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1ethers,PBDEs)是一类溴代阻燃剂型(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s,BFRs)化合物,被广泛作为一类重要的工业阻燃添加剂加入高分子合成材料中,作为防火材料广泛地应用于多种工业生产领域。由于没有化学键的束缚,PBDEs易从产品中迁移出来进入环境介质,导致环境污染。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从空气、水、土壤、食物等多种环境介质以及人群的血液、乳汁、脂肪等组织中发现了PBDEs的存在。由于PBDEs是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其在环境介质中的含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PBDEs的残留性和毒性很可能给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其健康危害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大量体内外的实验研究结果证实,PBDEs可引起神经毒性、生殖毒性、肝肾毒性、免疫毒性和致癌性等。由于PBDEs可通过胎盘转运和乳汁排泄、加上婴幼儿特有的手-口行为和频繁的地面接触及排泄PBDEs能力较成年人差等原因,致使婴幼儿体内PBDEs水平高于其它年龄段人群。婴幼儿期是大脑快速发育时期,因而在PBDEs导致的多种毒性作用中,神经系统的发育毒性尤其受到人们的关注。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在鼠大脑发育的关键期,暴露于于近似人体负荷量的PBDEs同系物,可损害实验动物脑部运动和认知区域,表现为自发行为异常,感觉运动障碍,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并伴随染毒剂量增加或年龄增长而呈现恶化的趋势。PBDEs如何引起大脑形态和功能的异常是当前PBDEs神经毒性作用研究的热点之一,但PBDEs可通过哪些途径影响自主行为和学习记忆的机制目前仍不清楚。 PBDEs可引起神经细胞内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增多,产生氧化应激反应。氧化应激是细胞凋亡级联反应中的始发因素,继而诱导神经细胞凋亡,产生神经毒性作用。有关PBDEs实验研究结果表明,PBDEs可以引起神经细胞由氧化应激介导的凋亡。神经细胞异常过度的凋亡,必将引起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引发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因此,细胞凋亡是PBDEs引起神经毒性作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内质网通路是细胞凋亡三条经典途径之一。内质网是细胞进行蛋白质的正确折叠、组装和运输的场所。当细胞受到体内外不同强度刺激,如氧化应激后,内质网将产生未折叠蛋白/错误折叠蛋白积聚,诱发内质网发生不同程度的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激活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的信号通路。持续或过强的内质网应激,可引起内质网内环境的紊乱,从而通过UPR信号通路活化相关分子而介导细胞凋亡。 目前尚未见内质网应激和UPR信号通路参与PBDEs致神经细胞凋亡的文献报道。但新近研究发现,PBDEs染毒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内质网出现病理性改变;PBDEs的代谢产物可使染毒细胞UP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如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78,GRP78)、生长抑制和DNA损伤诱导家族基因153(GADD153/C/EBP homologous protein,CHOP)、GADD34及X盒结合蛋白1(X-box-binding protein-1,XBP1)的表达发生改变。根据目前相关研究结果所提供的初步线索,推测PBDEs可能通过内质网应激和UPR信号通路导致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引起神经毒性。 基于上述理由,本课题利用在环境样本和人体组织中含量最高、对生物和人体毒性作用最强的PBDEs同系物之一的2,2’,4,4’-四溴联苯醚(PBDE-47)作为目标受试物,将体外培养的具有神经细胞特性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细胞)作为受试细胞进行体外实验。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on reverse transcr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 time RT-PCR)、western blot和Hoechst33258细胞核染色等技术和方法,检测神经细胞ROS产生、细胞凋亡、神经细胞GRP78、内质网膜感应蛋白IRE1(inositol-requiring enzyme1)、XBP1、c-jun N末端激酶(c-junN-terminal kinase,JNK)和CHOP等基因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并通过小分子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沉默IRE1后检测细胞凋亡、UPR通路相关分子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ERS与UPR细胞凋亡通路是否参与了PBDE-47致神经细胞的毒性效应,明确IRE1通路在PBDE-47产生的神经毒性中的作用。以期在PBDE-47致神经毒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方面获得新的进展,为PBDEs对机体危害作用的预防控制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第一部分PBDE-47对SH-SY5Y细胞产生氧化损伤并诱导UPR及激活IRE1信号通路 目的:明确PBDE-47是否通过诱导SH-SY5Y细胞产生ERS和UPR而产生神经毒性作用,为研究PBDE-47的神经毒性作用机制提供线索。 方法:SH-SY5Y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的PBDE-47(0,1,5,10μmol/L),,在不同时间点(3,6,12,24h),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ROS产生水平;应用real time 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细胞内GRP78、IRE1、CHOP、JNK、磷酸化JNK(phosphor-JNK,p-JNK)、Bcl-2以及Bax等UPR中IRE1通路相关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一定剂量的PBDE-47在3-24h内使SH-SY5Y细胞ROS产生明显增加(P 0.05)并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GRP78和IRE1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0.05)并具有剂量-效应关系;用10μmol/L的PBDE-47处理SH-SY5Y细胞24h后IRE1和CHOP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0,3,6和12h的表达水平(P 0.05);不同浓度的PBDE-47处理SH-SY5Y细胞24h后,IRE1、CHOP和p-JNK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5),并具有浓度依赖性关系,Bcl-2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 0.05),Bax/Bcl-2比值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 0.01)。 