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中心城区冬季大气PM2.5污染状况与居民每日死亡的关系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M2.5 pollution in winter and its influence on residents' death in the urban center of Guangzhou in 2013. Methods Atmospheric PM2.5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November and December of 2013 in central city of Guangzhou on 10-16 days of each month. Twelve metal elements (Pb,Mn,Al,Cd,Cr,Sb,As,Be,Hg,Ni,Se,Ti), four inorganic water-soluble ions (NO3-,SO42-,NH4 and Cl-) and 16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were analyzed to collect daily mean concentrations of atmospheric PM2.5 and daily death of residents in 2013. A generalized additive time series model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aily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atmospheric PM2.5 and non-accidental total death respiratory diseas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esults in PM2.5, The content of inorganic water-soluble ions was the highest (38.29%), with the highest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NO3- (14.42 渭 g/m3), followed by SO42- (13.94 渭 g/m3), the highest content of Al (239.99 ng/m3) in metal composition, followed by Pb (138.15 ng/m3), and the highest content of benzo [b] fluoranthene (Bb F) (3.96 ng/m3) in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3.96 ng/m3), followed by the content of benzo [b] fluoranthene (Bb F) in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3.96 ng/m3), followed by SO42- (13.94 渭 g/m3). Fluoranthene (Flu) (3.61 ng/m3, benzo [a] pyrene (Ba P) 2.89 ng/m3. Time series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health effect of non-accidental death in the atmosphere was the highest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PM2.5 was 1 day behind. The total non-accidental death rate of residents with 10 渭 g/m3 increase of PM2.5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by 1.20% (95 CI: 0.63 + 1.77%), and the death effec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as the biggest at 3 days after the increase of PM2.5 concentration, and the heart blood of residents with 10 渭 g/m3 PM2.5 increased. The mortality rate was increased by 1.41% (95 CI: 0.62U 2.21%). No significant effect of PM2.5 on respiratory disease death was found (lag0~lag3). Conclusion the inorganic water-soluble ions adsorbed by PM2.5 are mainly NO3- and SO42- in the central city of Guangzhou. The increase of PM2.5 concentration will cause related diseases, especially the death rat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作者单位】: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公共卫生研究院;
【基金】: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A2013535,B2013077)
【分类号】:R1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伍燕珍;张金良;;北京市大气颗粒物与温度对人群非意外死亡影响的交互作用[J];环境科学研究;2009年12期
2 周家斌,王铁冠,黄云碧,毛婷,钟宁宁,张逸,张晓山;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及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2005年02期
3 段凤魁;贺克斌;马永亮;;北京PM_(2.5)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及来源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07期
4 张金艳;郭玉明;孟海英;贾予平;罗凤基;潘小川;;北京市朝阳区大气污染与居民每日死亡关系的时间序列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0年09期
5 杜艳君;孙庆华;李nInI;;不同通勤方式下PM2.5个体暴露与固定站点监测的相关性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莉;陈玉成;于萍萍;;多环芳烃微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3期
2 魏强;房春生;杨萌尧;王菊;孙柏峰;;城市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源解析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9期
3 李恩科;王福生;唐锐;李茂静;杨翠凤;;炼焦粉尘中多环芳烃分布规律的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9年06期
4 张桂芹;刘泽常;王兆军;王磊;赵仕华;;在线喷水控制煤矿随机性粉尘产生的最优化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7年02期
5 王海霞;陈新华;李海洋;;空气及蚊香燃烧产生的亚微米气溶胶的粒径谱[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年10期
6 但德忠;冷庚;皇甫鑫;;环境样品分析[J];分析试验室;2010年07期
7 张丽华;王恩德;;沈阳市大气环境PM2.5污染特征[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8 刘洁岭;蒋文举;;PM_(2.5)的研究现状及防控对策[J];广州化工;2012年23期
9 姚聪;宇传华;李旭东;;气候-健康脆弱性评价及研究进展[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3年01期
10 邓婉霞;邹滨;邱永红;汤景文;何晋强;赵梦yN;;顾及空间邻近性的PM_(2.5)暴露评估系统设计与实现[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叶成;;化学学科发展综合报告(2006)[A];化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2006)[C];2006年
2 杨传俊;张元勋;陆文忠;杨永兴;张桂林;李燕;;上海大气纳米颗粒物粒径分布的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2006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赵景红;特殊样品预处理与气相色谱/质谱在线联用技术[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6年
2 董雪玲;北京市大气颗粒物中有机污染特征及来源判识[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3 李奕霖;成都经济区居民呼吸道疾病与大气尘重金属元素的相关性[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4 张华;徐州市区大气颗粒物及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污染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5 张子宜;吉林省典型城市大气颗粒物中PAHs分布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董洁;煤热解过程中PAHs的形成及其催化裂解特性[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7 杨巧云;典型有机污染物的人体内暴露及健康效应研究[D];北京大学;2014年
