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特种医学论文 >

双源CT评价体检人群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合伴钙化与临床应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12 12:25
【摘要】:目的:1、探讨体检人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合伴钙化的流行、检出情况及影像学特点;2、分析体检人群中检出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不同性质、不同形态与所致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无差异;3、探讨双源CT在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 研究对象与方法:收集2012年5月7日至2013年2月20日期间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体检人员行CT胸部平扫检查者165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符合纳入标准者1620例,年龄范围40-96岁,平均年龄67.4±12.2岁,其中男性1350例(83.3%),女性270例(16.7%),年龄介于40~、50-、60~、70-、80岁者分别为133、361、432、405、289例。其中发现有冠状动脉钙化者进一步行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 CTCA)检查。1620例受检者中行CTCA检查者121例(男101例,女20例)符合图像质量标准纳入分析。CT及CTCA检查采用常规扫描方式。冠状动脉分段根据纽约心脏协会(NYHA)冠状动脉分段法分为15段。分析资料时根据斑块成分分为: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按斑块形态分为:Ⅰ型、Ⅱ型、Ⅲ型斑块。将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1级轻度狭窄(50%),2级中度狭窄(≥50%且75%),3级重度狭窄(≥75%)。 结果:1、本研究符合纳入标准的1620例受检者中发现冠状动脉钙化者616例(38%),平均年龄74.3±9.9岁,年龄范围40-96岁,其中男性531(86.2%)例,女性85(13.8%)例,男性受检者中冠状动脉钙化阳性率较女性高(39.3%vs.31.5%,P0.01),冠状动脉钙化阳性率随受检者年龄增大而增大。 2、通过CT平扫发现的616例冠状动脉钙化者中,共计1186支(1.9±0.9支/人,范围1-4支)冠状动脉受累,其中男性患者中平均冠状动脉钙化支数为2.1±0.9支/人,女性患者中平均冠状动脉钙化支数为1.1±0.4支/人,男性较女性患者平均冠状动脉钙化支数多(P0.001)。1186支病变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566支,47.7%,P0.001)钙化最常见。冠状动脉钙化患者中单支钙化常见(23%),钙化支数随年龄增大而增多。 3、行CTCA检查者121例(男性101例,女性20例),共检出斑块289个。其中钙化斑块多见,共146个(占总斑块数50.5%),非钙化斑块72个(24.9%),混合斑块71个(24.6%)。按形态分类:其中Ⅰ型斑块179个(61.9%),Ⅱ型斑块103个(35.6%),Ⅲ型斑块7个(2.5%)。不同形态斑块的性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形态斑块引起的狭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95,P0.001)。不同性质的斑块所引起的狭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4、比较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冠脉最狭窄处的斑块性质,结果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609,P0.001)。 5、比较不同狭窄程度的患者的年龄有无显著差异,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66,P=0.011)。 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与年龄及性别等因素有关;常规CT平扫有助于筛查冠状动脉钙化,双源CT检查能提供进一步较准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信息,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性质、部位等,可有效评估粥样斑块的稳定性,可以作为冠心病筛查及诊断的有效影像学检查方法,以利于冠心病的早期发现、诊断从而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遵义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81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沈比先;李元歌;张文瑾;彭冬红;谭四平;贾飞鸽;;双源CT冠脉CTA、CAG及IVUS对诊断冠脉粥样硬化价值的对比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1年03期

2 彭万宏;鲁锦国;刘红翠;白艳;席仁刚;;钙化积分、CTCA以及两者联合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2年01期

3 张龙江;卢光明;周长圣;黄伟;李林;蔡军;;最佳收缩和舒张期的双源CT冠状动脉影像:自动化选择与全期相固定间隔重建的比较[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8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于淼淼;无症状人群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双源CT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22661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22661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4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