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强放射治疗计划执行中实时剂量变化的规律分析
本文关键词:调强放射治疗计划执行中实时剂量变化的规律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调强放射治疗 实时剂量监测 质量保证 质量控制 误差
【摘要】:调强放射治疗技术(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的基本特点是通过调整射野内的输出剂量率的方法,使得患者体内高剂量区域剂量分布的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与病变靶区的形状高度一致,即达到了剂量分布的三维适形。要实现精确的放射治疗,基础是射线剂量的准确输送。由于放射治疗计划执行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现实中一定会由于各种原因产生误差。虽然医疗单位在放射治疗实施之前会采取了各种质量控制手段尽量避免差错,但在实际临床实践中,剂量差错在世界范围内仍多有发生。这就使射线实时剂量监测成为放射治疗必要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手段,在末端确认和保障放射治疗实施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本文使用多通道半导体剂量计,对使用动态多叶准直器调强技术(Sliding Window)实施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进行了贯穿治疗全疗程的实时剂量监测。将入组患者分为头、胸、腹三组分别讨论,为便于测量入射和出射剂量,选取治疗计划中机架角为0°,180°,90°,270°的野次,在射野中心轴方向进行了实时剂量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了比对分析,讨论了实时监测剂量变化的原因和规律。结果显示,就全疗程实时监测剂量变化的大小而言,头部患者的剂量变化波动幅度最小,胸部患者次之,腹部患者的剂量变化波动幅度最大;同时观察到,实时监测剂量的变化与患者年龄、治疗前是否采用CBCT校正摆位、单次治疗时间长短等因素相关;本文对上述问题做了讨论。
【关键词】:调强放射治疗 实时剂量监测 质量保证 质量控制 误差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30.5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绪论9-15
- 1.1 恶性肿瘤、放射治疗与调强放射治疗技术9-10
- 1.1.1 恶性肿瘤简述9
- 1.1.2 放射治疗9-10
- 1.1.3 调强放射治疗10
- 1.2 调强放射治疗剂量误差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10-12
- 1.2.1 定位阶段的误差11
- 1.2.2 放射治疗计划阶设计段的误差11
- 1.2.3 放射治疗计划执行阶段的误差11-12
- 1.3 研究背景和意义12-13
- 1.3.1 肿瘤放射治疗剂量准确的重要性12
- 1.3.2 调强放射治疗实时剂量监测的常用方法12-13
-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13-14
- 1.5 论文的结构安排14-15
- 第2章 研究使用的设备与仪器15-25
- 2.1 VARIAN 21 EX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15-19
- 2.1.1 Varian 21EX加速器简介15
- 2.1.2 Varian 21EX加速器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15-16
- 2.1.3 我单位Varian 21EX加速器的质量控制流程及其工作状态16-19
- 2.2 VARIAN ECLIPSE 7.5 放射治疗计划系统19
- 2.3 NE FARMER 2570/1 参考级剂量仪19-21
- 2.3.1 FARMER 2570/1 剂量仪简介19-20
- 2.3.2 FARMER 2570/1 剂量仪的检定校准及其工作状态20-21
- 2.4 IBA IN VIVO DOSIMETRY多通道半导体剂量仪21-25
- 2.4.1 半导体剂量仪及其配套半导体探头简述21-22
- 2.4.2 IBA In Vivo Dosimetry剂量仪及其配套半导体探头的检定校准22-25
- 第3章 入组病例与剂量测量25-29
- 3.1 脑部放射治疗患者的选入与测量25-26
- 3.1.1 脑部恶性肿瘤简述25
- 3.1.2 我单位脑部恶性肿瘤患者的构成与特点25-26
- 3.1.3 脑部放射治疗患者实时监测剂量的测量26
- 3.2 胸部放射治疗患者的选入与测量26-27
- 3.2.1 胸部恶性肿瘤简述26
- 3.2.2 我单位胸部恶性肿瘤患者的构成与特点26
- 3.2.3 胸部放射治疗患者实时监测剂量的测量26-27
- 3.3 腹部放射治疗患者的选入与测量27-29
- 3.3.1 腹部恶性肿瘤简述27
- 3.3.2 我单位腹部恶性肿瘤患者的构成与特点27
- 3.3.3 腹部放射治疗患者实时监测剂量的测量27-29
- 第4章 数据分析29-56
- 4.1 脑部放射治疗患者实时剂量变化的分析29-35
- 4.1.1 原始数据29-34
- 4.1.2 体厚和年龄的影响34
- 4.1.3 单次治疗时长的影响34
- 4.1.4 使用图像引导校正摆位的影响34-35
- 4.2 胸部放射治疗患者实时剂量变化的分析35-44
- 4.2.1 原始数据35-44
- 4.2.2 体厚的影响44
- 4.2.3 年龄的影响44
- 4.2.4 单次治疗时长的影响44
- 4.2.5 使用图像引导校正摆位的影响44
- 4.3 腹部放射治疗患者实时剂量变化的分析44-56
- 4.3.1 原始数据45-55
- 4.3.2 体厚的影响55
- 4.3.3 年龄的影响55
- 4.3.4 单次治疗时长的影响55
- 4.3.5 使用图像引导校正摆位的影响55-56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56-59
- 5.1 总结56-57
- 5.1.1 脑部肿瘤56
- 5.1.2 胸部肿瘤56-57
- 5.1.3 腹部肿瘤57
- 5.1.4 使用图像引导校正摆位的影响57
- 5.2 展望57-59
- 参考文献59-60
- 致谢60-62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艳君;申良方;童懿;;X线全身放射治疗中的实时剂量监测[J];中国医学工程;2008年04期
2 陈随明;冯平思;;医用诊断x线受检者吸收剂量监测[J];中国公共卫生;1990年11期
3 包建忠,沈庆康,陈秀兰,曹宏,孔勇,罗时石;钴室倒装源的安全操作与剂量监测[J];中国辐射卫生;1996年04期
4 胡芳芳,许晓虹;介入治疗现场辐射剂量监测结果与分析[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997年03期
5 张建,郭勇;个人和环境剂量监测用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的术语及量和单位[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94年03期
6 ;辐射剂量监测与质量保证[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1995年02期
7 冯定华,张增,付引弟,莫亚哄,程祺钧;头部CT扫描时受检者剂量研究[J];核技术;2001年11期
8 马旺扣,许运龙,山常起,吴水龙,骆永基,李爱凤;~(125)I种子源治疗前后周围辐射剂量监测[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3年01期
9 马国华,杨元第;多路γ辐射在线剂理监测系统的研究[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03年04期
10 桑颖,吴寿明,吴卫星;1991~1995年浙江省放射工作者剂量监测结果与评价[J];中国辐射卫生;199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晓林;王月兴;鲁永杰;云昌全;;核动力堆人员辐射剂量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A];第7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三)[C];1994年
2 南宏杰;杨忠平;雷鑫;;核应急行动中的剂量监测[A];第十六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2年
3 李学军;;安全性与剂量监测在药物治疗与药物发现中的作用[A];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暨临床药理学研究进展培训班资料汇编[C];2006年
4 涂_g;王春雷;朱南康;王六一;杨淑琴;符荣初;;钴源退役过程的辐射防护与剂量监测[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5 周平;王世金;王月;张斌全;张s乓,
本文编号:6401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640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