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2008-2015年广西7个疾病监测点法定传染病死因监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时空趋势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1 09:04
【摘要】:第一章2008-2015年广西7个疾病监测点法定传染病死因监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目的】对2008-2015年广西7个疾病监测点法定传染病死因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了解广西7个疾病监测点居民法定传染病死亡情况、发展趋势和病种死因顺位,为相关部门制定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和线索。【方法】主要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对2008-2015年广西7个疾病监测点(兴宁区、宾阳县、柳北区、秀峰区、合浦县、凌云县、罗城县)居民的法定传染病死因监测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乙丙类39种法定传染病进行病种划分,依据根本死因的ICD-10编码进行筛选;应用Microsoft Excel 2013、SPSS 16.0软件计算性别、城乡别、年龄别、民族别等不同层次的传染病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构成比等指标,对两个或以上的死亡率采用卡方、列联表卡方检验,对时间序列死亡率采用趋势卡方检验,并对指标趋势和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讨论。【结果】(1)2008-2015年广西7个疾病监测点法定传染病的平均死亡率为9.58/10万,标化死亡率为7.93/10万。8年间传染病死亡率呈现先升后降,总体下降的趋势,2009年达到最高点(14.03/10万),2015年达到最低点(6.46/10万)。(2)8年间广西居民传染病死因顺位的前5位依次为:肺结核(4.24/10万)、病毒性肝炎(3.53/10万)、艾滋病(0.80/10万)、狂犬病(0.30/10万)、流感(0.23/10万)。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和艾滋病占到总死亡的89.38%,是居民传染病的主要死因。(3)性别层次上,8年来男性传染病平均死亡率为14.13/10万,标化死亡率为12.32/10万,女性传染病平均死亡率为4.61/10万,标化死亡率为3.58/10万,男性传染病死亡率显著高于女性(χ2=1012.941,P0.001);每一年男性的传染病死亡率都明显高于女性,数值差异约达3倍。8年来男性和女性传染病死亡率的总趋势均为先升后降,总体下降。除流感、手足口病和感染性腹泻外,其余病种的死亡率男性都显著高于女性。(4)城乡别层次上,8年来城市居民传染病平均死亡率为5.39/10万,农村传染病平均死亡率为11.50/10万,城市显著低于农村(χ2=700.385,P0.001)。2008-2013年城市居民传染病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农村,但2014-2015年的城乡传染病死亡率差异并无显著性。艾滋病在城市地区的死亡率(1.04/10万)高于农村地区(0.68/10万);除了艾滋病和感染性腹泻以外的其余病种在城市地区的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农村地区,数值差距约达到2倍以上。8年来农村传染病死亡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走向,总体趋势是逐年下降;城市传染病死亡率则在同一数值水平附近反复波动。(5)年龄别层次上,8年间0岁组居民传染病平均死亡率为9.50/10万,1-4岁组为3.78/10万,5-14岁组为0.33/10万,15-44岁组为3.22/10万,45-64岁组为12.22/10万,65岁及以上组为51.15/10万。每个年龄组之间的8年传染病平均死亡率和每一年内的死亡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传染病总死亡率随着年龄增大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在0岁呈现第一个小高峰,在5-14岁达到低谷,之后随着年龄增大而不断增大,在65岁及以上组急剧增大;具体到各病种时,传染病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现3种不同的发展趋势。除5-14岁组外,各年龄组年份别传染病死亡率总体呈先升后降,逐年下降的趋势,与总人口的死亡率变化趋势一致。手足口病是0岁组(32.35%,3.07/10万)和1-4岁组(73.21%,2.76/10万)居民的首要死因,狂犬病是5-14岁组(50%,0.16/10万)居民的首要死因,病毒性肝炎是15-44岁组(38.86%,1.25/10万)和45-64岁组(47.03%,5.75/10万)居民的首要死因,肺结核是65岁及以上组(55.82%,25.55/10万)居民的首要死因。艾滋病的构成比在15-44岁组(22.54%)居民达到最高,之后随年龄组的升高不断降低。(6)病种年份别层次上,除了2009年和2010年,8年间居民传染病死因顺位的前3位均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和艾滋病,这3个病种每年的构成比合计均超过86%,但是不同年份顺位有所变化。肺结核和病毒性肝炎死亡率的年份别总趋势都是先上升再下降,在2009-2010年达到高峰,后逐年降低或波动式降低。流感死亡率在2009年达到高峰(0.87/10万,6.22%),在其余年份都稳定在低水平波动。手足口病死亡率在2010年(0.90/10万,6.60%)达到高峰后下降,并有两次回升。艾滋病死亡率先缓慢上升再波动下降,在2012年达到高峰(1.13/10万,13.64%)。(7)监测点别层次上,肺结核是合浦县(61.14%,5.92/10万)和兴宁区(56.98%,4.53/10万)居民的首要死因;病毒性肝炎是宾阳县(45.06%,5.91/10万)、凌云县(49.59%,4.00/10万)、柳北区(36.08%,1.01%)、罗城县(42.09%,6.18/10万)和秀峰区(40.54%,2.39/10万)居民的首要死因。狂犬病和流感的死亡率在罗城县较为突出;罗城县(14.69/10万)和宾阳县(13.13/10万)居民的传染病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县区。