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部分市售婴幼儿食品卫生状况评价
本文选题:婴幼儿食品 切入点:蜡样芽胞杆菌 出处:《现代预防医学》2015年20期
【摘要】:目的了解2013年天津市市售婴幼儿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方法根据天津市人口分布及食物消费等情况采集市售婴幼儿食品300份,对蜡样芽胞杆菌、阪崎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以及卫生指标菌进行检测。结果各致病菌阳性率依次为:蜡样芽胞杆菌17.00%,阪崎肠杆菌2.00%,金黄色葡萄球菌0.67%,沙门菌未检出。婴幼儿配方奶粉和谷类辅助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阳性率分别为20.63%和15.38%。婴幼儿生制类谷物辅助食品和婴幼儿饼干或其他阪崎杆菌阳性率分别为22.22%、11.76%。结论 3类食源性致病菌中以蜡样芽胞杆菌的阳性率最高,食品类别上以谷类辅助食品中的生制谷类辅助食品最严重。除在食用前应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外,相关部门应加强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监管,以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ntamination of foodborne pathogenic bacteria in infant food in Tianjin in 2013. Methods 300 samples of infant food were collected according to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food consumption in Tianjin,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Bacillus cereus and Enterobacter sakazakii. Staphylococcus aureus,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s of each pathogenic bacteria were: Bacillus cereus 17.00, Enterobacter sakazakii 2.00, Staphylococcus aureus 0.67m, Salmonella undetected. Infant formula and cereals supplementary food. The positive rates of Bacillus cerealis were 20.63% and 15.38%, respectively. The positive rates of Bacillus cereals and biscuits or other sakazaki bacilli were 22.222.76.Conclusion the positive rates of Bacillus cereus were the highest among the three kinds of foodborne pathogenic bacteria. Besides taking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 before eating,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should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production and sales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foodborne diseases.
【作者单位】: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分类号】:R15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秀桂;;阪崎肠杆菌污染婴幼儿食品流行病学特征研究进展[J];大众科技;2009年09期
2 宋曼丹;陈秋霞;杨冰;朱海明;赖蔚傮;王海燕;王建;;2012年广东省婴幼儿食品中3种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J];华南预防医学;2013年06期
3 裴晓燕,刘秀梅;阪崎肠杆菌的生物学性状与健康危害[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4年06期
4 李莹;裴晓燕;杨大进;李宁;;中国八省婴幼儿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污染状况研究[J];卫生研究;2014年03期
5 周少君;邓小玲;朱海明;梁辉;闻剑;刘淳;;2010年-2013年广东省婴幼儿食品中阪崎肠杆菌污染情况调查[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年1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长敏;王羽;张会彦;马晓燕;张伟;;液态奶中阪崎肠杆菌污染状况的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8期
2 赵广英;张晓;窦文超;张冕;唐维潞;王文华;;一次性免疫传感器快速检测阪崎肠杆菌的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1年07期
3 鄂志强;王克新;;婴幼儿配方乳粉中阪崎肠杆菌检测方法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4 杜勇;徐晓辉;刘晓峰;袁江玲;熊进;;阪崎肠杆菌培养液毒理学的安全性研究[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1年06期
5 王艳;焦彦朝;罗阿东;曹云恒;陈霄;;辣椒制品中阪崎肠杆菌的检测与鉴定[J];贵州农业科学;2012年06期
6 孟昭倩;李国兰;郭国侠;杨阳;卜戈;;阜阳市2007~2011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2年06期
7 刘艳艳;柳增善;卢士英;任洪林;盖冬雪;崔成;丁艳霞;孟宪梅;于师宇;;灭菌乳中活阪崎肠杆菌PMA-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畜牧兽医;2014年02期
8 刘鹏飞;王莉丽;孙红兵;葛菁萍;平文祥;;专一性脱硫菌的鉴定及高DBT降解力菌株的选育[J];工业微生物;2014年01期
9 冯春艳;刘洋;;牡丹江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5年04期
