:16232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16232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e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