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TR-FTIR光谱技术研究血痕形成的时序性变化
发布时间:2022-01-20 09:25
目的应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ATR-FTIR)光谱技术,研究血痕形成过程中主要化学基团的变化趋势,为今后构建血痕形成时间推断模型建立实验基础。方法采6例人体外周血样,各取1滴从10 cm高处滴于ATR探头,每10 min采集一次FTIR光谱数据,共持续72 h。运用Matlab 2018a软件分析光谱数据,分别对主要吸收峰的吸光度值、峰面积值(x)和血痕形成时间(y)进行拟合。结果血痕形成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血液干涸阶段(0-40 min)和血痕形成阶段(>40 min)。第二个阶段,主要吸收峰峰形稍有改变,但峰位没有明显变化。不同吸收峰吸光度值随时间变化趋势较差;而对应峰面积值变化趋势较好,且多符合对数函数变化规律。结论血痕形成FTIR光谱分析,吸收峰的峰面积优法于吸光度法。绝大多数化学基团不断分解,主要呈先快后慢趋势;不同物质分解速率不同,同一物质不同基团、同一基团不同振动类型变化趋势亦不相同。其中,1641、1537、2958及1080 cm-1吸收峰降解趋势较为规律。
【文章来源】:中国法医学杂志. 2020,35(05)CSCD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A血液干涸阶段(0-40 min)的ATR-FTIR光谱结果;B血痕形成阶段(>40 min)的ATR-FTIR光谱结果
图1 A血液干涸阶段(0-40 min)的ATR-FTIR光谱结果;B血痕形成阶段(>40 min)的ATR-FTIR光谱结果1641、1537、2958及1080 cm-1吸收峰的拟合系数较高(表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应用FTIR光谱技术推断死亡时间[J]. 黄平,王世伟,白杰,柯咏,樊拴良,张平,方杰,王振原. 中国法医学杂志. 2011(02)
[2]水分对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表征的影响及其消除[J]. 何运兵,纪红兵,徐建昌,王乐夫.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6)
[3]付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定量分析方法[J]. 周长玉.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4(05)
本文编号:3598576
【文章来源】:中国法医学杂志. 2020,35(05)CSCD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A血液干涸阶段(0-40 min)的ATR-FTIR光谱结果;B血痕形成阶段(>40 min)的ATR-FTIR光谱结果
图1 A血液干涸阶段(0-40 min)的ATR-FTIR光谱结果;B血痕形成阶段(>40 min)的ATR-FTIR光谱结果1641、1537、2958及1080 cm-1吸收峰的拟合系数较高(表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应用FTIR光谱技术推断死亡时间[J]. 黄平,王世伟,白杰,柯咏,樊拴良,张平,方杰,王振原. 中国法医学杂志. 2011(02)
[2]水分对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表征的影响及其消除[J]. 何运兵,纪红兵,徐建昌,王乐夫.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6)
[3]付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定量分析方法[J]. 周长玉.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4(05)
本文编号:35985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359857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