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t/mTOR通路介导的细胞自噬在4-壬基酚与双酚A致雄性子代生殖障碍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1-11-19 17:46
目的本研究以4-壬基酚(4-NP)和双酚A(BPA)为受试物,研究4-NP和BPA联合染毒对子代雄性大鼠生殖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2×2析因设计的方法,将21 d SD大鼠48只(雄鼠12只,雌鼠36只),将雌雄鼠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4-NP组(5 mg/kg)、BPA组(0.5 mg/kg)、4-NP+BPA组(5 mg/kg+0.5 mg/kg)],适应性饲养后,将配好的染毒液对雌雄大鼠进行隔天灌胃给药(5 ml/kg),至大鼠55 d,雌鼠发情后,同组雌雄鼠3:1合笼,采用阴道涂片镜检观察是否受孕,将发现阴栓或者阴道涂片镜检看到大量精子且处于动情期的雌鼠判断为怀孕,将其分离出来单独饲养,继续灌胃直至哺乳期结束的时间段内分别对孕鼠进行灌胃染毒,得到的F1代雄鼠每组随机取6只.饲养至60 d,取相应组织。2、采用血细胞计数法对精子数量进行计数,HE染色法观察睾丸组织的结构,透射电镜观察自噬的发生情况,比色法测量氧化应激的相应指标,采用RT-PCR检测Akt、mTOR、4EBP1、p70S6K基因的表达,采用蛋白印迹法测量Akt、p-Akt、p-4EBP1...
【文章来源】: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NP、BPA对子代大鼠体重的影响(n=6,*表示P<0.05)
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8表3.14-NP、BPA对子代大鼠各脏器质量(g)的影响(n=6)睾丸心肝脾肺肾对照2.74±0.150.99±0.047.62±0.360.72±0.051.23±0.071.89±0.1144-NP1.93±0.05a0.70±0.02a6.73±0.33a0.60±0.01a1.34±0.121.55±0.08aBPA2.46±0.06a0.84±0.07a7.48±0.200.54±0.05a1.35±0.071.75±0.09a4-NP+BPA2.20±0.05a,b,c0.93±0.01b,c7.49±0.26b0.60±0.03a1.26±0.051.85±0.08b注:a与对照组比较P<0.05,b与4-NP组比较P<0.05,c与BPA组比较P<0.05表3.24-NP、BPA对子代大鼠各脏器系数(%)的影响(n=6)睾丸系数心脏系数肝脏系数脾脏系数肺脏系数肾脏系数对照1.14±0.100.38±0.013.32±0.100.28±0.010.47±0.030.76±0.024-NP1.03±0.03a0.33±0.01a3.04±0.07a0.27±0.010.61±0.05a0.70±0.01aBPA0.99±0.01a0.33±0.02a2.98±0.09a0.22±0.01a0.57±0.04a0.70±0.03a4-NP+BPA0.92±0.01a,b0.39±0.01b,c3.12±0.140.26±0.02c0.52±0.03b0.76±0.02b,c注:a与对照组比较P<0.05,b与4-NP组比较P<0.05,c与BPA组比较P<0.05表3.34-NP、BPA对子代大鼠肝脏系数、睾丸系数和睾丸重量的析因分析结果大鼠体重睾丸重量睾丸系数FPFPFP4-NP8.4600.011112.2080.0006.6910.029BPA1.5230.2370.0160.90116.1800.0034-NP+BPA5.0640.04130.6600.0010.3730.557图3.24-NP、BPA对子代大鼠体重、睾丸系数的均数边际轮廓图