艾滋病传染病死亡率在宾阳县、柳北区、兴宁区和秀峰区较为突出。(8)民族别层次上,主要民族的各年度总传染病死亡率和8年间平均传染病死亡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肺结核是汉族居民的首要死因(47.29%,4.56/10万),病毒性肝炎是壮族(43.18%,4.14/10万)、瑶族和仫佬族居民的首要死因。流感的死亡水平在瑶族(11.76%,0.80/10万)和仫佬族(15.15%,1.77/10万)居民中要明显高于汉族和壮族。肺结核的死亡水平在汉族中要显著高于其余民族。感染性腹泻的死亡水平在汉族中要显著低于其余民族。【结论】(1)2008-2015年广西7个疾病监测点传染病流行趋势总体呈现主体规律性,即在主体民族(汉族和壮族)、主体年龄组(15岁及以上)、主要病种(肺结核和病毒性肝炎)和主要城乡占比(农村)上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并同时呈现在男性、女性和总人口的死亡率变化趋势上,即传染病死亡率随时间推移先升高,在2009-2010年达到高峰后波动下降。说明以往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卓有成效,防控效果在农村地区尤为明显,应该继续保持和不断完善。(2)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和艾滋病是8年间广西居民传染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提示对这3种疾病应重点加大宣传和干预的力度,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3)男性传染病总死亡率和主要病种死亡率都显著高于女性,提示应从整体上更加重视男性居民的传染病宣传和防控工作。(4)城市地区居民主要传染病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农村地区,但艾滋病死亡率显著高于农村地区,说明应该关注城市化中心区域高聚集性和高流动性人群的传染病状况,尤其是艾滋病。提示我们要注意完善农村地区,尤其是农村户籍外出至城市地区常住务工人员的艾滋病宣教、筛查和报告机制,提高上报的完整率。(5)不同年龄时期传染病的流行和死亡表现出鲜明的病种特征。提示应该针对各年龄组采取具有针对性的传染病病种宣传与防治措施。(6)手足口病可能存在跨年流行的趋势,有可能是导致1-4岁组传染病死亡率跨年波动的原因之一。2009年在罗城县及邻近区域可能发生了一次一定程度的流感流行。(7)民族间的总传染病死亡水平差异很小,但主要病种的传染病死亡水平有差异。仫佬族的传染病流行情况具有单独的特征,提示可以关注民族聚居区的特殊人文与自然环境。第二章2008-2015年广西7个疾病监测点法定传染病死因监测时空趋势研究【目的】运用GIS技术,以行政村(居委会)为尺度,对2008-2015年广西7个疾病监测点居民法定传染病死因监测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了解法定传染病死亡空间分布趋势,并对空间分布趋势进行研究对比和综合分析,为制定科学的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和线索。【方法】收集整理2008-2015年广西7个疾病监测点(兴宁区、宾阳县、柳北区、秀峰区、合浦县、凌云县、罗城县)法定传染病死因监测地理信息数据,运用Arc GIS 10.0软件绘制监测点数字地图,对传染病死亡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计算和检验。绘制传染病死亡率地区分布图、反距离加权插值分析(IDW)图,进行LISA分析、缓冲区分析,可视化反映传染病死亡率的空间分布状况、空间聚集特性、空间聚集半径、空间关联模式、空间因素相关性和死亡风险。【结果】(1)以1年或2年时间跨度进行IDW绘图和LISA分析,广西7个疾病监测点传染病死亡在大部分区域呈现散发趋势,无明显空间聚集特性;将时间跨度扩大到4年,有4个监测点存在可以探测到的死亡率高发聚集区和稳定的低发聚集区,死亡率以高发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状下降。(2)以4年时间跨度进行IDW绘图和LISA分析,广西7个疾病监测点3个主要病种的传染病死亡在大部分区域无明显空间聚集特性。(3)凌云县传染病死亡率分布呈现东北、西南和西北三个高发带,中心强度为3/10万以上,呈现H-H关联模式;在中部邻近数个村附近呈现稳定的低发现象。随时间推移高发带内部的高发中心有所转移,但仍沿县道及县道与省道的交汇点沿线分布。(4)柳北区具有以砂糖街为中心的相对稳定的中部传染病死亡高发聚集区,中心强度10/10万以上,呈现H-L关联模式;在东部、南部和西北部都呈现稳定的低发现象。高发中心明显受到国道县道交汇点的影响。(5)罗城县传染病死亡率呈现东部高发聚集中心、东北部高发带和西部高发聚集区三个高发聚集区域,最高中心强度10/10万以上,呈现H-H关联模式;在西北部存在比较稳定的低发区域。随时间推移,除东部高发聚集区外的高发区域强度和辐射半径都有减弱的趋势。东部聚集区明显受到省道县道交汇点的影响。(6)兴宁区传染病死亡率呈现中西部高发带和东部高发聚集区,中心强度5/10万以上,呈现H-H关联模式;在中部偏东地区和西部存在两个比较稳定的低发区域。随时间推移中西部高发带朝南沿县道及国道县道交汇点方向转移;东部高发中心强度和辐射半径明显减弱。(7)秀峰区传染病死亡率没有探测到明显的高发聚集现象,但其高值区域分布有可能受到国道沿线的影响。【结论】(1)2008-2015年广西7个疾病监测点中的4个监测点的法定传染病死亡在较大的时间跨度(比如4年)上具有空间聚集特性,提示这4个地区存在某些具有一定规律空间分布特征的传染病死亡危险因素。(2)IDW空间插值和LISA分析在目标节点值的数量、节点分布和多边形对象形状上有一定的要求,对例数分布过少的对象分析局限性较大,需要辅助其他分析方法。(3)传染病的某些死亡危险因素具有流动性,首要高发聚集区中心位置比次高发聚集区随时间变化呈现更为稳定的状态;病源人群和易感人群的流动性、城市化、地区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条件改变等因素值得注意。(4)交通网络中的国道、省道和县道沿线对传染病死亡率的高发中心位置有明显的影响;尤其是国道、省道和县道交汇处500米辐射半径对传染病死亡率高聚集性中心位置有影响;乡道沿线与传染病死亡率高发区的分布之间没有发现明显关联。(5)人群流动趋势与主要传染病传播具有明显的联系,应该注意完善传染病死亡高发中心,尤其是位置和强度都持续稳定的高发区域及相邻区域的监控和干预措施,对疫源人群宣传公共卫生知识和规范,培养健康的公共行为。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181
【图文】:

