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校大一学生骨密度增长及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选题:骨密度 + 学生 ; 参考:《中国学校卫生》2015年05期
【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骨密度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促进大学生骨健康的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18名沈阳医学院大一学生进行左足跟骨超声密度测定、体格测量、体成分测量、7 d膳食调查(食物频率法)和体力活动情况调查。结果超声骨强度指数年增长率,男生为3.83%,女生为5.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6,P=0.318)。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对大学生超声骨强度指数年增长率有正性影响作用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是瘦体重年变化率(β=0.24)、步行能量消耗年变化率(β=0.199)和每天食用奶类及其制品(β=0.177)(P值均0.05)。结论低年级大学生尚处于骨量增长期,增加奶类及其制品摄入量和步行运动,提高机体瘦体重能够促进骨量增加。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in college student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effective intervention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bone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the ultrasonic density of left foot calcaneus, physique, body composition were measured in 118 freshmen of Shenyang Medical College for 7 days (food frequency method) and physical activity. Results the annual growth rate of ultrasound bone strength index was 3.83 for boys and 5.14 for girls.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annual growth rate of ultrasound bone strength index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annual changes of lean body weight (尾 -0.24), walking energy consumption (尾 _ (0.199) and daily consumption of milk and its products (尾 _ (0.177) P) were all 0.05. Conclusion the lower grade college students are still in the period of bone mass increase. Increasing the intake of milk and its products and walking exercise and increasing the body weight can promote the increase of bone mass.
【作者单位】: 沈阳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沈阳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
【基金】:沈阳医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20139014)
【分类号】:R1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曾鸿毅;苟凌云;李兵;;青春期学生峰值骨量干预对策的现状[J];热带医学杂志;2011年09期
2 郭刚;;青年女大学生骨密度与体育运动和乳制品摄入量关系研究[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3 苏汝X;蔡道章;刘兴漠;邓颖辉;钟志强;麦海民;谭成波;;跟骨定量超声骨质测量参数与骨密度及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指标的关系[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02期
4 柏海平;张绍岩;胡小婧;;不同年龄段人体骨密度变化与运动的干预[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14期
5 聂东升;刘庆秋;毛德倩;倪婧;张莹;李旭;梅风格;房爱萍;李可基;;大学生不同体力活动能量消耗和运动效率的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2年03期
6 屈宁宁,李可基;国际体力活动问卷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年03期
7 郭见平;尹海滨;牛英群;;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骨密度和体成分比较[J];中国学校卫生;2012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芳;陈晓红;郑陆;;北京市女大学生骨密度及体成分变化特征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2 邢金明;浦阳;姜勇;;不同体力活动水平与大学生自觉健康状态关系的研究[J];第一健身俱乐部;2009年10期
3 谢朝军;谭晓东;潘敬菊;类成林;杨蕊;王虹;陈亮;陈华;;武汉市大学生体力活动现况调查研究[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7年05期
4 庞冬;张Sh;路潜;;腹膜透析病人体力活动状况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年04期
5 张海林;路潜;文翠菊;尹丽霞;;中青年血液透析患者体力活动水平及生活质量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年04期
6 王奎;宁克;;运用IPAQ对长沙地区居民体力活动情况的调查[J];福建体育科技;2010年05期
7 苏红梅;袁慧蓉;董海鹏;;广州市萝岗区妇女超声骨密度调查结果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1年04期
8 喻晶;刘佩文;王元英;陶燕;余学锋;;武汉地区11 559名受试者跟骨骨密度检测结果分析[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0年04期
9 马艳春;;健步走对肥胖大学生BMI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2年03期
10 王昱;周炜;郝燕捷;李光韬;邓雪蓉;赵娟;张卓莉;;跟骨定量超声在筛查结缔组织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中的应用[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喻晶;IFN-γ对小鼠破骨细胞前体CXCR4表达的调节及意义[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戈;大学生体育锻炼促进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3 邓士琳;体力活动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及运动干预模式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邓静;钙摄入、体力活动与围绝经期骨丢失关系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魏代敏;中年女性体内雄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与机体脂肪含量、脂肪分布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6 陈焱焱;全干式超声骨强度测量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7 高键;中老年人群膳食模式、体力活动与总体脂和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8 许昭;理性与情感干预对身体活动的促进—熟虑与冲动双系统模型构建[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9 刘丹松;大学生体质调查及日常体力活动能量消耗模型构建[D];武汉体育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春满;体适能训练对肥胖青年男性体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谢红志;北京1120人41-60岁骨质流失现状调查[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3 井琛;基于体能消耗规律的游憩道路设计和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张博;对机关工作者久坐生活方式干预策略和措施的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1年
5 栾音笛;健身气功对绝经后女性骨代谢相关指标及血清NO、NOS的影响[D];沈阳体育学院;2011年
6 卢会醒;湖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身体活动现状及抑郁状况调查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7年
7 贾玉俭;成都市女性国际体力活动问卷(自填式长卷)中文版信度效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浦阳;肥胖与正常体重大学生的体力活动与体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9 柏海平;篮球业余训练对青年期女性骨密度值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罗盈怡;食物频率问卷及国际体力活动问卷的设计及其在不同人群中的应用[D];同济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林,杨锡让,薛延;运动与人体骨密度变化研究进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2 刘忠民,高U,
本文编号:19309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1930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