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12重离子诱导正常人疱疹病毒-转化淋巴细胞非稳定性染色体畸变研究
本文选题:重离子 + 碳- ; 参考:《中国职业医学》2015年01期
【摘要】:目的探讨碳-12(12C)重离子诱导正常人疱疹病毒(EBV)-转化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生物效应。方法以照射能量为165 Me V/u,剂量率为0.3~0.5 Gy/min,照射剂量分别为0.0、0.1、0.3、0.5、0.7、1.0和2.0 Gy的12C重离子来辐照对数增长期正常人EBV-淋巴细胞,分别培养至照后48、72 h收获细胞(分别设为48和72 h组),收获前2 h加秋水仙素,制片,计算染色体畸变细胞率、"双+环"畸变率以及总非稳定性畸变率,并拟合剂量-效应回归方程。结果 48 h组的"双+环"畸变率在0.3~2.0 Gy约为72 h组的2倍。2组染色体畸变细胞数量均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呈剂量-效应关系(P0.01)。48 h组的畸变细胞率、"双+环"畸变率以及非稳定性畸变率在0.0~2.0 Gy的剂量-效应回归方程分别为Y=0.024+0.708 D-0.175 D2[校正决定系数(R2c)=0.963,P0.01]、Y=-0.034+0.531 D-0.128 D2(R2c=0.950,P0.01)和Y=0.009+0.868 D-0.089 D2(R2c=0.980,P0.01);72 h组的上述指标分别为Y=0.039+0.388 D-0.084 D2(R2c=0.976,P0.01)、Y=-0.013+0.247 D-0.062 D2(R2c=0.900,P0.01)和Y=0.034+0.490 D-0.046 D2(R2c=0.987,P0.01)。结论12C重离子诱导正常人EBV-转化淋巴细胞畸变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增加;染色体畸变在0.0~2.0 Gy存在一定剂量-效应关系,符合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biological effects of heavy ion induced chromosomal aberration of normal human herpesvirus (HHV)-transformed lymphocytes.Methods EBV- lymphocytes in logarithmic growth phase were irradiated with 165Me V / u, dose rate of 0.3g / min and dose of 0.00.1g / min, respectively, and 12C heavy ions with a dose of 0.71.0Gy and 2.0 Gy, respectively, in logarithmic growth phase of human EBV- lymphocytes.The cells were cultured to 48 ~ 72 h after irradiation (48 h and 72 h, respectively), and colchicine was added 2 hours before harvest. The rate of chromosome aberration cells, the rate of "double loop" aberration and the rate of total unstable aberration were calculated.The dose-effect regression equation was fitted.Results the rate of "double loop" aberration in 48 h group was about 2 times of that in 72 h group. The number of chromosome aberration cell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irradiation dose.The dose-effect regression equations of "double loop" aberration rate and unsteady aberration rate at 0.00 ~ 2 Gy were: YP0.024 0.708 D-0.175D2 [calibration decision coefficient R2cCU 0.963g P0.01] Y-0.034 0.531 D-0.128D2C2C2C0.950 P0.01) and YY 0.009 0.868 D-0.089 D2OR2CU 0.980P0.01h for 72 h.The above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YP0.039 0.388 D-0.084 D2CU 0.976U P0.01P0.013 0.247 D-0.062 D2C0.9000P0.01) and YP0.034 0.490 D-0.046D2OR2CU 0.987P0.01.Conclusion 12C heavy ion induced EBV- transformed lymphocyte aberration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irradiation dose, and chromosome aberration has a dose-effect relationship at 0.020 Gy, which accords with the quadratic polynomial regression model.