行政村


85图 2-1 2008-2011 年凌云县各行政村传染病死亡率地区分布图Fig.2-1 Regional distribution map of infectious disease mortality rate inadministrative villages of Lingyun County from 2008 to 2011图 2-2 2012-2015 年凌云县各行政村传染病死亡率地区分布图Fig.2-2 Regional distribution map of infectious disease mortality rate inadministrative villages of Lingyun County from 2012 to 2015

行政村


85图 2-1 2008-2011 年凌云县各行政村传染病死亡率地区分布图Fig.2-1 Regional distribution map of infectious disease mortality rate inadministrative villages of Lingyun County from 2008 to 2011图 2-2 2012-2015 年凌云县各行政村传染病死亡率地区分布图Fig.2-2 Regional distribution map of infectious disease mortality rate inadministrative villages of Lingyun County from 2012 to 2015

行政村,插值


87图 2-3 2008-2011 年凌云县各行政村传染病死亡率 IDW 插值图Fig.2-3 IDW interpolation map of infectious disease mortality rate inadministrative villages of Lingyun County from 2008 to 2011图 2-4 2012-2015 年凌云县各行政村传染病死亡率 IDW 插值图Fig.2-4 IDW interpolation map of infectious disease mortality rate inadministrative villages of Lingyun County from 2012 to 20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底秀娟;李少芳;轩水丽;;2009-2011年河南省死因监测系统数据报告完整性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5年22期

2 刘亚鹏;;徐州市云龙区居民死因漏报调查分析[J];中国校医;2015年11期

3 吴周志;刘晓俊;张培;;基于健康管理的肺结核防控模式与策略的思考[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5年05期

4 李栋;;肺结核疾病的慢性传染源特点和有效防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年49期

5 杨蓉;杨玉琼;张国华;董立伟;;云南省华宁县2010-2012年死因监测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5年01期

6 胡永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J];华夏医学;2014年06期

7 朱晓云;高霞;;上海市金山区2012年死亡监测报告漏报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年05期

8 吴映玫;程晓宁;;广州市白云区2008~2012年居民传染病死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年20期

9

本文编号:27642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27642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2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