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早产儿母乳支链脂肪酸组成及抗生物膜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7 12:01
   支链脂肪酸(Branched-Chain Fatty Acids,BCFAs)是一类碳链骨架上带有一个或者多个支链的脂肪酸,是母乳脂中微量脂肪酸的主要成分。BCFAs也是婴幼儿出生前肠道内的重要营养物质,具有对肠道黏膜的保护作用和抑制病原菌形成生物膜的作用。早产儿肠道发育不完全,母乳源的BCFAs能为其提供重要保护。目前国内外对母乳中BCFAs的研究还很少见,特别是对早产儿母乳BCFAs的研究还是空白,对于其分布、存在形式、天然来源及功能评价的相关研究鲜有报道。所以,本文主要研究了母乳脂,特别是早产儿母乳、胎脂和胎便中BCFAs的组成规律,考察了胎龄、泌乳期、膳食和乳母状况对母乳中BCFAs含量及其位置分布的影响,对比了BCFAs在胎脂和胎便中的组成差异,并以紫色杆菌及肠道致病菌为细菌模型研究了从羊毛脂分离的BCFAs对微生物生物膜的抑制作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以早产儿母乳为原料,采用本实验室建立起来的尿素薄层结合银离子薄层富集的方法对早产儿母乳脂进行了预处理,然后检测了其中总BCFAs组成。结果表明母乳脂中BCFAs较为复杂,通过富集分离,早产儿母乳脂肪酸中BCFAs占总脂肪酸的百分比含量达到19.42%,低于足月儿母乳中BCFAs含量(23%),BCFAs多数为常见的末端甲基,碳链长度为C12~C22。同时选用GC-MS对早产儿母乳中常见的单甲基BCFAs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母乳脂中主要的BCFAs有异(iso)-C14:0、iso-C15:0、反异(anteiso)-C15:0、iso-C16:0、iso-C17:0和anteiso-C17:0。母乳BCFAs最高为0.55%,最低为0.27%,其中,anteiso-C17:0是所有母乳中含量最丰富的BCFAs。其次,对收集得到的母乳样本的背景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了胎龄、泌乳期、膳食和乳母状况对母乳中BCFAs含量及其位置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胎龄、泌乳期、膳食是影响母乳中BCFAs含量的主要因素。母乳BCFAs占总脂肪酸的百分比在整个泌乳阶段显著不同,其中初乳中含量最高,其次是过渡乳和成熟乳(百分比中位数分别为0.41%、0.31%和0.28%,p0.05)。早产儿母乳BCFAs与足月儿母乳相比含量较低。偏肉食特别是反刍动物产品摄入越多的乳母,其母乳中总BCFAs的含量越高。BCFAs主要位于甘油三酯的sn-2位上(52%~65%),与棕榈酸相似。再次,用薄层板分离胎脂和胎便的脂质,采用GC-MS分析对比了胎脂和胎便中各种脂质中的脂肪酸组成,从而全面了解婴幼儿BCFAs的来源及去路情况。结果表明胎脂中含有多种脂质种类,其中胎脂总脂质中BCFAs占总脂肪酸约17.16%,碳链长度范围为C12~C26,主要BCFAs是anteiso-BCFAs和iso-BCFAs。胎脂甘油三酯中BCFAs的含量约19.8%。胎脂蜡酯中的BCFAs含量最高(约18.78%),胎脂游离脂肪酸(FFA)中BCFAs含量约为15.14%,说明BCFAs比较均匀地分布于胎脂的各种脂质种类中。在乳母妊娠期的最后一个月约有214.2 mg BCFAs通过胎脂被吞食进入其胎儿的消化道中。足月儿胎便脂肪酸中BCFAs的含量约为10.24%,估算胎便中BCFAs的总含量约为20.9mg。早产儿胎便脂肪酸中BCFAs总含量约为5.55%,低于足月儿胎便。胎儿从胎脂中吞食的BCFAs的量远远高于出生后婴儿胎便中排出的量,这表明大部分BCFAs在进入消化道时被吸收或保留在肠腔中。最后,采用GC-MS分析了羊毛脂中脂肪酸组成,发现主要是饱和脂肪酸,且近50%是BCFAs,anteiso-BCFAs和iso-BCFAs分别占22.89%、22.72%,包含了胎脂中可检测到的绝大部分种类的BCFAs。说明羊毛脂具有作为BCFAs天然来源的潜能。通过制备液相纯化分离,制得的脂肪酸产品中与胎脂和母乳中含有的BCFAs相同的组分可达到48.57%,其他脂肪酸均是可食用的常见脂肪酸。BCFAs对生物膜的形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BCFAs浓度在大于80μg/m L时可明显的抑制紫色杆菌紫色素的产生。研究发现BCFAs(1/2 MIC)对铜绿假单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生物膜的抑制率分别为12.96%,28.99%,36.9%,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大。
【学位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174
【部分图文】:

分支结构,碳链


1 绪论1 绪论(BCFAs)简述与分布碳链骨架上带有一个或者多个支链(主要是甲基)的脂母乳中主要的是单甲基 BCFAs。单甲基 BCFAs 的甲基位于脂肪酸分子碳链骨架倒数第 2 个碳原子上,甲基位于脂肪酸碳链骨架倒数第 3 个碳原子上,形iso-C15:0 和 anteiso-C15:0 分支结构见图 1-1[1]。BCF肪酸不同的性质,具有冻点低、稳定性好[2, 3]、膜透[4 的代谢途径也与直链脂肪酸不同。

拉曼光谱图,直链,拉曼光谱


1 绪论中脂肪并甲酯化后进 GC 分析,通过使重点在于检测样品中已知的BCFAs以及用法(GC-MS):气相色谱仪与质谱仪相测方法。有研究者通过先去除其中的直链采用尿素薄层结合银离子薄层层析法富集用 GC-MS 鉴定其中常见的 BCFAs 结构胎脂和胎便中 BCFAs 的组成,通过对比会选择性的吸收和保留 BCFAs,与正常谱法:利用物质分子对入射光所产生的频。Stefanovs 等[30]研究了傅里叶-拉曼光谱力。结果表明:在不同处理温度和不同扫As 定量检测,纯奇数碳链脂肪酸和 BCF

阶段,生物膜,细菌,定植


80%以上)的细菌性感染导致的相关疾病都与生物膜的形成有关,形成生物膜的经常定殖在鱼、酿造、乳品、家禽、肉类、即食包装食品和包装材料上[67-69]。QS易形成生物膜菌的分化以及生长过程中是必需的,对于其形成复杂的生物膜的过重要作用[70-72];这也暗示了治疗生物膜的一种可能的方法,使用信号因子类似物方法阻断 QS 系统。因此,QS 介导的生物膜形成的抑制研究一直是抗感染研究领点。微生物从浮游形式向无梗(生物膜)状态的转变经历了一系列阶段。生物膜形成包括:(i)最初的定植阶段,(ii)不可逆黏附阶段,(iii)结构分化阶段,(iv成熟阶段和解聚再定植阶段(图1-3)。简而言之,细菌首先在生物体或者多聚物表.而后由于细菌之间相互作用聚集形成细菌团块,随着细菌的逐渐增多而形成成的生物膜。最后.生物膜中部分细菌离开菌群向远处播散,从而启动又一个生物过程。这个动态的过程取决于生长介质和细菌细胞表面的特性,并且这个过程可各种环境刺激如温度和pH的影响。与浮游细胞相比,生物膜细胞具有更强的抗环能力,如饥饿、干燥、杀虫剂、干燥表面和抗菌剂等。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春方;刘可园;;影响乳脂中奇数和支链脂肪酸的合成因素[J];饲料博览;2017年07期

2 王蕾;王加启;刘仕军;卜登攀;梁松;刘亮;;乳脂中奇数和支链脂肪酸的研究进展[J];饲料工业;2008年06期

3 倪永全;脂肪酸异丙酯的制取、性能及应用[J];日用化学工业;1988年01期

4 Montoya J C;翁秀秀;;泌乳奶牛乳脂中奇数链和支链脂肪酸含量与肠道甲烷产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12年04期

5 ;澳大利亚研究支链脂肪酸、3-甲基吲哚和4-甲基苯酚对烤羊肉感官评分的影响[J];肉类研究;2014年09期

6 张雪梅;杨勇;刘书亮;叶劲松;;羊肉膻味组成及脱膻技术研究进展[J];肉类研究;2008年09期

7 刘可园;王晓帆;丁雪;郝小燕;张永根;辛杭书;;乳脂奇数和支链脂肪酸含量与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的关系[J];动物营养学报;2016年01期

8 李博勋,韩建春,孔保华,付丽娜;羊肉的风味[J];肉类工业;2005年03期

9 薛艳锋;郝力壮;刘书杰;;苜蓿在反刍动物上的营养与免疫作用以及在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饲料与畜牧;2015年09期

10 黄水成;郑辉东;杨炜炜;王思思;赵素英;吴燕翔;;由直链不饱和脂肪酸异构制备支链脂肪酸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辛杭书;Louis E Amentano;孟庆翔;;碳水化合物发酵产生的奇链与支链脂肪酸及其与微生物蛋白产量的关系[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金恩望;姜雅慧;李发弟;王加启;;利用体外产气法研究植物精油对瘤胃发酵和甲烷生成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范建;宜量的氨基酸可提高产奶量[N];科技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可园;奇数和支链脂肪酸与奶牛瘤胃微生物及其发酵指标的关系[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2 闫媛媛;乳脂支链脂肪酸的微量分离、结构分布与抗炎作用[D];江南大学;2018年

3 韩卫杰;绵羊脂肪组织中致膻物质及其形成机理的初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罗琦霞;Shewanella oneidensis脂肪酸生物合成及其调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揭良;早产儿母乳支链脂肪酸组成及抗生物膜研究[D];江南大学;2018年

2 李姣;支链脂肪酸iso-15:0和iso-18:0的体外降脂作用及机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7年

3 李晓云;普切明高产地衣芽胞杆菌工程菌的构建及发酵工艺优化[D];湖北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206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28206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5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