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螺旋CT特征与预后分析
本文关键词: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螺旋CT特征与预后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螺旋CT 真菌感染 曲霉菌感染 肺部 侵袭性
【摘要】:目的调查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多层螺旋CT(MSCT)特征及预后演变,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年2月60例拟诊为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者为研究对象,观察MSCT对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断效力,观察其MSCT特征,根据患者预后分为治愈好转组与恶化死亡组,观察并比较治疗前、治疗3周及治疗6周时患者胸部MSCT演变;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SCT对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断灵敏度93.3%、特异度80.0%、阳性预测率93.3%、阴性预测率80.0%、正确率73.3%、误诊率20.0%、漏诊率6.7%及诊断符合率90.0%;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病灶以双肺多发为主,上叶多见,外周带比例最高;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肺部CT征象包括斑片影、实变影、团块影、结节灶、空洞、星月征、枝桠征及晕轮征;血液病与非血液病患者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MSCT征象中,血液病患者实变占25.9%及团块影占59.3%的比例均显著高于非血液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治愈好转组渗出病变的比例显著低于恶化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治愈好转组渗出、结节及空洞病灶的比例均显著低于恶化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MSCT图像具有特征性,并可以评估病情演变及预后。
【作者单位】: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
【关键词】: 螺旋CT 真菌感染 曲霉菌感染 肺部 侵袭性
【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基金资助项目(黔科合2012-3381)
【分类号】:R519;R816.4
【正文快照】: 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发病率并不低,在恶性肿瘤患者、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及长期卧床患者中,其发病率更高,其临床表现以发热及呼吸道刺激症状为主,并无特异性,最终确诊依靠痰培养或病理组织学检查[1]。影像学检查在检出病变及评价病变中占重要地位,其中多层螺旋CT(MSCT)最为常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兵;高占成;张荣葆;周云杉;;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中国临床医生;2013年09期
2 王利玲;杨勇刚;吴强鹏;;侵袭性肺曲霉菌19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1年16期
3 谭森;陈家璇;;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1例[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年04期
4 王蔚;周愚;赵灵;苏真娇;张艳军;;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诊治进展[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1年05期
5 栗方;王龙;曹彬;张雨雨;刘颖梅;;侵袭性肺曲霉菌体外药敏试验与分子鉴定及基因分型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年06期
6 黎庶;张立娜;王欣;刘婷;李佩玲;谢秀丽;徐克;;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CT征象的早期表现及其随访观察[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9年08期
7 陈玉玲;左丽娜;张文辉;卞宏;徐凯;;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CT特征与预后[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年02期
8 陈刚;曹治婷;邹莹;刘正刚;;白血病并发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放射学诊断[J];放射学实践;2010年02期
9 敖宇;陈懿;卢家桀;;伊曲康唑治疗侵袭性肺曲霉菌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年11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余兵;高占成;周云杉;;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余兵;高占成;周云杉;;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呼吸道感染学术大会暨第一届多学科抗感染治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姜艳霞;穆晓东;王昆;康健;李尔然;;血清半乳甘露聚糖试验对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断价值[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呼吸内科教授 李培 本报记者 曾令浩 整理;溺水后,警惕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N];医药经济报;2011年
,本文编号:6007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600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