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2012年天津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

发布时间:2018-06-12 12:41

  本文选题:食品 + 致病菌 ; 参考:《现代预防医学》2015年10期


【摘要】:目的了解天津市市售食品致病菌污染状况,为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模拟消费者采集市售食品,按照2012年《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方法检验其中可能存在的致病菌。结果 2012年在天津市全市范围内共采集肉制品、水产品等9类1 350份食品样品,共有60份样品检出致病菌(病毒),阳性率为4.4%。婴幼儿食品、水产品和熟制米面制品阳性率较高,分别为13.3%、13.0%和8.7%。结论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较为普遍,婴幼儿食品中的蜡样芽胞杆菌值得关注,应建立市售食品致病菌持续监测机制。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ntamination of pathogenic bacteria in food in Tianjin,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prevention measures. Methods F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simulated consumers and tested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Manual of Food-borne Pathogens Surveillance in 2012. Results in 2012, 1 350 samples of meat products, aquatic products and other 9 kinds of food were collected in Tianjin, and 60 sample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virion) were detected, the positive rate was 4. 4%. The positive rates of infant food, aquatic products and cooked rice noodle products were 13.313.0% and 8.7%,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contamination of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in aquatic products is widespread, and the Bacillus cereus in infant food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作者单位】: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2012KY16)
【分类号】:R155.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夏玛丽;王复元;孟炜;胡俊;;一起肠炎沙门氏菌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8年04期

2 许静静;杨晋川;张雷;孙传武;苗升浩;景怀琦;;2009年江苏省徐州市副溶血性弧菌病原学特征的分析研究[J];疾病监测;2011年07期

3 孔媚兰;袁宝君;朱谦让;甄世祺;郑东宇;王燕梅;符晓梅;;生食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半定量风险评估[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7期

4 郑文龙;王卓;马洁;赵帅;江国虹;;副溶血性弧菌病原学和分子流行病学流行特征研究进展[J];疾病监测;2015年04期

5 曾健君;冯伟明;罗泽燕;徐励琴;刘燕;刘思超;;惠州市2007~2009年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10年12期

6 宋晓荷;;象山地产海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带菌状况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08年03期

7 周韦;;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J];现代医学;2010年05期

8 张蕾;曾静;魏海燕;马丹;程晋霞;张西萌;张海予;;纳米免疫磁分离-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快速检测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J];食品科学;2014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海群,孙金福,丁明文;中国对虾育苗场弧菌病的诊断与防制[J];动物医学进展;2001年01期

2 黄锐敏;曾玲荣;袁月明;俞慕华;;市售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08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友限;食源性致病菌中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的探讨[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02期

2 邱晋;樊学军;沈圣;孙敏;谢志梅;腾毅;许欣;裴晓方;;自制裸磁珠对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吸附性能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6年01期

3 杨红;刘桂华;龚云伟;黄鑫;孔祥云;辛生;;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6年01期

4 赵江义;;鄂州市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监测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年05期

5 周红雨;黄家兵;汪艳平;司徒谊萍;孙凤英;;宜昌市2002年~2005年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调查[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年08期

6 陈卫国;汪垂章;张建民;金莞尔;王文英;于丽莉;杨瑞军;叶承华;;2002~2004年衢州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J];卫生研究;2006年05期

7 严纪文;朱海明;王海燕;何冬梅;杨冰;宋曼丹;赖蔚傮;王建;马聪;邓峰;柯昌文;倪汉忠;黄吉城;;2000-2005年广东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与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6年06期

8 焦振泉;郭云昌;裴晓燕;刘秀梅;;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Ⅰ.传统检测方法[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7年01期

9 沈志英;燕勇;高文洁;王恒辉;;260份农产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7年02期

10 焦振泉;郭云昌;裴晓燕;刘秀梅;;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Ⅱ.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卫国;汪垂章;张建民;金莞尔;王文英;于丽莉;杨瑞军;叶承华;;2002-2004年衢州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九卷 预防分卷)[C];2006年

2 李志勇;高东微;易敏英;王志强;凌莉;;我国华南地区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分布规律研究[A];2010第二届中国食品安全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罗贤如;黄薇;张锦周;张燕;王舟;潘柳波;范兴;张志航;;2009-2011年深圳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A];2012深圳市预防医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4 李慧艳;陈倩;张正;;北京2008年奥运会相关餐饮业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A];北京市营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膳食与健康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小春;陈慧燕;章乐怡;李毅;王良怀;洪程基;吴跃进;;温州地区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调查[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姜侃;张东雷;金燕飞;陈小珍;;四种食源性致病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A];达能营养中心青年科学工作者论坛优秀论文集2011年第6期[C];2012年

7 孙力军;王雅玲;陈宏;;芽孢杆菌抗菌肽应用于海产品安全控制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及研究策略[A];“食品加工与安全”学术研讨会暨2010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宫彬彬;于师宇;孟宪梅;卢士英;任洪林;柳增善;王克坚;;食源性致病菌六联融合毒素的构建及免疫学特性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刘桂华;刘红晶;于颖欣;吕忠江;金泰山;王鹏;黄鑫;赵玉洁;;多重PCR快速检测食品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方法研究[A];预防医学学科发展蓝皮书·2008卷[C];2008年

10 田娟;谭英智;陈文君;钟青萍;;多重PCR快速检测三种食源性致病菌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实习生 李玉洁;我市完成上半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N];张掖日报;2011年

2 魏小刚;我国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取得新突破[N];中国医药报;2005年

3 记者 梁晓 通讯员 高世博 卢yN舟;我市完成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检验[N];郑州日报;2011年

4 记者 郎秋红;吉林:从农田到餐桌“一条龙”监管[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5 记者 李岚 通讯员 朱巍 梁秀梅;我市实现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全覆盖[N];洛阳日报;2013年

6 ;食品测试技术有新突破[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7 纪柯;食物中毒因子解析技术研究课题通过验收[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4年

8 胡杨;小心食品中的抗生素[N];光明日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吴俊;银川绿色理念打造餐饮消费环境[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邱驰;影响食品安全的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与风险分析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8年

2 余水静;食源性致病菌特异性靶点发掘系统及数据库的构建[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3 孙智勇;食源性致病菌高通量悬浮芯片检测技术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2年

4 卢行安;宫颈癌患者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基因突变分析和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体系的建立[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明强;免疫荧光法及红外光谱法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2 高爽;运用寡核苷酸芯片鉴定检测食源性致病菌技术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佳峰;多色实时PCR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广谱检测与识别[D];厦门大学;2007年

4 路春霞;应用红外光谱法区分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

5 孙鸿燕;四种食源性致病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D];吉林大学;2011年

6 陆长勇;食源性致病菌多重PCR和基因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7 苏裕心;几种食源性致病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8 张雅琪;基于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法的食源性致病菌的鉴别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1年

9 巢国祥;扬州市食源性致病菌流行现状、耐药特性和关键控制点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10 程晓艳;几种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的建立[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097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20097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c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