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孕期环境金属暴露与新生儿心血管损伤生物标志的关联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6 19:09
【摘要】:目的:运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初步探索孕期环境金属暴露与新生儿心血管损伤生物标志的关系,为早期预防新生儿心血管系统的损伤及相关公共卫生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甘肃省某金属元素污染城市及与其毗邻的具有相似人文地理环境的另一城市作为研究地区,经知情同意后,纳入年龄20~35岁、在研究地点连续居住至少两年以上的单胎妊娠孕产妇及其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孕妇及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同时在孕妇分娩前、后分别采集孕妇静脉血及新生儿脐带血,用以检测孕妇静脉血及新生儿脐带血金属元素镍、铜和砷的含量及新生儿心血管损伤生物标志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及血脂[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水平;其中,金属元素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IL-6、CRP、VEGF、HIF-1α和ANGPTL4五项生物标志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脂四项运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通过分析比较以上指标,初步探索孕期环境金属暴露与新生儿心血管损伤生物标志的关系。结果:1.孕妇及新生儿基本情况本研究共纳入257对孕妇及新生儿,其中污染地区87对,对照地区170对。两地区孕妇均为汉族,无家族遗传病史,无近亲结婚史;污染地区孕妇受教育程度较低(高中及以下学历占51.7%),对照地区较高(大专及以上学历占82.4%)。两地区新生儿均无出生缺陷,污染地区新生儿身长、头围略低于对照地区(P0.01);1分钟及5分钟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区(P0.01);两地区新生儿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孕妇静脉血和新生儿脐带血金属元素含量及其影响因素(1)污染地区孕妇静脉血中Ni、As元素浓度(1.26ng/mL、0.64ng/m L)均高于对照地区(0.97ng/mL、0.48ng/m L)(P0.01);Cu元素浓度两地区相近,分别为1433.40ng/m L、1477.70ng/m L(P0.05)。(2)污染地区新生儿脐带血中As元素浓度(0.73ng/m L)高于对照地区(0.34ng/m L)(P0.01);Ni、Cu元素浓度分别为1.22ng/m L、556.90ng/mL,与对照地区(1.40ng/m L、570.90ng/m L)无统计学差异(P0.05)。(3)孕妇孕前BMI与孕妇静脉血镍水平呈负相关,孕期接触放射线与孕妇静脉血铜水平呈正相关,孕期环境因素对孕妇静脉血砷水平均无影响;孕妇孕期服用配方奶粉与新生儿脐带血镍水平呈正相关,孕妇静脉血砷水平与新生儿脐带血砷水平呈正相关,孕期环境因素对新生儿脐带血铜水平均无影响。(4)胎盘对镍、砷无有效屏障作用,对铜的屏障作用明显。3.新生儿脐带血金属含量对其心血管损伤生物标志的影响(1)污染地区新生儿脐带血CRP、TC、TG含量均高于对照地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HIF-1α、IL-6、VEGF、ANGPTL4、LDL及HDL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Spearman秩相关结果显示,脐带血镍与IL-6和CRP相关,脐带血铜与IL-6、CRP及TG相关,脐带血砷与VEGF和CRP相关;经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后,只有新生儿脐带血铜为IL-6、CRP和TG的相关因素,脐带血砷为VEGF的相关因素。(3)根据新生儿脐带血镍、铜、砷元素浓度的中位数,将新生儿分为金属元素高、低暴露组,发现高镍暴露组IL-6、CRP水平均低于低镍暴露组(P0.01),其余7项指标在两组间均无差异(P0.05);高铜暴露组IL-6、TG水平高于低铜暴露组(P0.01),其余7项指标两组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砷暴露组CRP、VEGF均高于低砷暴露组(P0.05),其余7项指标两组间的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研究地区孕妇胎盘对镍、砷可能无有效屏障作用,对铜的屏障作用明显;(2)孕妇静脉血镍水平受其BMI影响,血铜水平与其孕期接触放射线相关;孕妇孕期服用配方奶粉会影响新生儿脐带血镍水平,孕妇血砷水平会影响新生儿脐带血砷水平;(3)污染地区新生儿CRP、TC、TG水平较对照地区高,其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可能较大。
【图文】:

现场图


2 对象与方法2.1 研究现场本研究选取甘肃省两个毗邻的城市 A、B 作为研究现场,其中 A 城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段,,矿产资源丰富,尤以镍矿储量丰富,规模巨大,仅次于加拿大萨德伯里矿,居世界第二、全国第一位;B 城市位于其上风侧约 250 公里处。两城市人文地理环境相似。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显示,两城市 PM2.5浓度相近,但 A 城市 PM2.5中的 Ni、Cu、As 等金属元素浓度分别高达 B 城市的 65 倍、23倍、14 倍[51];本研究进行过程中空气质量抽样监测也得到类似结果,两地 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52.15μg/m3、52.10μg/m3,但PM2.5中Ni浓度分别为474.08ng/m3、7.01 ng/m3,相差高达 68 倍,因此将两城市分别选作污染地区(A)与对照地区(B)。见图 2-1。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122;R72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维宏;张庆斌;万永刚;;骨盆骨折伴髂股血管损伤的治疗[J];中国现代医生;2016年34期

2 马志坚;白丽萍;毕春;王秋根;;有限元分析在血管损伤中的应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7年08期

3 王晓天;胡何节;邓福生;方正东;孙小杰;;医源性血管损伤的原因分析与处理[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4年06期

4 黄新天;;医源性血管损伤[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年07期

5 李国敬;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4年03期

6 刘丹峰,汪为林,何国璋,陶忠;医源性血管损伤的原因与防治探讨[J];腹部外科;2001年02期

7 傅振超,刘兴国,吕湘莲,曾凡本,石瑜岚;医源性血管损伤24例原因分析与防治[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1999年02期

8 彭晓新,王云钊;创伤性肢体血管损伤及动脉造影的应用[J];引进国外医药技术与设备;1999年10期

9 段志泉;张健;;血管损伤病因及诊断[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6年09期

10 刘生光,吴允明,汪善伦,崔培元,邓衍标;医源性血管损伤8例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199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跃林;马翅;陈铖;吴安平;邓利辉;孙志;杨明;胡志辉;;132例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诊治分析[A];第三届全军创伤骨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5年

2 蒋劲松;叶再元;张静霞;卢惟钦;;急性髂股血管损伤29例分析[A];2007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3 招健明;张爱桥;关天雨;苏方贵;姚见;;下肢血管损伤的治疗体会[A];2008年广东省中医热病、急症、中西医结合急救、危重病、灾害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8年

4 解先宽;李杭;潘志军;杨迪生;;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伴血管损伤的治疗[A];2009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赵学英;冷金花;郎景和;;妇科腹腔镜术中血管损伤的临床分析[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张波;王禾;杨晓剑;李欣;于磊;张更;王福利;李晓武;武国军;张绍增;;供肾血管损伤的外科处理[A];第6次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7 许荣廷;;中毒性心血管损伤与救治策略[A];全国中毒与救治学术交流会暨中国毒理学会中毒与救治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专刊[C];2002年

8 蒋劲松;叶再元;张静霞;卢惟钦;;急性髂股血管损伤29例分析[A];2007年浙江省周围血管外科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只达石;张国斌;;创伤性脑血管损伤的研究进展[A];海峡两岸神经外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只达石;张国斌;;创伤性脑血管损伤的研究进展[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首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李星婷;发现脑血管损伤修复新途径[N];重庆日报;2016年

2 赵卫忠;解剖特点未掌握 血管损伤未察觉[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3 许锦东;脉管炎病人的自我保养[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游捷;晚期糖化终产物受体在炎症性血管损伤中的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2006年

2 黄春;PKCβ/Egr-1对血管损伤或TNF-α诱导的MMP-9活化的调控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3 刘赤;巨噬细胞通过物理粘附和机械牵引作用修复脑血管损伤[D];西南大学;2016年

4 方芳;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在小鼠血管损伤模型中的分子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李刚;基于“祛瘀生新”治则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干预显微外科术后组织修复的实验及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王红;转录因子Id1对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在损伤血管修复中作用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7 陈齐山;microRNA-34a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在血管损伤修复及重塑中的作用及机制[D];浙江大学;2015年

8 吴伟伟;自噬在血管损伤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D];山东大学;2016年

9 赵菁;睾酮对青春期雄鼠糖脂代谢,血管损伤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10 牟妍;亚砷酸钠对人内皮祖细胞效应及分子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巧珍;孕期环境金属暴露与新生儿心血管损伤生物标志的关联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2 李锦绣;盐酸戊乙奎醚对硫化氢急性中毒性心血管损伤的疗效观察[D];山东大学;2010年

3 秦蒙;血管损伤后重塑机制及治疗药物开发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4 王颖;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性心血管损伤的干预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潘文英;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心血管损伤危险因素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6 王家平;反义CD151基因抑制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实验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7 彭炬;miR-375过表达对AGEs介导的糖尿病血管损伤细胞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8 李春孟;腔内介入技术治疗下肢血管损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估[D];浙江大学;2017年

9 陈平岐;贝那普利抗氧化作用对血管损伤小鼠血管重构的影响[D];遵义医学院;2013年

10 翁剑锐;移植脂肪干细胞对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517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26517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9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