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3.24-NP、BPA对子代大鼠精子数量的影响本实验中对大鼠精子计数的变化见图3.3,单独染毒组与联合染毒组组与对照组比较,精子计数都下降了,其中与对照组相比较,BPA组和联合组精子数量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组间无差异(P>0.05)。析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4,显示没有具体的联合作用效应(P>0.05)。图3.34-NP、BPA对子代大鼠精子计数的影响(n=6,*表示P<0.05)表3.44-NP、BPA对子代大鼠精子计数的析因分析结果精子计数FP4-NP0.390.542BPA7.6840.0144-NP+BPA4.1940.0593.34-NP、BPA对子代大鼠睾丸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如图3.4所示,对照组的睾丸组织的HE染色显示:睾丸组织结构正常,处于层次不同的细胞、组织排列紧密,条理清楚,在管腔的中央可以看见大量的成熟精子;在4-NP、BPA以及联合组中,各层次的组织细胞就不如对照组的紧凑,组织间的间隙增大,少部分组织可见组织的混乱,管腔内精子数量较少。在单独染毒组和联合染毒组的病理切片中,联合组的变化不如单独染毒组的变化大,呈现出一些组织间隙增大,精子数量减少的现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玉米赤霉烯酮通过PI3K/Akt/mTOR通路诱导大鼠睾丸支持细胞自噬及对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J]. 冯楠楠,王冰洁,朱启航,郑王龙,邹辉,顾建红,袁燕,刘学忠,刘宗平,卞建春.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8(04)
[2]双酚A对SD大鼠睾酮含量及P450scc和3β-HSD蛋白表达的影响[J]. 贾江华,滕志海,王亚轩,李景东,常学良,杨书文,黎玮,韩振伟,肖永强. 河北医药. 2018(04)
[3]睾酮对动物生殖和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J]. 张阳海,李永,曹迪,鱼婷,高佳阳,潘传英. 家畜生态学报. 2018(01)
[4]芳香酶在雄性生殖中的功能及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J]. 乔慧莲,汤臻,杨倩倩,李臻. 解剖学杂志. 2017(05)
[5]西南某市两城区自来水壬基酚浓度调查[J]. 周杰,杨雪松,杨静,俞捷,何丽婷,高凤,许洁. 现代预防医学. 2017(09)
[6]太湖表层水体及沉积物中双酚A类似物的分布特征及潜在风险[J]. 陈玫宏,郭敏,徐怀洲,刘丹,程杰,李江,张圣虎,石利利. 环境科学. 2017(07)
[7]男性壬基酚和双酚A暴露与生殖健康效应的研究[J]. 马金玲,宋小飞,陈致远,张亚男,牛晓君,伍建东.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5(05)
[8]化学物睾丸毒性机制的研究现状[J]. 宋晴雯,常秀丽,周志俊. 癌变·畸变·突变. 2015(02)
[9]生殖系统氧化应激损伤的动物实验方法研究进展[J]. 李堂林,翁治委,周少虎. 医学综述. 2015(06)
[10]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生殖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J]. 俞健梅,马艳萍,李永刚,武泽,唐莉,李云秀.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31)
博士论文
[1]Akt/mTOR与线粒体信号通路在BPA诱导雄性大鼠生殖毒性中的作用[D]. 全超.华中科技大学 2016
[2]4-壬基酚暴露所致雄性生殖毒性及机制研究[D]. 段鹏.华中科技大学 2016
[3]双酚A对男性生殖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探讨[D]. 周芩.山西医科大学 2013
[4]环境内分泌干扰物4-壬基苯酚对无脊椎动物家蚕的生殖毒性及分子机理研究[D]. 袁红霞.苏州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DEHP和镉联合染毒对青春期雄性大鼠生殖功能的影响[D]. 李优.武汉科技大学 2019
[2]大鼠4-壬基酚低剂量长期经口暴露代谢动力学研究及雌性生殖毒性初探[D]. 曹卫鑫.东南大学 2018
[3]不育门诊男性精液质量和性功能与双酚A关系的研究[D]. 李娟.山西医科大学 2016
[4]复合膜修饰电极检测环境激素壬基酚[D]. 薛菲.成都理工大学 2016
[5]洱海和滇池鱼类中两类典型环境激素生物效应研究[D]. 孙雯雯.昆明理工大学 2015
