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学龄前儿童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及其初步应用

发布时间:2020-07-27 08:01
【摘要】:目的编制《学龄前儿童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并进行信效度评价,为评估学龄前儿童积极心理品质提供测评工具。初步应用《学龄前儿童积极心理品质量表》,描述学龄前儿童心理品质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中的基本分布情况,分析学龄前儿童积极心理品质与家庭教养方式以及学龄前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的关联性,探索学龄前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在家庭教养方式与行为和情绪问题之间的中介效应。旨在为促进儿童早期心理行为发育并为改善学龄前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提出新思路。方法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等方法,编制了包含50个项目的《学龄前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初始量表》。于2018年1月至3月通过分层方便抽取安徽省3个地区共2686名学龄前儿童主要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该量表进行项目分析和信效度评价。初步研究进一步剔除133份行为量表缺失较多的问卷,获得有效问卷2553份(有效率为93.3%)进行初步分析。主要包括一般情况、学龄前儿童积极心理品质量表(PCPMCQ)、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PU-P)以及父母版长处和困难问卷(SDQ-P)分别调查学龄前儿童基本人口学特征、积极心理品质、家庭教养方式以及行为和情绪问题等情况。本研究使用SPSS 23.0软件进行基本统计分析,使用χ~2检验分析定性资料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或F检验分析积极心理品质得分的组间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家庭教养方式与积极心理品质得分之间的关联性;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积极心理品质对学龄前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的影响。使用R 3.5软件及相关软件包绘制平行分析图。此外,使用AMOS 17.0进一步验证学龄前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在家庭教养方式与行为和情绪问题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最终获得包含37个项目的《学龄前儿童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共涵盖5个维度:即智慧(10项)、勇气(5项)、仁爱(10项)、公正(6项)和克制(6项),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1.667%。总量表Cronbach'sα系数、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分别为0.854、0.772和0.894;量表整体模型检验的指标GFI、AGFI、NFI、CFI和RMSEA分别为0.930、0.918、0.848、0.894和0.038,各项指标均达到可接受范围;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异常检出者的学龄前儿童积极心理品质量表总分均低于未检出儿童(P0.001),说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初步应用结果显示:(1)学龄前儿童积极心理品质总分及各维度与拒绝呈显著负相关,调整后β系数范围在-0.34~-0.03之间(P值均0.05);与情感温暖呈显著正相关,调整后β系数范围在0.03~0.31之间(P值均0.05);而控制/过度保护与智慧和公正维度呈正相关,调整后β系数分别为0.03(0.01,0.05)和0.02(0.01,0.03),与勇气维度呈负相关-0.03(-0.04,-0.02),与仁爱和克制维度以及总分之间的关联性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积极心理品质总分和仁爱维度与学龄前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的关联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除亲社会行为问题外,勇气维度与学龄前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呈负相关(P值均0.05);除同伴交往外,克制维度与学龄前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呈负相关(P值均0.05);公正维度与情绪症状、多动和亲社会行为问题的关联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与品行问题、同伴交往和困难总分的关联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此外,智慧维度与学龄前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中介效应检验流程结果显示,学龄前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在拒绝、情感温暖与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之间存在显著中介效应,中介效应比例分别为56.85%和78.39%;而积极心理品质在控制/过度保护与行为和情绪问题之间存在遮掩效应,其遮掩效应比例为1.325(|-0.106/0.080|)。结论《学龄前儿童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具有较可靠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学龄前儿童积极心理品质评定的测量工具。初步应用结果发现家庭教养方式与学龄前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具有显著相关性,积极心理品质(除智慧维度外)与学龄前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之间也存在显著相关性,进一步探索发现了积极心理品质在家庭教养方式(尤其是拒绝、情感温暖)与学龄前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之间具有显著中介效应,而积极心理品质在控制/过度保护与行为和情绪问题之间存在遮掩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179
【图文】:

分布图,品格,分布图,学龄前儿童


图 1 品格优势分布图Fig. 1 Distribution diagram of character strengths1.2《学龄前儿童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编制的意义1.2.1 理论意义儿童心理发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从受精卵到成熟,心理发育过程一直在不断地变化,且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特征。学龄前儿童是儿童入学前生理-心理准备期,是人格初步形成阶段,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可塑性,因而该时期的品格优势塑造显得尤为重要。已有研究发现[33],学龄前儿童已经能够进行心理行为水平的特质推理,且心理行为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提高,并于 10 岁时基本接近成人水平。发展系统理论也强调个体的发展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说明个体和环境之间存在动态的交互作用[34],进一步支持后天的培养对积极品质塑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流程图,表项目,初始量,流程图


构建法的基础上,查阅国内外积极心理品质相关文献,编制适积极心理品质的项目。本研究主要从以下 4 个方面建立项目池和文献研究,主要依据品格优势和美德分类体系提出的 24 项品,并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②借鉴现有比较权威的量表[26,28,35],用于评估儿童青少年以及成年人积极心理品质相关问卷的项目问卷法,目的在于立足家长角度,编制更加适用于家长评估的理品质的量表;④专家咨询法,主要讨论项目库中项目的合理审过程可以使量表基于内容的证据最大化,通过专家咨询法对高项目的可靠性和代表性。学龄前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初始量表图 2。该量表是家长评估量表,根据 Likert 3 级评分模式,每个1 分=不符合,2 分=有点符合,3 分=完全符合”,量表/维度得分学龄前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水平就越高。

探索性因子分析,平行分析,主成分分析,碎石


含因子 6 和因子 8,r=0.568)、克制维度(包含因子 7 和因子 9,r=0.416),符合积极心理品质的理论预期,见表 5。图3 主成分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碎石图(平行分析)Fig. 3 Scree plot with parallel analysis of component/factor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艳;;培养学生积极心理 克服青春期烦恼[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年08期

2 秦振美;;积极心理教育的价值和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46期

3 陈运海;;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积极学习心理[J];化学教与学;2017年04期

4 罗秀梅;;基于积极心理理论增强学生在歌曲表现自信心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18期

5 陈诗建;郑晓旋;;粤东地区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心理的养成途径探索——以汕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长江丛刊;2019年06期

6 崔哲奇;张冉闯;郅佳帅;;积极心理对大学生的影响[J];山西青年;2018年14期

7 秦永亭;;高职院校大学生积极心理培养的初步探讨[J];新校园(上旬);2018年05期

8 李韦嫦;莫意清;张燕飞;吴锋;阮书云;;积极心理视角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探索——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16年47期

9 李晓燕;;小学生积极心理形成与培养的策略探讨[J];新课程(下);2017年06期

10 黄裕花;;积极心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角[J];新课程(中学);201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苟锦涛;傅素芬;;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对帕金森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干预效果研究[A];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浙江省第三届心理咨询师大会学术论文集[C];2017年

2 于丹丹;;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就业压力应对与情绪管理的实证研究[A];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梦瑶;积极心理资源对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积极效应的实证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2 石梅;中学教师积极心理与工作满意度关系:心理适应性的中介作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师淑花;积极心理干预对卒中患者心理状态及神经功能影响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2 韩阿珠;《学龄前儿童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及其初步应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9年

3 尚星辰;基于书写表达的积极心理干预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19年

4 赵静;传统文化中积极心理品质调查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7年

5 王雁;论数学教学积极心理场的构建[D];苏州大学;2010年

6 李洋;积极心理干预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年

7 符碧云;社会工作者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及干预成效研究[D];广州大学;2017年

8 熊会芳;当代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及其培育路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6年

9 李静;积极心理干预对本科护生心理健康的影响[D];蚌埠医学院;2017年

10 童晓春;积极心理对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715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27715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e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