8 李林;不同粒径的大气颗粒物对各疾病别死亡的急性效应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凯华;南京冬季雾天PM_(10)、PM_(2.5)中PAHs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2 陶李;西安市大气中PM_(2.5)及其碳气溶胶污染特征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3 王海霞;亚微米气溶胶的粒径谱及其中多环芳烃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7年
4 沈卫星;淮南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_(10)污染调查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7年
5 王亚超;城市植物叶面尘理化特性及源解析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6 张婷婷;青岛市空气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状况与源解析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7 代君伟;钻孔粉尘超声雾化除尘技术及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8 苏佳;环境危险因素、DNA修复基因与肺癌病因的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陈晓兰;大气颗粒物造成的健康损害价值评估[D];厦门大学;2008年
10 温新欣;济南市环境空气细颗粒物(PM10和PM2.5)污染特征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韧,朱坦,白志鹏;大气颗粒物上多环芳烃的识别和源解析的进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7年03期
2 万显烈,杨凤林;大连市区大气中PAHs来源、分布及随季节变化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3 祁士华,王新明,傅家谟,盛国英,闵育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主要城市不同功能区大气气溶胶中优控多环芳烃污染评价[J];地球化学;2000年04期
4 成玉,盛国英,闵育顺,李顺诚,陈鲁言,傅家谟;香港气溶胶烃类物质组成、分布及来源初探[J];地球化学;1997年03期
5 陆如山;胡世平;;WHO关注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J];国外医学情报;2001年02期
6 邱兆文;邓顺熙;郝艳召;;道路交通PM_(2.5)污染热点量化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3年06期
7 王占山;李云婷;陈添;张大伟;孙峰;潘丽波;;2013年北京市PM_(2.5)的时空分布[J];地理学报;2015年01期
8 邵龙义,时宗波,黄勤;都市大气环境中可吸入颗粒物的研究[J];环境保护;2000年01期
9 孙韧,朱坦;天津局部大气颗粒物上多环芳烃分布状态[J];环境科学研究;2000年04期
10 黄业茹,狄一安,施钧慧,西川雅高;北京、东京、筑波大气中有机污染物组成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Shih-Chun Candice Lung,Charles C-K Chou,Shaw C. Liu;2003和2004年春季台北大气悬浮物中的水溶性离子(英文)[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年S1期
2 段自岗;对水溶性离子型切削液的探讨与应用[J];机械工人.冷加工;1993年01期
3 周变红;王格慧;张承中;石卫光;;春节期间西安市南郊细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特征[J];环境化学;2013年03期
4 赵金平;张福旺;徐亚;陈进生;;滨海城市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的分布特征[J];生态环境学报;2010年02期
5 陈永桥,张逸,王章玮,张晓山;北京市不同区域大气气溶胶粒子中水溶性离子的特征[J];环境化学;2004年06期
6 李丽珍;沈振兴;杜娜;张婷;曹军骥;李旭祥;朱崇书;;霾和正常天气下西安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特征[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年05期
7 文彬;孔少飞;银燕;陈魁;袁亮;李力;李琦;;秋季南通近海大气气溶胶水溶性离子粒径分布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14年01期
8 王静;高晓梅;寿幼平;杨凌霄;王文兴;;济南春季大气PM_(2.5)水溶性组分的半连续在线观测[J];中国环境科学;2010年01期
9 徐宏辉;刘洁;王跃思;毛敏娟;蒲静姣;;临安本底站大气气溶胶水溶性离子浓度变化特征[J];环境化学;2012年06期
10 周震峰;刘康;孙磊;;苏南农村地区大气细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特征[J];环境化学;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明仕;刘克武;钦凡;张晓;;焦作市高新区不同粒径水溶性离子分布特征[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徐宏辉;刘洁;楼洁莹;孙根厚;;华东地区大气气溶胶中水溶性离子特征的城郊对比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大气环境监测、预报与污染物控制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林志忠;陈瑞仁;黄国林;蔡仁雄;陈劲宇;潘淑娟;;半导体厂周界大气微粒上水溶性离子粒径分布特性之研究[A];第八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暨第三届空气污染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韩月梅;沈振兴;曹军骥;李旭祥;周娟;霍宗权;;室内外PM_(2.5)和TSP污染特征的对比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5 徐宏辉;王跃思;杨勇杰;赵亚南;温天雪;吴方X;;泰山顶夏季大气气溶胶中水溶性离子特征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大气成分观测、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6 张婷;曹军骥;吴峰;刘随心;朱崇抒;杜娜;;西安市春夏季气体及PM_(2.5)中水溶性组分的污染特征[A];第九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三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红磊;朱彬;沈利娟;张泽锋;;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的燃放对PM_(10)、PM_(2.5)和PM_(1.0)中化学成分的影响[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浦华环保优秀论文集[C];2013年
8 蔡俊鸿;张立鹏;廖哲甫;;冬季大陆沙尘暴事件大气微粒水溶性离子组成研究[A];第九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三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赵普生;张小玲;孟伟;杨斌云;樊文雁;刘怀玉;;京津冀区域气溶胶中无机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城市气象,,让生活更美好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0 张二科;曹军骥;王旭东;张国彬;张正模;杜娜;沈振兴;;敦煌莫高窟室内外空气质量的初步研究[A];第九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三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李晔;比雾霾还雾霾的,是成因[N];解放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晓梅;我国典型地区大气PM_(2.5)水溶性离子的理化特征及来源解析[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喻成龙;南昌大学前湖校区室内、外气溶胶水溶性离子的分布特征[D];南昌大学;2013年
2 宿鲁平;中国东部近海大气气溶胶中水溶性离子成分分析及季节性差异[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马琳;上海市降水中水溶性离子组成特征及源解析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寿幼平;济南大气PM_(2.5)中无机离子在线观测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何玉辉;中国近海大气气溶胶中水溶性离子的组成与来源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6 许明君;南京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与重金属元素的理化特性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7 李利平;兰州市大气气溶胶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静;北京昌平跨奥运气溶胶无机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特征及其来源解析[D];山东大学;2010年
9 白莹;缙云山气溶胶粒子质量浓度和水溶性离子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刘静;兰州市大气PM_(10)、PM_(2.5)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705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2270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