[6]珠江河口水体和沉积物中壬基酚和辛基酚的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D]. 陈茹.暨南大学 2014
[7]我国水环境中壬基酚的污染现状及生态风险评估[D]. 陈慰双.中国海洋大学 2013
[8]双酚A暴露对雄性性激素及精子质量的影响[D]. 冉茂梅.山西医科大学 2013
[9]双酚A对SD大鼠雄性生殖发育毒性及机制的研究[D]. 王佳.重庆医科大学 2006
[10]壬基酚与双酚A对斑马鱼(Danio rerio)联合雌激素效应的研究[D]. 孙竹筠.华东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05543
【文章来源】: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NP、BPA对子代大鼠体重的影响(n=6,*表示P<0.05)
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8表3.14-NP、BPA对子代大鼠各脏器质量(g)的影响(n=6)睾丸心肝脾肺肾对照2.74±0.150.99±0.047.62±0.360.72±0.051.23±0.071.89±0.1144-NP1.93±0.05a0.70±0.02a6.73±0.33a0.60±0.01a1.34±0.121.55±0.08aBPA2.46±0.06a0.84±0.07a7.48±0.200.54±0.05a1.35±0.071.75±0.09a4-NP+BPA2.20±0.05a,b,c0.93±0.01b,c7.49±0.26b0.60±0.03a1.26±0.051.85±0.08b注:a与对照组比较P<0.05,b与4-NP组比较P<0.05,c与BPA组比较P<0.05表3.24-NP、BPA对子代大鼠各脏器系数(%)的影响(n=6)睾丸系数心脏系数肝脏系数脾脏系数肺脏系数肾脏系数对照1.14±0.100.38±0.013.32±0.100.28±0.010.47±0.030.76±0.024-NP1.03±0.03a0.33±0.01a3.04±0.07a0.27±0.010.61±0.05a0.70±0.01aBPA0.99±0.01a0.33±0.02a2.98±0.09a0.22±0.01a0.57±0.04a0.70±0.03a4-NP+BPA0.92±0.01a,b0.39±0.01b,c3.12±0.140.26±0.02c0.52±0.03b0.76±0.02b,c注:a与对照组比较P<0.05,b与4-NP组比较P<0.05,c与BPA组比较P<0.05表3.34-NP、BPA对子代大鼠肝脏系数、睾丸系数和睾丸重量的析因分析结果大鼠体重睾丸重量睾丸系数FPFPFP4-NP8.4600.011112.2080.0006.6910.029BPA1.5230.2370.0160.90116.1800.0034-NP+BPA5.0640.04130.6600.0010.3730.557图3.24-NP、BPA对子代大鼠体重、睾丸系数的均数边际轮廓图
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3.24-NP、BPA对子代大鼠精子数量的影响本实验中对大鼠精子计数的变化见图3.3,单独染毒组与联合染毒组组与对照组比较,精子计数都下降了,其中与对照组相比较,BPA组和联合组精子数量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组间无差异(P>0.05)。析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4,显示没有具体的联合作用效应(P>0.05)。图3.34-NP、BPA对子代大鼠精子计数的影响(n=6,*表示P<0.05)表3.44-NP、BPA对子代大鼠精子计数的析因分析结果精子计数FP4-NP0.390.542BPA7.6840.0144-NP+BPA4.1940.0593.34-NP、BPA对子代大鼠睾丸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如图3.4所示,对照组的睾丸组织的HE染色显示:睾丸组织结构正常,处于层次不同的细胞、组织排列紧密,条理清楚,在管腔的中央可以看见大量的成熟精子;在4-NP、BPA以及联合组中,各层次的组织细胞就不如对照组的紧凑,组织间的间隙增大,少部分组织可见组织的混乱,管腔内精子数量较少。在单独染毒组和联合染毒组的病理切片中,联合组的变化不如单独染毒组的变化大,呈现出一些组织间隙增大,精子数量减少的现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玉米赤霉烯酮通过PI3K/Akt/mTOR通路诱导大鼠睾丸支持细胞自噬及对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J]. 冯楠楠,王冰洁,朱启航,郑王龙,邹辉,顾建红,袁燕,刘学忠,刘宗平,卞建春.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8(04)
