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30Hz全身振动对骨质疏松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5-04 15:35

  本文选题:振动 + 骨丢失 ; 参考:《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7年02期


【摘要】:目的通过人体振动实验,研究振动在对抗骨丢失方面的影响。方法将被试者分为对照组和振动组,对振动组的被试者进行3个月(10min/d,每周5次)的振动实验,观察3个月后振动组和对照组被试者的骨密度变化情况。结果振动组的被试者骨密度在振动治疗后腰椎骨密度平均上升1.29%,股骨的骨密度平均上升1.65%,上升的有效率为80%。结论振动对抗骨丢失的方法切实有效,此方法在治疗骨质疏松症和对抗失重产生骨丢失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vibration on bone loss through human vibration experiment. Methods the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vibration group. The subjects in the vibration group were subjected to three months 10 min / d (5 times a week) vibration experiment. The changes of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the vibr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observed after 3 months. Results the average BMD of lumbar vertebrae and femur in vibration group was 1.29 and 1.65 respectively, and the effective rate was 80%. Conclusion Vibration is an effective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and bone loss due to weightlessness.
【作者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分类号】:R8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Age- and direction-related adaptations of lumbar vertebral trabecular bone with respect to apparent stiffness and tissue level stress distribution[J];Acta Mechanica Sinica;2009年01期

2 宫赫;张明;朱东;李锐;;62岁和69岁椎体松质骨表观弹性模量与骨量的关系[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8期

3 张丽茹;李文彬;孙志佳;;运动与运动方式对骨密度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37期

4 程杰平;苗巍巍;李天华;吕林蔚;朱伟民;;不同载荷环境对去势大鼠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影响(英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46期

5 李志香;马超;张春林;;振动对骨与关节病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年39期

6 王珂,张卫光,田珑,姜开厚,麦汉超,文宗曜;振动运动对卵巢切除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5年02期

7 刘洋;周军;叶超群;;全身振动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年02期

8 邓轩赓;陈建庭;冯鹰;;复合振动对去势骨质疏松大鼠骨强度的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年10期

9 查丁胜;陈建庭;邓轩庚;孙学刚;佟丽;王建钧;翁科捷;金大地;;不同频率振动应变对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能力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8年05期

10 王颖;振动疗法新进展[J];中华理疗杂志;200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伟婷;基于熵的表面肌电信号特征提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邓轩赓;复合振动仪防治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3 李晓浦;自激振动力量训练器的研制以及气动与振动加载力量训练在某些生物学力学指标上差别的探研[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巍;骨质疏松的模型计算及其光测软件的实现[D];吉林大学;2007年

2 行斌斌;同种异体骨与人工关节复合移植重建股骨近段大段骨缺损的三维有限元分析[D];四川大学;2007年

3 刘洋;全身振动对绝经后妇女骨代谢和骨量的影响[D];首都体育学院;2008年

4 查丁胜;成骨细胞对振动应力作用的早期应答及力学信号转导机制的初步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5 高甲子;持续与间歇振动对抗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郑锦畅;复合振动仪治疗骨质疏松对骨代谢影响的临床观察[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7 裴卫卫;复合振动仪治疗原发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8 余文超;脊髓损伤早期大鼠股骨远端骨量丢失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9 张睿;持续与间歇1-7天振动对抗悬吊大鼠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罗德军;云南红河地区哈尼族OPF和BMD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志香;张春林;谈诚;;30Hz全身振动对骨质疏松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7年02期

2 李亚东;骨质疏松症(1)[J];中国临床医生;2004年11期

3 胥军民;老年男性生殖功能减退与骨质疏松症[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1985年01期

4 韩祖斌;前言——重视骨质疏松症的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1997年01期

5 傅刚,杜靖远;骨质疏松症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进展[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1年02期

6 王小云,郭涓,张春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研究新进展[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年06期

7 刘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进展[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7年09期

8 徐洪璋,余斌;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研究现状[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9 胡娅莉,周重宛;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防治[J];江苏医药;2002年05期

10 陈利芬,陈玉英,王思琛;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和自我护理指导[J];护理研究;2003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江平;;口腔骨丢失与骨质疏松症的诊疗[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成立十周年论文汇编[C];2011年

2 王鑫;俞钟明;;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分析[A];2011年华东六省一市风湿病学学术年会暨2011年浙江省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程晓光;闫东;;影像学进展与骨质疏松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程薇薇;周文泉;刘淼淼;;骨质疏松症在英国的中医中药临床研究治疗观察[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梁瑛琳;;骨质疏松症治疗护理进展[A];中华护理学会第11届全国骨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庞小芬;王培霞;;利用去卵巢小鼠模型研究抗骨质疏松症中药的作用及机制[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成立十周年论文汇编[C];2011年

7 梁春蕊;王茜;;骨显像中骨质疏松症所致隐匿性骨折的鉴别诊断[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8 周君;郭华;夏璐;陈世菊;覃渝茜;刘慧芳;何成奇;;兔膝骨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的建立[A];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分会第十一届全国康复学术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9 吴江平;;老年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吴何嘉;刘斯润;弓健;;MR弛豫技术与DXA评价大鼠骨质疏松的比较研究[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梦然;美提出“太空人”锻炼新方式[N];科技日报;2009年

2 孟刚;预防骨质疏松症从年轻时做起[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3 李勇 译;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拉索昔芬可治疗多种疾病[N];中国医药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李颖 通讯员 吴静;运动:预防骨质疏松[N];科技日报;2005年

5 程飚;如何调治骨质疏松[N];家庭医生报;2007年

6 王健 陆邦超;骨质疏松症为什么越来越年轻化[N];家庭医生报;2007年

7 黄东临;“寂静杀手”骨质疏松症市场悄然升温[N];医药经济报;2005年

8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骨质疏松诊疗中心 李平生;哪些人易患骨质疏松症[N];大众科技报;2005年

9 张松伟;骨质疏松症患者谨防冬季骨折[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10 王金山;年轻女孩也患骨质疏松症[N];中国医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鲍圣涌;“双固一通”针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机理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5年

2 王建;大豆异黄酮对不同雌马酚代谢表型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防治效应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3 王燕;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4 邵敏;中药骨康对骨质疏松骨吸收与骨形成影响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5 韩利华;脉冲电磁场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体内外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6 马元;通补并用法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生存质量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朱海;健骨二仙丸防治骨质疏松症机理及蛋白质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年

8 刘素荣;强肾胶囊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1年

9 杨海涛;去势兔骨质疏松MR定量和功能成像:与骨密度、组织学对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詹仓侨;淫羊藿对肌肉素质的影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洁;2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症[D];山东大学;2005年

2 张丽娜;糖皮质激素与骨质疏松症[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3 许海军;几种生理调节剂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防治机理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4 徐攀峰;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应用[D];浙江大学;2009年

5 张喜贵;叩击式骨应力刺激仪预防废用性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9年

6 蒋德科;Ⅰ型成骨不全及骨质疏松症两个候选基因的遗传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贾昆;健骨Ⅱ号对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肿瘤坏死因子及转化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8 王彦焱;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临床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9 李兴明;运用肝肾同源理论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10 朱俊杰;不同运动方式对骨质疏松症影响的比较研究[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8435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18435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8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