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虫啉暴露及其遗传毒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英,刘秀林,隋建丽,周平坤;S波段高功率微波辐射小鼠远期的遗传毒性[J];毒理学杂志;2005年S1期
2 孙立魁;黄经春;朱雪涛;;用小鼠精子畸形试验评价正海生物膜遗传毒性的研究[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6年02期
3 莫志鑫;刘华;徐艳;;氟遗传毒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7年04期
4 贾玉巧;白国胜;王宇梅;田俊丽;;芦荟软胶囊的遗传毒性评价[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年03期
5 周长慧;袁芳;王庆利;周飞;林海霞;常艳;;遗传毒性早期初筛试验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1年16期
6 颜燕;姚文环;杨非;;卤虫卵粉的遗传毒性分析[J];毒理学杂志;2011年06期
7 谭壮生;李芳;张懿;;花青素遗传毒性初步研究[J];首都公共卫生;2012年04期
8 曾冬明;侯丽;施燕平;;医疗器械遗传毒性评价方法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2年05期
9 张建超;;检测水体遗传毒性的短期遗传毒性试验方法[J];科技信息;2013年11期
10 王民生,陈炎磐,蒋芸,陈国元,彭德慧;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对体细胞遗传毒性的研究[J];劳动医学;199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武元峰;栾洋;戚新明;任进;;新的遗传毒性生物标志物的探索[A];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第14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张文众;;完整细胞核DNA在遗传毒性物质筛选中的应用[A];食品、饲料安全与风险评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张国霞;许玫英;吴泳标;许杰龙;蒋雍君;梅承芳;孙国萍;;水源水有机提取物遗传毒性的空间统计分析[A];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刘欣杰;郑金;张新宇;;1-氯-2-羟基-3-丁烯遗传毒性机制[A];中国毒理学会第六届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摘要[C];2013年
5 潘丽波;张金良;;某地区水环境遗传毒性监测和风险评估[A];中国毒理学会第六届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摘要[C];2013年
6 武元峰;栾洋;任进;;新的遗传毒性生物标志物的探索[A];中国毒理学会第五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7 陈英;刘秀林;隋建丽;周平坤;;S波段高功率微波辐射小鼠远期的遗传毒性[A];中国毒理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厉以强;李兆利;姜巍巍;陈海刚;孔志明;;江苏沿江主要饮用水源水有机污染的遗传毒性[A];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张家强;张国霞;岑英华;孙国萍;;饮用水源遗传毒性可利用技术研究概述[A];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李雪飞;徐丽明;李萌;吴刚;王春仁;;纳米银的体外遗传毒性与致癌性研究[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暨2010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学术大会壁报展示论文[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吴永宁;科学看待食品农药残留[N];健康报;2002年
2 陈思;对放心蔬菜的认识误区[N];大众卫生报;2006年
3 王娜;严卫星:农药残留不可避免 正确使用无碍健康[N];粮油市场报;2012年
4 鲁欢;吃瓜也要留心眼儿[N];农民日报;2001年
5 记者 李鹏;全聚德农残快速检测仪准确度有多高?[N];北京科技报;2012年
6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张德纯;去除菜上的农药残留[N];健康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美辨;膨润土颗粒细胞遗传毒性体外实验研究和职业暴露人群调查[D];浙江大学;2010年
2 张驰;多氯联苯和苯并(a)芘联合作用的遗传毒性与代谢酶关系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詹立;藻毒素Microcystin-LR的体内及体外遗传毒性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张黎;SCGE/HepG2测试系统在饮用水消毒副产物遗传毒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张绍慧;HGPRT基因突变试验和SOS/umu显色试验在饮水消毒副产物遗传毒性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文卫华;职业砷接触人群健康危害与遗传毒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吴锡南;低强度1800MHz电磁波暴露对大鼠行为功能的影响及其遗传毒性探讨[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8 夏彦恺;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农药暴露的男性生殖毒性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俊;汉阳PM2.5对人胚胎干细胞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的遗传毒性及DNA损伤的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5年
2 豆捷雄;SOS/umu试验应用于饮用水遗传毒性及致癌风险评估的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7年
3 徐晓宇;气态甲醛对卡氏毛园蛛的遗传毒性和甲醛对不同动物细胞遗传毒性的比较[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曹易懿;体外遗传毒性评价试验的优化[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5 程龙凤;淮河流域某地区浅地下水遗传毒性监测[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李晓雪;有机膨润土和自然土颗粒的遗传毒性比较和烷基季铵盐的细胞遗传毒性体外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王征;急性毒性与遗传毒性体外高通量筛选方法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8 何林;几种食品添加剂的遗传毒性及其联合毒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9 陈淑剑;两种新型避孕材料遗传毒性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梁春柳;几种纳米物质体外遗传毒性特征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541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2554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