[2]双酚A对SD大鼠睾酮含量及P450scc和3β-HSD蛋白表达的影响[J]. 贾江华,滕志海,王亚轩,李景东,常学良,杨书文,黎玮,韩振伟,肖永强. 河北医药. 2018(04)
[3]睾酮对动物生殖和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J]. 张阳海,李永,曹迪,鱼婷,高佳阳,潘传英. 家畜生态学报. 2018(01)
[4]芳香酶在雄性生殖中的功能及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J]. 乔慧莲,汤臻,杨倩倩,李臻. 解剖学杂志. 2017(05)
[5]西南某市两城区自来水壬基酚浓度调查[J]. 周杰,杨雪松,杨静,俞捷,何丽婷,高凤,许洁. 现代预防医学. 2017(09)
[6]太湖表层水体及沉积物中双酚A类似物的分布特征及潜在风险[J]. 陈玫宏,郭敏,徐怀洲,刘丹,程杰,李江,张圣虎,石利利. 环境科学. 2017(07)
[7]男性壬基酚和双酚A暴露与生殖健康效应的研究[J]. 马金玲,宋小飞,陈致远,张亚男,牛晓君,伍建东.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5(05)
[8]化学物睾丸毒性机制的研究现状[J]. 宋晴雯,常秀丽,周志俊. 癌变·畸变·突变. 2015(02)
[9]生殖系统氧化应激损伤的动物实验方法研究进展[J]. 李堂林,翁治委,周少虎. 医学综述. 2015(06)
[10]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生殖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J]. 俞健梅,马艳萍,李永刚,武泽,唐莉,李云秀.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31)
博士论文
[1]Akt/mTOR与线粒体信号通路在BPA诱导雄性大鼠生殖毒性中的作用[D]. 全超.华中科技大学 2016
[2]4-壬基酚暴露所致雄性生殖毒性及机制研究[D]. 段鹏.华中科技大学 2016
[3]双酚A对男性生殖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探讨[D]. 周芩.山西医科大学 2013
[4]环境内分泌干扰物4-壬基苯酚对无脊椎动物家蚕的生殖毒性及分子机理研究[D]. 袁红霞.苏州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DEHP和镉联合染毒对青春期雄性大鼠生殖功能的影响[D]. 李优.武汉科技大学 2019
[2]大鼠4-壬基酚低剂量长期经口暴露代谢动力学研究及雌性生殖毒性初探[D]. 曹卫鑫.东南大学 2018
[3]不育门诊男性精液质量和性功能与双酚A关系的研究[D]. 李娟.山西医科大学 2016
[4]复合膜修饰电极检测环境激素壬基酚[D]. 薛菲.成都理工大学 2016
[5]洱海和滇池鱼类中两类典型环境激素生物效应研究[D]. 孙雯雯.昆明理工大学 2015
[6]珠江河口水体和沉积物中壬基酚和辛基酚的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D]. 陈茹.暨南大学 2014
[7]我国水环境中壬基酚的污染现状及生态风险评估[D]. 陈慰双.中国海洋大学 2013
[8]双酚A暴露对雄性性激素及精子质量的影响[D]. 冉茂梅.山西医科大学 2013
[9]双酚A对SD大鼠雄性生殖发育毒性及机制的研究[D]. 王佳.重庆医科大学 2006
[10]壬基酚与双酚A对斑马鱼(Danio rerio)联合雌激素效应的研究[D]. 孙竹筠.华东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055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3505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