【作者单位】: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分类号】:R1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转子;李文建;张晋瑾;荆西刚;;碳离子辐照诱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时间和剂量效应[J];癌变.畸变.突变;2010年01期
2 王转子;李文建;王弼乾;;重离子辐射诱导染色体畸变研究进展[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11年04期
3 梁丽燕,越飞,陈润涛,黄建勋;~(60)Coγ射线照射离体人血建立染色体畸变的剂量-效应曲线[J];中国职业医学;2004年04期
4 刘建香,苏旭;重离子辐射生物效应的研究进展[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耿月伟;郭亚华;谢立波;王雪;高永利;刘录祥;;锂离子束诱发青椒变异的初步研究[J];北方园艺;2012年08期
2 王转子;李文建;王弼乾;;重离子辐射诱导染色体畸变研究进展[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11年04期
3 武振华;金雪莲;杨荣;王新宇;刘阳;王小虎;刘斌;王振华;牛炳韬;赵卫平;张红;;杜仲叶浸提物对碳离子束致小鼠急性损伤的防护作用[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13年04期
4 李建国;袁慧;尹晶晶;秦秀军;张伟;闻建华;;γ射线照射人肝细胞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辐射防护;2014年02期
5 杨小强;汪丽;卞华慧;陈炜博;王优优;刘玉龙;;三起事故中11例过量受照人员的医学处理及心理测评[J];辐射防护通讯;2014年01期
6 龙静;张红;刘阳;赵卫平;谢漪;武振华;;~(12)C~(6+)照射对小鼠睾丸组织脂质过氧化、SOD活性及细胞周期的影响[J];核技术;2008年06期
7 陈强;李志满;吴建军;;BMSCs对大鼠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疗研究[J];实验动物科学;2014年02期
8 刘淑正;沈丹薇;孟宪静;张静;;循证护理在恶性肿瘤病人放疗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年15期
9 岳瑶;王文学;贾廷珍;邵玉霞;高美玲;李卓;梁莉;;北京市8137例放射工作人员静脉血细胞分析参数范围调查[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5年01期
10 吴龙飞;李顺品;赵玉华;谭春萍;刘菽秋;胡高林;王津涛;高伟;刘云兴;李娟;张祖辉;;四种接害工人外周血中EGFR和KRAS基因突变的检测[J];现代预防医学;2014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晓红;基于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技术的生物剂量计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建;重离子辐射生物学效应评估模型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2 奉光华;重离子束治疗肿瘤的蒙特卡罗模拟研究[D];南华大学;2012年
3 杨玉萍;模拟微重力效应促进重离子辐射诱导的人B淋巴母细胞凋亡及其机制[D];兰州大学;2013年
4 信亚周;CA诱导早熟凝集染色体作为生物剂量计的研究[D];济南大学;2013年
5 封士成;硫酸镁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放射损伤的防护作用[D];苏州大学;2014年
6 许莹;细胞核靶向富勒醇固体脂质纳米粒对~(60)Coγ射线致ICR小鼠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D];苏州大学;2014年
7 孔栋;DNA纳剂量学模型影响因素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8 周捷波;细胞核靶向富勒醇固体脂质纳米粒的抗辐射作用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9 夏颖;MEK特异性抑制剂U0126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10 夏洁芳;内质网应激对碳离子辐射HeLa细胞应答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转子;李文建;张晋瑾;荆西刚;;碳离子辐照诱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时间和剂量效应[J];癌变.畸变.突变;2010年01期
2 王转子;李文建;杨建设;周利斌;魏巍;毛淑红;;γ射线对肝癌细胞G2染色体的原初损伤[J];原子核物理评论;2006年01期
3 白玉书,黄绮龙,马剑锋,关树荣,雷苏文,李文建,苏旭;重离子照射离体人血建立染色体畸变的剂量-效应曲线[J];中国辐射卫生;2003年02期
4 白玉书,黄绮龙,关树荣,马剑峰,郭振举;哈尔滨1-28~(60)Co源放射事故受照者的生物剂量估算[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999年06期
5 王转子,李文建,党秉荣,高清祥;染色体畸变与人肿瘤细胞辐射敏感性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5年03期
6 王转子;李文建;王菊芳;周清明;谢漪;毕先;马爽;;肝癌细胞辐射敏感性与G_2期染色体畸变的线性关系及其应用研究[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6年05期
7 白玉书,黄绮龙,关树荣,马剑锋;吉林~(192)Ir源放射事故11例受照者的生物剂量估算[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997年01期
8 孙华,宋有志,白立新,宋桂莲;用~(60)Coγ射线照射离体人血建立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剂量效应曲线[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党秉荣,卫增泉,李文建;重离子束治癌[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2002年01期
2 李文建;质子与重离子肿瘤治疗的进展[J];原子核物理评论;2005年01期
3 李量;蔡英全;王劏;卢佳;;重离子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06年04期
4 郭传玲;王菊芳;金晓东;魏巍;李文建;;重离子治疗肿瘤的两大优势[J];肿瘤防治研究;2006年07期
