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3名高原驻训官兵急性高原反应流行病学分析
本文关键词:683名高原驻训官兵急性高原反应流行病学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高原驻训 军事人员 急性高原反应 流行病学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急性高原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对683名高原驻训官兵急性高原病的发生情况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急性高原反应发生率为36.75%。雷达兵部队、义务兵、21~30岁、自述体质一般者、心理紧张恐惧者急性高原反应发生率较高,与其他相同职业、职级、年龄、体质、心理反应官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驻训部队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生与职业、职级、年龄、体质、心理反应因素相关,控制和防范相关影响因素可以有效降低发生率。
【作者单位】: 兰州军区空军后勤部卫生防疫队;天津塘沽海军干休所卫生所;
【关键词】: 高原驻训 军事人员 急性高原反应 流行病学分析
【分类号】:R823
【正文快照】: 平原世居人群快速进入高原后,因急性缺氧而发生的各种临床综合征称为急性高原病,是急进高原初期非战斗减员的首因〔1-2〕。为有效指导高原驻训部队防病工作,降低急性高原病的发生率,我们对2014年8月在海拔4260 m高原驻训683名官兵急性高原病发生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现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林,贾景磊;青年女性急进高原后急性高原反应发病调查[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3年02期
2 张洪增;急性高原反应的诊断与处理[J];中国全科医学;2005年09期
3 邵滨;张斌;;急性高原反应的症状及应对方法[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4 周萍;;急性高原反应的健康教育[J];西藏科技;2008年01期
5 牛文忠;;急性高原反应研究进展[J];西南国防医药;1991年02期
6 尹昭云;吕永达;牛文忠;谢印芝;;急性高原反应分度及标准[J];高原医学杂志;1993年02期
7 周勇敬,孙秉庸,杨仲强,周广福,高钰琪,赵洪,王俊元,王肇文,高旭滨,夏一阳,关战军,,王培勇;在模拟海拔4000~5000m高原Ⅱ号药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的效果观察[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8 张西洲,谢新华,白虎虎,董百战,罗保玉;急性高原反应与个性心理特征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年01期
9 李必才,谢雄,叶跃增;空运进藏伞兵急性高原反应的观察[J];人民军医;1996年10期
10 李英悦,涂永锡,尤富生,冯玉兰,罗登晨;高原Ⅰ号药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的临床观察[J];西南国防医药;199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生岳;周其全;冯恩志;闫自强;田忠新;殷和;石自福;范勇;;急进高原人群急性高原反应和心脏受损程度与返回平原后高原脱适应反应的关系[A];第十三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2 李军杰;贾建平;;不同海拔居住人群急进高原认知水平与急性高原反应的调查[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周其全;高钰琪;黄庆愿;刘福玉;翟羽;蒋春华;牟信兵;;肺功能与急性高原反应症状学评分之间的相关分析[A];第六次全国缺氧和呼吸病理生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4 张西洲;杨海军;哈振德;崔建华;马勇;张芳;;6种药物对部队进入海拔5200m急性高原反应预防效果的对比观察[A];第六次全国缺氧和呼吸病理生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5 覃军;隆敏;田开新;喻杨;于世勇;黄岚;;模拟4500 m高原血浆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水平变化及意义探讨[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家勇;高原旅游要防高原病[N];中国石油报;2003年
2 胡娟邋王超 王启军;您适合去西藏吗[N];健康报;2007年
3 卫长虹;防治高原反应 保证抗震救灾战斗力[N];中国医药报;2010年
4 河南省淮阳县人民医院执业药师 常怡勇;高原旅游要防病莫忘带些备用药[N];大众卫生报;2006年
5 卫远山;高原旅游应该带些备用药[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6 通讯员 刘胜江邋钟廷俊 记者 张国圣;我国高原病研究跃居世界领先水平[N];光明日报;2007年
7 常怡勇;青藏高原究竟有多高[N];医药经济报;2006年
8 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秘书长、武警总医院急救医学中心主任 王立祥;高原救援者预防高原反应“处方”[N];中国医药报;2010年
9 蒋月荣;进藏旅游要了解高原反应[N];中国医药报;2007年
10 尹衡 本报特约记者 龙绍华;科学处置,为高原驻训官兵健康助力[N];解放军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隆敏;急进高原初期自主神经功能变化规律及其与急性高原反应关系[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2 宋桐林;青年男性原居地地理因素与急性高原反应关系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4年
3 舒玉刚;急性高原反应影响因素及靶向性创新药物提高机体缺氧耐力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2年
4 方盼盼;HIF-1α信号通路分子与急性高原反应相关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5 江晓霁;穴位点按枪和高原脐贴软膏的研制及其对急性高原反应防治效果的临床观察[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577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557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