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高湿环境运动后人生命体征及脑血流的变化
本文选题:热带医学 切入点:体温 出处:《解放军医学杂志》2005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研究高温高湿环境运动后人生命体征和脑血流的改变情况以及药物乌拉地尔降低脑温的效果。方法90名战士,分成新战士组、新战士服药组(运动前7h和3h口服盐酸乌拉地尔各30mg)及老战士组(下简称A、B、C组),测定常温静息状态下及高温高湿环境下20min内跑步3000m后的体温、脉搏、血压及脑血流情况。结果常温静息状态下,3组体温、脉搏、血压及脑血流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后,体温、脉搏、收缩压及脑血流速度较运动前均有明显升高,舒张压有所下降,脉动指数(PI)无明显改变;运动后B组体温低于A组,C组脑血流速度高于、脉动指数低于A组。结论高温高湿环境运动后人生命体征及脑血流变化显著;老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nges of vital signs and cerebral blood flow after exercise in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humidity environment and the effect of Urapidil on lowering brain temperature. Methods 90 soldiers were divided into new soldiers group. The new soldiers taking medicine group (30 mg Uradil hydrochloride, 30 mg each, 3 h before exercise) and the old soldier group (AZB group C) were used to measure the body temperature and pulse after running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rest state and 20 min under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humidity environment.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ody temperature, pulse, blood pressure and cerebral blood flow among the three groups under normal temperature and rest.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and 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y (CBF)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exercis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 decreased, pulsation index (Pi) did not change, body temperature in group B was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A (P < 0.05), and that in group C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C. Conclusion there are significant changes in vital signs and cerebral blood flow after exercise in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humidity environment.
【作者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医学研究所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医学研究所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医学研究所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医学研究所 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重症监护室
【基金】:全军医药卫生科研基金(编号98M067) 广东省科研基金(编号99M04606G)资助课题
【分类号】:R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马德选 ,徐如祥 ,朱红胜;湿热环境对颅脑火器伤早期生命体征和病死率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马德选,徐如祥,朱红胜;湿热环境下猫颅脑火器伤早期血液流变学的变化[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3年02期
2 朱红胜,郭燕舞,徐如祥;高温高湿环境下猫颅脑火器伤后生命体征变化特点[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3年04期
3 马德选,徐如祥,朱红胜;湿热环境对猫颅脑火器伤早期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4年02期
4 马德选,徐如祥,朱红胜;湿热环境猫颅脑火器伤早期脑微循环及血脑屏障的变化[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徐彩霞;湿热环境下烫伤兔早期低氧血症的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2 廖晓艳;湿热环境下创伤兔应用低温输液疗法的可行性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师晦;第十届国际热带医学和疟疾学术会议[J];广东医学;1981年01期
2 钟惠澜;;关于热带地区、热带医学和热带病的一些间题[J];海南医学;1981年02期
3 蒲文兴;;第十届国际热带医学和疟疾会议简讯[J];右江医学;1981年01期
4 钟惠澜;关于热带地区、热带医学和热带病的一些问题[J];广东医学;1982年03期
5 钟惠澜,贺联印,高佩芝,赵树馨,李皓虹,孙家鑫,桂淑环,连德润,甘秀风,云昌扶,冯文悦,蔡开宁,陈玉松,符秀花;海南岛并殖吸虫及并殖吸虫病的调查[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83年04期
6 郇心奎,陈尧忠,胡德玉,朱荣达,钟宣贤,郑步堂,宋友国,廖坚文,蔡诗连;热带远航时J_(506)船机电兵生理指标观察[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85年03期
7 ;新到书刊介绍[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85年01期
8 路步炎;;第十二届国际热带医学和疟疾大会简介[J];济宁医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9 颜景和;澳大利亚热带医学的新方向[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89年06期
10 何亚军;进行新的口服霍乱菌苗的Ⅱ期试验[J];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9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邹扬;冯曼玲;;脑囊虫病合并精神障碍10例分析[A];中国动物学会全国第九次寄生虫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本报版编辑 王丹红;盖茨基金会提供巨额科学研究资金[N];科学时报;2000年
2 红 梅;癌症患者生存率高于估计[N];科学时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盛若蔚;拼搏的人生最美丽[N];人民日报;2002年
4 刘燕玲;青蒿素不要留下更大遗憾[N];健康报;2003年
5 马定科 郑维群;坚持突出中医药特色 努力建设现代化中医院[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6 蒋月荣;审视饮食习惯警惕食源性疾病[N];科技日报;2004年
7 贺广华 严朝晨;在体制创新中发展热带医学教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8 蒋月荣;健康生活方式才能抵御自然疫源性疾病[N];中国医药报;2004年
9 ;酒精害人也救人[N];亚太经济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书兰;先天感染华南鸭乙肝模型的建立并验证肝经引经药对3TC抗乙肝病毒疗效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洪涛;高温高湿环境犬肢体火器伤后机体应激性变化及组织损伤防治方法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5901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1590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