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基于单壁碳纳米管/壳聚糖检测赭曲霉毒素A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2-10-05 21:13
  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s, OTs)是一类主要由赭曲霉和纯绿青霉等产毒菌株产生的一系列结构相似的次生代谢产物,其中以赭曲霉毒素A(OTA)污染范围最广,毒性最大,对人类的健康影响最大。我国现行的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规定:谷物、大豆及其加工产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含量不得超过5μg/kg。因此,需要一种简单、灵敏、有效且快速的检测方法对食品中的OTA进行监测。本研究根据间接性免疫竞争的原理,利用游离OTA和赭曲霉毒素A-牛血清白蛋白(OTA-BSA)竞争结合定量的OTA单克隆抗体,研发了一种快速检测OTA的电化学免疫传感策略。首先将OTA-BSA抗体蛋白固定在事先已经用羧基功能化的单壁碳纳米管/壳聚糖纳米复合材料修饰好的玻碳电极表面以获得所需要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然后,将稀释后的OTA单克隆抗体和一系列不同浓度的OTA标准溶液同时滴加到固定有OTA-BSA的传感界面进行竞争反应。竞争反应完成后,在电极表面滴加碱性磷酸酶修饰的抗小鼠IgG的二抗(ALP-anti-antibody),通过ALP催化反应底物中的α-萘酚磷酸盐(a-NP)而产生电化学信号。该传感器检测OTA的线...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技术路线
2 实验部分
3 结果与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现行食品与饲料中真菌毒素限量及检测标准概述[J]. 刘萤,王珮玥,刘雪平,王金花,梁娜娜,韩深.  中国酿造. 2014(07)
[2]国内外真菌毒素检测标准现状及分析[J]. 杜英秋,张瑞英,杨焕春,张黎黎,李勇.  粮食与油脂. 2014(07)
[3]中国花生黄曲霉毒素风险评估中膳食暴露非参数概率评估方法[J]. 丁小霞,李培武,白艺珍,周海燕,印南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1(04)
[4]免疫学法检测赭曲霉毒素A研究进展[J]. 杨琳,马良.  粮食与油脂. 2010(01)
[5]我国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分布规律研究[J]. 张自强,柏凡,张克英,李云,丁雪梅,冯娅.  中国畜牧杂志. 2009(12)
[6]赭曲霉毒素A无毒体系胶体金试纸条的研制及与传统胶体金试纸条的比较[J]. 赖卫华,许杨,熊勇华,陈媛,刘文娟.  食品科学. 2008(09)
[7]谷物真菌毒素的控制策略[J]. 徐剑宏,祭芳,陆琼娴,杨慧勇,史建荣.  江苏农业学报. 2007(06)
[8]黄曲霉毒素B1暴露水平评估指标研究进展[J]. 翟红艳,黄天壬.  应用预防医学. 2007(06)
[9]谷物类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J]. 章英,许杨.  食品科学. 2006(12)
[10]赭曲毒素A的危害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郭晶,芮玉奎,金银花,黄昆仑,罗云波.  生物技术通讯. 2006(05)

博士论文
[1]基于免疫分析的农产品真菌毒素混合污染同步检测技术研究[D]. 李鑫.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

硕士论文
[1]赭曲霉毒素A单链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D]. 顾舒舒.南京农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865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36865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f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