10 曲春波;;婴儿奶粉中阪崎肠杆菌的检测[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3年1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裴晓燕;阪崎肠杆菌检验、分型和16S rDNA序列分析的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卓;阪崎肠杆菌新疆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及乳鼠器官侵袭特征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2 褚以闻;上海市进口乳制品主要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张朝;荧光定量PCR检测婴儿配方奶粉中阪崎肠杆菌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4 常娥;产氢菌株阪崎肠杆菌的筛选及其产氢特性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陈珊珊;PCR技术检测婴儿配方奶粉中阪崎肠杆菌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6 郝长敏;液态奶中阪崎肠杆菌污染状况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7 胡连霞;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LAMP)技术检测婴儿配方奶粉中阪崎肠杆菌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8 黄鑫;乳粉中阪崎肠杆菌标准物质的制备[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9 覃小玲;乳制品中阪崎肠杆菌的暴露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10 张晓;基于MWCNT和IL阪崎肠杆菌免疫传感器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维克;朱凤;袁月明;刘春晓;;深圳市婴幼儿配方粉阪崎肠杆菌检测情况分析[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11年02期
2 李红梅;王彦文;贺漓漓;杨小养;王春旭;;桂林市婴幼儿配方食品污染状况调查[J];应用预防医学;2013年01期
3 朱凤;李维克;胡永松;刘春晓;;深圳市售进口婴幼儿配方粉中阪崎肠杆菌污染状况调查[J];口岸卫生控制;2011年02期
4 黎明;黄剑屏;黄薇;;成都市市售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中阪崎肠杆菌污染情况调查[J];卫生研究;2009年02期
5 姜英辉;雷质文;马维兴;张健;韩丽娟;许艳丽;;婴幼儿食品微生物及微生物毒素调查分析[J];检验检疫学刊;2011年02期
6 黎明;黄剑屏;黄薇;黄葵;;某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检出阪崎肠杆菌[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8年11期
7 许龙岩,王志强,谢钧宪,凌莉,胡科锋,阳静;奶粉中坂崎肠杆菌的检测[J];中国公共卫生;2005年04期
8 刘秀梅;食源性疾病监控技术的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4年01期
9 刘秀梅,裴晓燕,郭云昌;中国安徽阜阳劣质婴儿配方粉中阪崎肠杆菌的污染[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5年01期
10 王芳;王金玲;贾琳;张波;;奶粉中阪崎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琛;杨宪时;李学英;;蜡样芽胞杆菌生长/非生长界面模型的建立和评价[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3年05期
2 吴光先;濮存顺;洪瑞莲;;市售奶粉中蜡样芽胞杆菌的污染情况及生物学型别[J];乳品工业;1983年02期
3 刘明厚,王桂莲;对奶粉中蜡样芽胞杆菌的初步研究[J];中国乳品工业;1986年02期
4 李铁元,孙砚芬,谢永祥,王延生,谭知富;奶粉中蜡样芽胞杆菌污染的检测[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5 陈玉贞,陈敏,林艺,杨非,张明;一株蜡样芽胞杆菌的鉴定及鉴别诊断[J];山东食品科技;2001年04期
6 蓝凌花;;一起由蜡样芽胞杆菌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年16期
7 陈慧燕;马雪莲;;蜡样芽胞杆菌及毒素引起食物中毒的实验室检测[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年08期
8 王定芳;;一起由蜡样芽胞杆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实验室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年02期
9 穆可云;李理;;蜡样芽胞杆菌生长特性及大蒜精油对其抑菌活性的研究[J];中国酿造;2012年10期
10 李秀桂;黄彦;吕素玲;王红;诸葛石养;孙贵娟;苏爱荣;韦程媛;;即食凉拌米粉及盒饭中蜡样芽胞杆菌限量值初步探讨[J];应用预防医学;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曾小婵;;蜡样芽胞杆菌引起食物中毒的鉴定[A];湖北省微生物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分析微生物专业委员会第四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李莹;裴晓燕;杨大进;李宁;;中国八省婴幼儿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污染状况研究[A];达能营养中心青年科学工作者论坛优秀论文集2014年第3期[C];2014年
3 傅武;姚敬业;马德桐;贾法芝;;一起剩饭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报告(摘要)[A];安徽省第二届第二次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88年
4 张慎威;;32例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调查报告(摘要)[A];安徽省第二届第二次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88年
5 刘国胜;卞绪美;徐祝立;;一起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A];山东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鲁海燕;生吃鱼贝易引起食物中毒[N];华夏时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东明;蜡样芽胞杆菌6371的多效性及发酵条件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卢林静;外源抗原在蜡样芽胞杆菌细胞表面展示的可行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3 张政;食品中三种致病菌多重PCR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初步应用[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540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1654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