结论:PBDE-47可能通过增加细胞内ROS产生而引起细胞氧化应激,并导致ERS发生和激活UPR,通过内质网凋亡通路(氧化应激介导的ERS和UPR)对SH-SY5Y细胞产生神经毒性作用。UPR信号转导通路中的IRE1通路参与了PBDE-47所致的神经毒性作用。 第二部分IRE1信号通路在PBDE-47致SH-SY5Y细胞毒性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由于IRE1是UPR中对细胞存活与死亡起决定意义的跨膜感应蛋白,IRE1具有重要的细胞凋亡调控作用,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IRE1细胞凋亡通路在PBDE-47致SH-SY5Y细胞神经毒性中的作用。 方法:应用siRNA技术将SH-SY5Y细胞IRE1基因沉默后再暴露于10μmol/LPBDE-4724h,利用光镜和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以及经Hoechst核染色的细胞核形态;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使用real time 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细胞内GRP78、IRE1、非剪切形式XBP1-XBP1u、剪切形式XBP1-XBP1s、CHOP、JNK、p-JNK、Bcl-2以及Bax等UPR中IRE1通路凋亡相关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PBDE-47引起SH-SY5Y细胞体积收缩、呈现不规则形态变化,活细胞数量减少;核染色质呈现浓积、片断化、核破裂和细胞空泡样等改变,并可见凋亡小体。沉默IRE1基因后,PBDE-47引起细胞的凋亡性形态改变明显增加(P 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发现,PBDE-47可显著增加细胞凋亡率(P 0.05),沉默IRE1基因后PBDE-47引起的细胞凋亡率进一步增加(P 0.05)。与对照组相比,PBDE-47显著升高XBP1u、XBP1s、CHOP、JNK和Bax的mRNA表达水平(P 0.05或P 0.01),明显降低Bcl-2的mRNA表达水平(P 0.05);与阴性对照+PBDE-47组相比,沉默IRE1基因后,用PBDE-47处理的细胞XBP1s、CHOP、JNK和Bcl-2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 0.05或P 0.01),但Bax mRNA表达水平却显著升高(P 0.05),Bax/Bcl-2比值明显增加(P 0.05)。与阴性对照+PBDE-47组相比,沉默IRE1基因后,用PBDE-47处理的细胞CHOP、JNK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 0.05),但Bax蛋白水平显著上升(P 0.05),Bax/Bcl-2比值均明显增加(P 0.01)。 结论:IRE1通过上调XBP1s、JNK和CHOP的表达激活相关细胞信号通路,从而对细胞具有抵抗内质网应激和促进细胞凋亡的双重作用;Bcl-2表达水平下调和Bax表达水平上升,Bax/Bcl-2比值显著升高是沉默IRE1后PBDE-47引起SH-SY5Y细胞凋亡增加的重要原因。在24h,IRE1对PBDE-47引起的SH-SY5Y细胞毒性作用以保护性作用为主导。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11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宇;刘耀华;赵世光;;XBP1在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2年10期
2 孙文霞;黄才国;;肿瘤多药耐药:机制及逆转剂[J];生命的化学;2012年05期
3 彭少卿;安利国;张珍;袁金铎;杨桂文;;鲤鱼Xbp1基因克隆与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4 张凯强;张颖;刘璐;顾何锋;马林;;氟对大鼠切牙成釉细胞内质网伴侣分子表达的影响[J];上海口腔医学;2013年05期
5 牛晓阁;汪森明;丁为民;范子荣;张积仁;;Apogossypolone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J];肿瘤;2010年12期
6 王松;;吡咯列酮对糖尿病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及机制[J];毒理学杂志;201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魏宁;新型汉防己甲素衍生物H1抗耐药作用研究及无毒浓度H1对P-gp表达与功能的影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2 刘小东;汉防己甲素衍生物W6和W18逆转肿瘤多药耐药及BrTet增强Bel7402细胞凋亡敏感性的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孙岩;变构菌素诱导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机制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牛晓阁;ApoG2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及自体吞噬的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3 郑国沛;5-Fu诱导的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系的建立及耐药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杨敏;MK-ASODN增强绒毛膜癌细胞对5-FU化疗敏感性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5 魏芳;ApoG2对乳腺癌MCF-7细胞放射增敏作用及与紫杉醇联合应用协同效应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6 卢微;紫草素诱导MCF-7乳腺癌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陈吉刚;内质网应激上调SET7/9表达机制及其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8 钟梅;Apogossypolone联合紫杉醇对人鼻咽癌CNE-2细胞体内外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
24317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2431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