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气相色谱技术的食用油安全性评价方法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气相色谱技术的食用油安全性评价方法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食品安全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形象。食用油作为我国人民群众六大产能营养素中脂肪的主要来源,其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尤其是近年来,食用油的安全受到来自“地沟油”、掺假油等劣质油的威胁。相对于理化指标、电导率测定等方法,气相色谱法以其简单易行、易于推广的优势在食用油检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食用油中掺假入劣质食用油甚至非食用油的复杂情况下,食用油指纹图谱,尤其是食用油中的脂肪酸指纹图谱的建立,因其高灵敏度和高准确性得到重视。本论文利用气相色谱技术,建立了“地沟油”模式识别模型,对“地沟油”有较好的鉴别效果;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了花生油和棉籽油脂肪酸指纹图谱,并对其共有峰进行化学归属,为花生油和棉籽油的真伪鉴别提供了科学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地沟油模式识别技术的研究。借鉴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思路,在优选的色谱条件下,采用气相色谱法对16个样品进行分析,利用相似度软件筛选出12个共有峰。通过方法学验证,12个共有峰精密度、稳定性的RSD分别小于2.6%和6.1%。在此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PAC)和偏最小二乘判别(PLS-DA),对16个样品的12个共有峰进行化学计量学研究,建立地沟油模式识别模型。利用所建立的地沟油模式识别模型对16个样品(7个正品油,9个地沟油)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式识别模型能较好的区分地沟油和正品油。 (2)基于GC-MS技术的花生油质量评价方法研究。利用相似度软件从16个花生油样品的气相色谱图中筛选出8个共有峰,建立了花生油气相色谱指纹图谱。通过方法学验证,8个共有峰精密度、稳定性的RSD分别小于3.1%和5.1%。同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对8个共有峰进行化学归属,并利用归一化法确定其相对含量。本方法为鉴别花生油真伪和评价花生油的品质提供技术参考。 (3)基于GC-MS技术的棉籽油质量评价方法研究。在优选的色谱条件下,对20个棉籽油样品进行分析,利用相似度软件从气相色谱图中筛选出6个共有峰,建立棉籽油指纹图谱。通过方法学验证,6个共有峰精密度、稳定性的RSD分别小于5.6%和4.9%。同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对6个共有峰进行化学归属。本方法简单、灵敏,为鉴别棉籽油和掺杂假棉籽油的食用油制品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地沟油 花生油 棉籽油 气相色谱-质谱 指纹图谱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155.58;O657.71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食用油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进展9-19
- 1. 地沟油检测技术研究进展9-15
- 1.1 地沟油概述9
- 1.2 地沟油食用危害9-10
- 1.3 地沟油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10-15
- 2. 食用油指纹图谱研究进展15-18
- 2.1 指纹图谱的概述15-16
- 2.2 食用油中各成分的指纹图谱研究进展16-18
- 3. 小结18-19
- 第二章 地沟油模式识别技术的研究19-27
- 1. 仪器、试剂与材料19-20
- 1.1 仪器19-20
- 1.2 试剂20
- 1.3 材料20
- 2. 实验方法20-21
- 2.1 样品前处理20-21
- 2.2 色谱条件21
- 2.3 指纹图谱建立21
- 2.4 模式识别模型建立21
- 3. 结果与分析21-25
- 3.1 色谱条件的优化及结果21-23
- 3.2 方法学评价23-24
- 3.3 模式识别24-25
- 4. 讨论25-27
- 第三章 基于GC-MS技术的花生油质量评价方法研究27-36
- 1. 仪器、试剂与材料28-29
- 1.1 仪器28
- 1.2 试剂28-29
- 1.3 材料29
- 2. 实验方法29-30
- 2.1 样品前处理29
- 2.2 色谱条件29-30
- 2.3 指纹图谱建立30
- 3. 结果与分析30-34
- 3.1 指纹图谱建立和共有峰的确定30-32
- 3.2 方法学评价32
- 3.3 共有峰化学归属32-34
- 4. 讨论34-36
- 第四章 基于GC-MS技术的棉籽油质量评价方法研究36-42
- 1. 仪器、试剂与材料36-37
- 1.1 仪器36
- 1.2 试剂36
- 1.3 材料36-37
- 2. 实验方法37
- 2.1 样品前处理37
- 2.2 色谱条件37
- 2.3 指纹图谱建立37
- 3. 结果与分析37-41
- 3.1 指纹图谱建立和共有峰的确定37-39
- 3.2 方法学评价39-40
- 3.3 共有峰化学归属40-41
- 4. 讨论41-42
- 参考文献42-45
- 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成果45-46
- 致谢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德义,徐爱遐,张博勇,张鞍灵,张康健;杜仲籽油与紫苏籽油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5年01期
2 李娟;范璐;毕艳兰;屈凌波;周展明;吴存荣;;红外、近红外光谱-簇类的独立软模式方法识别植物调和油脂[J];分析化学;2010年04期
3 周志权;张婷婷;贾滨;欧阳永中;方小伟;陈焕文;;人工神经网络用于直接化学电离质谱分析食用油品质的研究[J];分析化学;2011年11期
4 吴宏伟;李洪梅;唐力英;许海玉;李韶菁;唐仕欢;杨洪军;邵爱娟;黄璐琦;;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姜黄根茎及块根次生代谢产物表达差异[J];分析化学;2012年05期
5 沈静;阳胜;于红;张煌涛;;高效薄层色谱法测定棉籽油中游离棉酚含量[J];光谱实验室;2011年01期
6 赵文红;江城梅;;家用洗涤剂毒性作用及对食品污染的研究现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9年01期
7 黄宏南,刘伟,张文舟;植物油中天然维生素E特征与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应用研究[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1年03期
8 邓月娥;牛立元;孙素琴;;植物油红外光谱特性分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9 朱潘炜;刘东红;黄伟;刘芬;;指纹图谱技术在食品品质检测中的应用[J];粮油加工;2008年06期
10 严晓丽;徐昕;;气相色谱法鉴别掺假山茶油定性及定量研究[J];食品工程;2011年02期
本文关键词:基于气相色谱技术的食用油安全性评价方法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41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264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