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医院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质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07-07 08:26
本文关键词:军队医院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质的关系
【摘要】:社会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迅猛发展给医务人员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学者的关注,但医生的心理健康则少有学者涉足。军队医院医务人员相比一般医务人员承受着更多的职业压力,医务人员作为健康使者,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不良的人格特质往往是诱发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从人格层面探讨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研究的目的是调查军队医院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其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本研究随机抽取某军区医院的410名医务人员,以心理健康测查表、艾森克人格问卷为测评工具,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使用描述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 结果显示: (1)军队医院医务人员在躯体化(SOM)、抑郁(DEP)、兴奋状态(HMA)、焦虑(ANX)、病态人格(PSD)五个因子上出现症状的比率分别为19.2%、18.4%、17.6%、11.5%、9.3%;在躯体化(SOM)、兴奋状态(HMA)、病态人格(PSD)、抑郁(DEP)四个因子上检出严重问题的比率分别为6.1%、4.0%、3.7%、3.5%。 (2)军队医院医务人员在抑郁(DEP)、兴奋状态(HMA)分量表上的得分高于一般群体。 (3)女性在躯体化(SOM)、抑郁(DEP)、焦虑(ANX)得分上显著高于男性;不同文化程度医务人员在躯体化(SOM)、抑郁(DEP)、焦虑(ANX)三个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显著;护士、医生、技术人员在躯体化(SOM)、抑郁(DEP)、焦虑(ANX)、疑心(HYP)、脱离现实(UNR)五个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显著;不同收入水平医务人员在躯体化(SOM)、抑郁(DEP)、焦虑(ANX)三个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显著。 (4)医务人员在内外向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在其它因子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 (5)精神质(P)与心理健康测查表(PHI)各因子(除兴奋状态HMA外)呈显著正相关,内外向(E)与PHI中病态人格(PSD)、脱离现实(UNR)无显著相关,与其余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神经质(N)与PHI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 (6)精神质和神经质对躯体化的解释贡献达到显著性水平;内外向和神经质对抑郁的解释贡献达到显著性水平;精神质、内外向和神经质对焦虑的解释贡献均达到显著性水平;精神质和神经质对病态人格的解释贡献达到显著性水平;内外向和神经质对兴奋状态的解释贡献达到显著性水平。 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巨大的工作压力和职业的特殊性使得军队医院医务人员在躯体化、兴奋状态、病态人格、抑郁四个因子上检出严重问题的比率较高。 (2)军队医院医务人员由于职业、工作压力,心理健康水平差于一般群体。 (3)人口学统计变量如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收入状况、岗位类型等对心理健康水平影响显著。 (4)医务人员需要和病人及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人格外向,职业的特殊性使得他们情绪稳定、待人友好热情。 (5)心理健康和人格特质关系密切:具有待人不友好、情绪不稳定性格的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人格外向的医务人员能够保持较高的兴奋状态,心理健康水平较高。 (6)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具有预测作用:精神质对躯体化、焦虑、病态人格、兴奋状态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神经质对躯体化、抑郁、焦虑、病态人格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内外向对抑郁、焦虑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对兴奋状态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针对调查,提出了进行心理健康干预、构建同事支持系统、提高护士地位、增加深造机会、营造医院文化和完善心理咨询机构等提高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
【关键词】:心理健康 人格特质 医务人员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82
【目录】:
- 中文摘要7-9
- Abstract9-11
- 1 引言11-12
- 2 文献综述12-25
- 2.1 心理健康及其研究进展12-15
- 2.1.1 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12-13
- 2.1.2 心理健康的理论基础13-15
- 2.1.3 常用的心理健康状况评定量表15
- 2.2 人格特质及其研究进展15-20
- 2.2.1 人格特质的涵义16
- 2.2.2 主要流派的人格理论16-19
- 2.2.3 常用的人格测验量表19-20
- 2.3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研究现状20-22
- 2.3.1 护士心理健康研究现状20-21
- 2.3.2 医生心理健康研究现状21-22
- 2.3.3 医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现状22
- 2.4 医务人员人格特质研究现状22-23
- 2.5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与人格特质关系的研究现状23-25
- 3 研究进程25-28
- 3.1 研究内容及目的25
- 3.2 研究假设25
- 3.3 研究意义25-26
- 3.3.1 理论意义25
- 3.3.2 实践意义25-26
- 3.4 研究方法26-28
- 3.4.1 研究对象26-27
- 3.4.2 研究工具27
- 3.4.3 统计学分析27-28
- 4 结果28-36
- 4.1 部队医院医务人员 PHI 测试状况28
- 4.2 受测医务人员 PHI 得分与常模的比较28-29
- 4.3 不同性别、婚姻状况医务人员 PHI 得分比较29-30
- 4.4 不同文化程度医务人员 PHI 得分比较30
- 4.5 不同岗位(医、护、技)医务人员 PHI 得分比较30-31
- 4.6 不同收入医务人员 PHI 得分比较31
- 4.7 医务人员 EPQ 测试情况31
- 4.8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质之间的相关分析31-32
- 4.9 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分层回归32-36
- 5 讨论36-40
- 5.1 军队医院医务人员心理问题检出率36
- 5.2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相对一般人群较差36-37
- 5.3 不同人口学统计变量对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影响显著37-38
- 5.4 医务人员人格较普通人群更加外向38
- 5.5 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质关系密切38-39
- 5.6 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水平的预测作用39-40
- 6 主要研究结论40-41
- 7 提高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41-44
- 7.1 对医务人员进行心理健康干预41
- 7.2 上下沟通,齐抓共管,构建同事支持系统41
- 7.3 增加护士编制,提高护士地位41-42
- 7.4 增加继续教育及深造学习的机会42
- 7.5 营造医院文化,让各群体相互尊重42
- 7.6 切实发挥心理咨询机构的作用42-44
- 参考文献44-49
- 附录49-58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科研活动情况58-59
- 后记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登峰,崔红;编制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的理论构想[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2 陈亚红,吴庆文;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4年12期
3 张宁;综合医院各级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年09期
4 高婷;袁红政;刘佳;丁明;;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3年02期
5 石英;邓红英;;心理援助对提高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评价[J];护理管理杂志;2010年07期
6 杨兴华;王海燕;陈柯;朱陶;;新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及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1年04期
7 李志红;某大学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5期
8 李永鑫,李艺敏,白杨;医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白杨;李永鑫;李艺敏;;护士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徐皎皎;黄志平;刘旭峰;;护士人格特征的文献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年22期
本文编号:5294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52949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