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块型和管周浸润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影像学征象分析
发布时间:2021-12-27 19:21
目的:探究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不同分型的CT影像学征象。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经手术病理确诊为ICC患者37例,回顾性分析研究不同分型ICC的CT影像学特征。结果:本研究所涉37例患者,男性23名(62. 2%),女性14名(37. 8%),年龄范围43~68岁,平均年龄(55. 7±7. 2)岁,按照肿瘤生长方式分为肿块型ICC和管周浸润型ICC。其中肿块型ICC共计29例(78. 4%),位于肝左叶18例,肝右叶11例,肿块直径3. 0~11. 5 cm,病灶形态不规则。CT影像学特征为肝包膜收缩征、鱼网状、延迟强化征及胆管扩张征。管周浸润型ICC患者共计8例(21. 6%),均位于肝左叶,呈树枝状或长条状,CT平扫示多见肝左叶外侧段萎缩,动态增强后呈渐进性中度强化,管壁向心性增厚、管腔狭窄。结论:掌握肿块型ICC和管周浸润型ICC患者CT影像学的特征性改变有助于临床诊断。
【文章来源】:中国医药导刊. 2020,22(05)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肿块型ICC患者CT影像征象及病理改变
管周浸润型ICC患者8例,均位于肝左叶,CT平扫示肝左叶外侧段萎缩,近肝门处可见小结节状略低密度影,边缘欠清晰。动态增强后呈渐进性中度强化,局部胆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以远可见呈蚓状低密度影;管周浸润型患者典型CT影像学及病理学改变见图2。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价值[J]. 王晓冬,董萍. 临床研究. 2019(12)
[2]多排螺旋CT诊断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的临床价值分析[J]. 林树德.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28)
[3]原发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诊断进展[J]. 李艾梅,朱友志. 东南国防医药. 2019(05)
[4]肝血管瘤CT平扫与增强的影像表现[J]. 蒋燕.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10)
[5]肝脓肿CT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探讨[J]. 任国彬.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02)
[6]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和MRI诊断及病理基础探究[J]. 冯凯,邓银良,刘国保. 当代医学. 2017(18)
[7]肝内慢性炎症并发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诊断进展[J]. 陈静,李倩倩,黄彬,程红岩.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6 (09)
[8]螺旋CT和MRI对肝内周围型胆管癌诊断价值分析[J]. 刘振国,强永乾.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6(05)
[9]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CT和MRI诊断及病理基础研究[J]. 刘国保,罗久伟,成官迅,黎蕾.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2(01)
本文编号:3552576
【文章来源】:中国医药导刊. 2020,22(05)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肿块型ICC患者CT影像征象及病理改变
管周浸润型ICC患者8例,均位于肝左叶,CT平扫示肝左叶外侧段萎缩,近肝门处可见小结节状略低密度影,边缘欠清晰。动态增强后呈渐进性中度强化,局部胆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以远可见呈蚓状低密度影;管周浸润型患者典型CT影像学及病理学改变见图2。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价值[J]. 王晓冬,董萍. 临床研究. 2019(12)
[2]多排螺旋CT诊断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的临床价值分析[J]. 林树德.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28)
[3]原发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诊断进展[J]. 李艾梅,朱友志. 东南国防医药. 2019(05)
[4]肝血管瘤CT平扫与增强的影像表现[J]. 蒋燕.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10)
[5]肝脓肿CT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探讨[J]. 任国彬.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02)
[6]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和MRI诊断及病理基础探究[J]. 冯凯,邓银良,刘国保. 当代医学. 2017(18)
[7]肝内慢性炎症并发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诊断进展[J]. 陈静,李倩倩,黄彬,程红岩.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6 (09)
[8]螺旋CT和MRI对肝内周围型胆管癌诊断价值分析[J]. 刘振国,强永乾.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6(05)
[9]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CT和MRI诊断及病理基础研究[J]. 刘国保,罗久伟,成官迅,黎蕾.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2(01)
本文编号:35525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355257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