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细颗粒物对高血压大鼠心血管系统的急性毒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08 19:02
【摘要】:气态空气污染物和颗粒物都会造成有害的健康影响,但是对健康影响更明显的是颗粒物。由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多达数百种以上,是很多污染物的载体,而且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比较明显,所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颗粒物的毒性效应主要与其粒径大小和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关。粒径大小决定其在空气中的停留时间、沉降速度、进入呼吸道的可能性和在呼吸道的沉积部位等,粒径小的颗粒物在空气悬浮的时间更长,且易于滞留在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中,其中某些较细的组分还可以穿透肺泡进入血液。颗粒物粒径小则表面积大,细颗粒物比粗颗粒物更容易吸附各种有毒的有机物和金属元素,对公众健康产生极大威胁。2005年WHO把细颗粒物日均值的指导值定位为25bμg/m3,2006年美国环保局将1997年PM2.5日均值65μg/m3修订为35μg/m3。我国的PM2.5污染已经非常严重。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及动物实验已经证明颗粒物的急慢性暴露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关,尤其是在老年人群、糖尿病患者和原先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对于细颗粒物引起心血管健康效应的具体机制不是很明确,多种机制已经被提出,一般认为通过氧化应激引起的活性氧生成,炎症反应及其引起的血液成分和流动学改变,血管功能的改变和心脏自主调节功能的改变是细颗粒物产生心血管健康危害的原因。明确致病的病理生理学原理可以提出更加有效的措施保护易感人群,为更好地保护人群健康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在上海市区采集细颗粒物,第一部分用大气细颗粒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进行了急性染毒,测定大鼠血压、心率和心率变异性等自主神经调节功能指标的改变;第二部分同样方式急性染毒,测定对大鼠血凝和纤溶功能的改变。 第二部分用采集到的细颗粒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进行支气管滴注细颗粒物悬液的方式急性染毒,24只雄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四组:生理盐水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染毒剂量分别为1.6mg/kg·b.w,8.0mg/kg·b.w,40.0mg/kg·bw)。每天染毒一次,连续染毒三天。最后一次染毒24小时后,麻醉大鼠,监测记录其血压、心率和心电图变化。血压、静息心率和心率变异性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节。血压升高和心率增加是引起心血管急性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心率变异性蕴含了有关心血管调节的大量信息,对这些信息的检测与分析可定量评估心交感-副交感神经活动的紧张性、均衡性及其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本次实验结果发现相对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染毒低、中、高剂量组的大鼠血压升高、心率增加,且存在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相对于生理盐水对照组,高剂量组的大鼠心率变异性下降,提示细颗粒物的染毒改变了SH大鼠心脏的自主调节功能。 第二部分同第一部分染毒处理后,腹主动脉取血测量血浆内皮素-1(ET-1)、P-选择素和D-二聚体的含量。本次实验结果发现染毒低、中、高剂量组内皮素-1的含量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增加,在染毒中、高剂量组中P-选择素和D---聚体含量显著增加,且存在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内皮素-1是调节心血管功能的重要因子,有强烈的缩血管生物活性和刺激内皮细胞释放t-PA的功能。内皮细胞受到刺激合成并释放ET-1,其调控主要在基因转录水平。血浆ET-1测定增多见于血栓前状态、各种类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发作期,DIC前期常见明显增高。本研究结果提示PM2.5暴露可影响到血管收缩及血凝功能。P-选择素,又称活化血小板依赖颗粒外膜分子,颗粒膜蛋白,是参与炎症反应的典型的黏附分子代表,介导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在血小板或活化内皮细胞上滚动,参与凝血,血栓形成和炎症反应。本研究结果提示P-选择素是PM2.5引起炎症反应和血凝效应的标志。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Ⅲ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D-二聚体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本研究结果发现PM2.5染毒可引起D-二聚体增加,提示体内存在继发性纤溶,有血栓形成。综上认为,PM2.5染毒可以引起SH大鼠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血小板活化,进而导致凝血纤溶不平衡。
【图文】:
这种情况出现的频率也增加。实验中测量了大鼠染毒期间的每天的体重变化,见表1-1及图1-2,,发现随着染毒天数的增加,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的体重增加,而细颗粒物低、中、高染毒组大鼠的体重都在下降,并且在中、高剂量组与染毒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o表1-1 SH大鼠染毒前后体重变化(g,jf±0 Table 1-1 Weight change after exposure in SH rats 组别 染毒前 染毒后1天 染毒后2天 染毒后3天生理盐水对照组 199.3±6.53 210.8±11.34 213.8±8.94* 223.3±9.33*低剂量组(1.6mg/ 203.3士9.33 187.6±8.88 182.7±9.89* 176.7±8.06*kg ? b.w.)中剂量组(8.0mg/ 201.8±8.75 184.9±10.71 179.8±11.50* 175.9±10.90*kg ? b.w.)高剂量组(40.0mg/ 200.6±9.35 186.1±11.65 179.7±11.75* 173.1±10.22*kg ? b.w.)[注]*:与染毒前相比(Compared with exposure), P<0.0512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114
本文编号:2533399
【图文】:
这种情况出现的频率也增加。实验中测量了大鼠染毒期间的每天的体重变化,见表1-1及图1-2,,发现随着染毒天数的增加,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的体重增加,而细颗粒物低、中、高染毒组大鼠的体重都在下降,并且在中、高剂量组与染毒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o表1-1 SH大鼠染毒前后体重变化(g,jf±0 Table 1-1 Weight change after exposure in SH rats 组别 染毒前 染毒后1天 染毒后2天 染毒后3天生理盐水对照组 199.3±6.53 210.8±11.34 213.8±8.94* 223.3±9.33*低剂量组(1.6mg/ 203.3士9.33 187.6±8.88 182.7±9.89* 176.7±8.06*kg ? b.w.)中剂量组(8.0mg/ 201.8±8.75 184.9±10.71 179.8±11.50* 175.9±10.90*kg ? b.w.)高剂量组(40.0mg/ 200.6±9.35 186.1±11.65 179.7±11.75* 173.1±10.22*kg ? b.w.)[注]*:与染毒前相比(Compared with exposure), P<0.0512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1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玮,汤大钢,刘红杰,岳欣,潘志,丁焰;中国PM_(2.5)污染状况和污染特征的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0年01期
2 赵金镯;高知义;宋伟民;;上海市区大气细颗粒物不同成分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损伤[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9年04期
本文编号:25333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2533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