5 郭传玲;王菊芳;金晓东;魏巍;杨建设;李文建;;~(12)C~(6+)离子束照射不同肿瘤细胞显示重离子治疗癌症的明显优势[J];核技术;2006年08期
6 卫增泉;孙珂珂;孙启银;宋明涛;李强;;重离子束治癌装置及技术发展[J];核技术;2008年01期
7 曹敏丽;李莎;吕建红;方玉军;;超声在重离子束治疗浅表肿瘤中的价值[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9年05期
8 李胜范;山口明志;王志军;孙佳;郑丽丽;;重离子放射线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现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年10期
9 肖平;贾少微;;中国质子、重离子放疗装置建设现状[J];罕少疾病杂志;2014年02期
10 ;重离子束治癌取得重大进展[J];家庭医学;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文建;卫增泉;李强;;重离子束治癌的历史及现状[A];Fast Neutron Radiation Therapy--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1999年
2 党秉荣;李文建;李强;卫增泉;;重离子束在生物体产生的核碎片研究[A];第九次全国生物物理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李强;;重离子束治癌治疗计划研究进展[A];2007年全国核反应会暨生物物理与核物理学科交叉前沿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卫增泉;;我国重离子束治癌技术基础研究[A];Fast Neutron Radiation Therapy--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1999年
5 李文建;;近代物理所重离子束治癌的基础研究[A];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第三次全国中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1年
6 党秉荣;李文建;马秋峰;李强;周光明;王菊芳;郝冀芳;;肿瘤治疗重离子束物理性质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李文建;;质子与重离子肿瘤治疗的进展[A];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论文集(下)[C];2004年
8 卫增泉;;重离子束治癌技术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9 党秉荣;卫增泉;李文建;李强;温小琼;马秋峰;;重离子束治癌的医学生物物理基础及现状[A];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第三次全国中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1年
10 李强;肖国青;张红;金晓东;闫铮;戴中颖;;浅层肿瘤重离子束治疗技术研究进展[A];四川成都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强邋 岳海奎;重离子束放疗研究直逼“癌魔”[N];中国医药报;2007年
2 宜秀萍;重离子束治癌在甘肃取得进展[N];甘肃日报;2008年
3 王彦成邋陆一鸣 特约记者 王冠华;重离子束治癌项目取得重大进展[N];健康报;2008年
4 记者 侯若志;重离子束治癌项目有望在兰“开花结果”[N];甘肃日报;2009年
5 曹先锋 李天舒;我国利用重离子束治疗恶性肿瘤[N];健康报;2006年
6 记者 李颖 通讯员 曹先锋;重离子束治疗恶性肿瘤试验获突破[N];科技日报;2006年
7 陈超;重离子束照射诞生樱花新品[N];科技日报;2007年
8 王耀邋马如娟;兰州九州将建设重离子束治癌中心[N];甘肃经济日报;2008年
9 薛冬 赵彦;重离子束治癌[N];光明日报;2000年
10 记者 王聪;全国政协委员蔡晓红提出扶持重离子治疗产业加速发展[N];人民政协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丁小凡;重离子在组织器官水平的放射生物效应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2 吕学阳;天体物理中重离子与小分子冰的相互作用[D];兰州大学;2014年
3 陈应泰;重离子束对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及淋巴瘤免疫基因与肥胖交互作用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巩莉;siRNA对重离子束辐射人类肝癌SMMC-7721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影响[D];兰州大学;2007年
5 叶兰萍;重离子束辐射人肝癌SMMC-7721细胞后细胞凋亡,,Bcl-2/Bax,STAT-3基因表达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6 张小虎;HIRFL重离子直线注入器的动力学设计与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斌;重离子癌症治疗中的离子输运过程[D];郑州大学;2011年
2 陈小华;重离子治疗恶性肿瘤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4年
3 侯玮玮;重离子束用于口腔鳞癌放射治疗的基础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4 王强;重离子诱发染色体断裂预测细胞辐射敏感性[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奉光华;重离子束治疗肿瘤的蒙特卡罗模拟研究[D];南华大学;2012年
6 徐俊奎;医用重离子束输运过程的Geant4模拟[D];兰州大学;2009年
7 孔福全;重离子致DNA损伤及修复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5年
8 黄齐艳;重离子治疗中剂量学相关问题的蒙特卡罗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4年
9 郑茜;重离子束和X射线辐照对Tca-8113细胞迁移侵袭及生物力学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4年
10 杜玉婷;重离子和X射线辐照对皮质神经元细胞骨架及细胞力学性能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725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1772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