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苦荞抗性淀粉对血脂代谢紊乱小鼠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2 02:5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膳食中油脂的比例不断增多,会诱发血脂代谢紊乱与氧化应激,影响人体肠道菌群平衡,严重者会危害人体健康。我国特有的苦荞富含多种功能因子,如:苦荞蛋白、黄酮类化合物及抗性淀粉等,其中苦荞抗性淀粉具有和膳食纤维相似的生理功能,但目前对苦荞抗性淀粉的研究多集中于其加工特性上,鲜有研究涉及苦荞抗性淀粉的生理功能。本课题以苦荞籽粒为原料,首先采用压热-酶解法制备抗性淀粉并测定其理化指标和结构表征,然后以制备所得到的苦荞抗性淀粉为原料,建立并优化血脂代谢紊乱动物模型,通过对实验动物生理生化、氧化应激、炎症因子及肠道菌群变化等指标,评价苦荞抗性淀粉的生理功能。动物实验:将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低脂饲料组(LFD)、高脂模型组(HF-CS)、苦荞抗性淀粉干预组(HF-BRS)、玉米抗性淀粉组(HF-CRS)、苦荞淀粉组(HF-BWS)5组(每组9只)。饲喂12周后,分析小鼠血浆与组织匀浆液的血脂代谢相关生化指标、抗氧化活性指标,并通过GC-MS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小鼠肠道主要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研究结果如下:(1)实验制备的苦荞抗性淀粉(BRS... 

【文章来源】: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苦荞抗性淀粉对血脂代谢紊乱小鼠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研究


图1层状结构模型

模型图,束状结构,模型


图 2 束状结构模型Fig.2 Bundle model of resistant st接的线性多糖类物质。其颗粒为双螺旋的空间结构。DSC 研链淀粉、蛋白质、脂类等。食物旋结构,相互叠加后由晶核形成物质,从生理功能的角度可以功能不是直接对人体产生作用的质的吸收,以调节肠道的微生物,但它在大肠,主要在盲肠和结ort-chain fatty acid, SCFA),道被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功能,例如能够调节血糖[38-40]、

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硕士学位论文,应用技术


技术路线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低出生体质量儿早期抗生素应用对肠道菌群和儿童期肥胖的影响[J]. 陈璐,朱惠娟,陈适,潘慧.  医学综述. 2018(04)
[2]苦荞抗性淀粉制备工艺的优化研究[J]. 王灼琛,程江华.  安徽农业科学. 2017(36)
[3]基于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建立一种快速测定总糖含量的方法[J]. 任婧,李景富,张佳,刘俊芳,许向阳,姜景彬.  黑龙江科学. 2017(10)
[4]抗性淀粉对大鼠生长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 胡杰,李凌岩,张爱忠,王秋丽,张伟,侯雨彤,周昕,任伟欣.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7(10)
[5]高抗性淀粉苦荞乳饮料制备工艺研究[J]. 曾泽生,朱波,邓姗.  食品与发酵科技. 2016(04)
[6]肥胖相关慢性炎症与2型糖尿病[J]. 彭阳,王战建.  临床荟萃. 2016(04)
[7]抗性淀粉保健作用研究[J]. 尹海睿,龙昌城,王艺燕,马玉珺,赵晨,王志凡.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4)
[8]氯化钠对玉米淀粉冻融稳定性的影响[J]. 王冠青,刘国栋,洪雁,顾正彪,程力,李兆丰.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5(07)
[9]气相色谱法测定猪结肠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含量[J]. 耿梅梅,许丽卫,袁红朝,王久荣,孔祥峰,王敏.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5(06)
[10]苦荞淀粉颗粒及淀粉糊性质研究[J]. 刘瑞,冯佰利,晁桂梅,李翠,高金锋,王鹏科,杨璞,屈洋.  中国粮油学报. 2014(12)

博士论文
[1]薏苡仁抗性淀粉结构特性及其对肠道菌群调节机制的研究[D]. 包辰.福建农林大学 2017
[2]鹰嘴豆抗性淀粉的制备、理化性质和肠道益生特性研究[D]. 孙永康.南京农业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苦荞抗性淀粉的制备、理化性质及其应用研究[D]. 陈燕.西华大学 2017
[2]抗性淀粉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的研究[D]. 方建东.浙江工商大学 2014
[3]仔猪后肠中抗性淀粉降解的微生物机制[D]. 李博.南京农业大学 2011
[4]肠道菌群利用几种膳食纤维体外发酵产短链脂肪酸的研究[D]. 连晓蔚.暨南大学 2011
[5]抗性淀粉的制备工艺及理化性质的研究[D]. 高俊鹏.吉林农业大学 2005
[6]甘薯抗性淀粉对大鼠矿物质元素吸收的影响研究[D]. 杨参.西南农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839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35839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2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