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装甲车驾驶员腰部负荷生物力学分析
本文选题:装甲车驾驶员 + 腰部负荷 ; 参考:《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01期
【摘要】:目的揭示两栖装甲车驾驶员腰背痛与作业姿势之间的关系。方法对 30名驾驶员进行了全身肌肉骨骼疾患问卷调查 ,并对驾车姿势的腰部负荷做了生物力学分析。结果某部两栖装甲车驾驶员腰背痛者占 86 .7%。随不拉方向杆、单手拉杆、双手拉杆 3种动作的依次实施 ,腰肌用力、L4 /L5处承受的垂直压力和水平切力均依次增大 ,其中 ,双手拉杆时 ,L4 /L5承受的水平切力达 5 94N ,超过限值。结论驾驶员腰椎承受较大的水平切力可能是腰椎损伤的主要原因 ,而腰肌用力过大、持续时间过长 ,可能是腰肌劳损和腰椎损伤的重要诱因。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w back pain and working posture of amphibious armored vehicle drivers.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on 30 drivers with systemi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and biomechan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the waist load of driving posture. Results 86. 7% of the patients suffered from low back pain in the driver of an amphibious armored vehicle. The vertical pressure and horizontal shear force at L _ 4 / L _ 5 of psoas muscle force increased in turn with the three actions of non-pulling direction rod, one-handed pull rod and two-handed pulling rod, among which the vertical pressure and horizontal shear force at L _ 4 / L _ 5 of psoas muscle force increased in turn. The horizontal shear force of L 4 / L 5 is 594N, which exceeds the limit. Conclusion the large horizontal shear force may be the main cause of lumbar injury, while the excessive force of the lumbar muscle and the long duration may be the important cause of lumbar muscle strain and lumbar injury.
【作者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 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 装甲兵工程学院 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 装甲兵工程学院
【基金】:总装备部司令部指令性课题项目 (No .0 3ZS14 )
【分类号】:R821.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朱启星;坐姿工作者躯干慢性肌肉骨骼损伤工效学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1997年01期
2 王生,牛云彤,王起恩,何丽华,王浩;肌肉疲劳过程肌电变化实验观察[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1996年03期
3 朱启星;坐姿工作者躯干慢性肌肉骨骼损伤工效学分析[J];人类工效学;1997年02期
4 雷玲,徐建国,葛林娜,徐晨,施南峰,梁友信;铸造工人腰背痛调查与脊柱力学负荷评定[J];中国职业医学;2002年03期
5 王生!100083,郑强!100083,何丽华!100083,何作顺,叶康平!100083;静态负荷对家兔骨骼肌胞浆Ca~(2+)含量及肌浆网功能的影响[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生;高弘;;工作座椅的分析评价研究[A];第三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孟如;如何防止护理工作者职业性腰背疼痛[J];国际护理学杂志;1981年04期
2 龙本立;;清凉散外用治疗肛肠病的临床观察[J];四川医学;1981年04期
3 廖素华;拔牙并发左下眼睑皮下气肿一例报告[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83年02期
4 冯耀庭;腹痛、尿红[J];江苏医药;1983年10期
5 Patricia Benner ,周妙玲;从新手到专家[J];国际护理学杂志;1983年05期
6 钱聪玲;潘伦典;;色觉异常三种检查方法的比较与分析[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1983年01期
7 薛汉麟;职业病流行病学,职业流行病学,职业病流行学,应以哪种叫法为好?[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84年03期
8 袁经国;拖拉机手的职业病——震动病[J];中国健康月刊;1984年04期
9 金惠芝;汽车运输驾驶员装卸工接触铅的调查报告[J];环境与健康杂志;1984年05期
10 敖景嫭;;TL—1型静态立体视觉检查仪临床应用65例报告[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198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一鸣;毛恩荣;万鹤群;张秀芬;张晓琴;韩卫;王明信;张忠林;姚作良;;事故与无事故机动车驾驶员生理和心理素质的对比研究[A];第一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3年
2 张秀芬;张晓琴;韩玉;任秀菊;杨泽;孙伟;;机动车驾驶员职业性不适的工效学研究[A];第一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3年
3 刘浩学;刘希柏;武维帮;;汽车夜间变光对驾驶员视认性影响的研究[A];第一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3年
4 金会庆;陈嵘;;危险感受检测技术的开发[A];第一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3年
5 徐国忠;;从驾驶心理看公路交通肇事[A];第二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6 赵炳强;王国荣;;道路线形设计中的心理因素分析[A];第三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7 龚杰民;王献青;赵江涛;;显控台前报警方式的工效研究[A];第三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8 王国荣;赵炳强;;汽车污染物的形成与驾驶员操作行为研究[A];第三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9 李传芳;庞志兵;顾金芳;;人的差错的原因分析及对策[A];第四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10 李百川;张校贵;王生昌;;我国当前运输生产驾驶员素质及与交通事故关系的分析研究[A];第一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邓小波 刘小菁;“人”字的写法[N];中国妇女报;2000年
2 文集;美研制“全球鹰”无人侦察机[N];中国航空报;2000年
3 金伟忠;山路弯道巧行车[N];中国交通报;2000年
4 晓利;不可小看汽车清洗技巧[N];中国交通报;2000年
5 重庆记者站 陈斌;重庆加强旅游汽车行业管理[N];中国旅游报;2000年
6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耿磊;谈谈汽车车速里程表[N];中国汽车报;2000年
7 记者 姚福泰;油门信号器将司机动作显示在车外[N];中国汽车报;2000年
8 庭筠;汽车安全新概念:ISS系统(上)[N];中国汽车报;2000年
9 晓燕;营造更加安全舒适的车内空间[N];中国汽车报;2000年
10 海贝;怎样预防制动液气阻[N];中国汽车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军;新概念车舒适性与操纵稳定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2 尹念东;汽车—驾驶员—环境闭环系统操纵稳定性虚拟试验技术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1年
3 王国权;车辆平顺性虚拟试验技术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2年
4 郑培;机动车驾驶员驾驶疲劳测评方法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2年
5 金键;驾驶疲劳机理及馈选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6 刘澜;智能运输系统的信息物理-事理(WS)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7 郑柯;基于驾驶员心理生理反应的高速公路线形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8 孙庆杰;静态图像中人体检测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研究所);2004年
9 黄建明;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控制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10 董因平;高速汽车车道偏离预警系统的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裴钟哲;应用于车辆导航系统的数据管理系统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0年
2 黄笑锋;公路绿化与公路交通问题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0年
3 邢向辉;散货船装载计算机数学模型及应用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0年
4 石军锋;农机监理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的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5 边浩毅;高速公路追尾碰撞预防报警系统开发研究及实验分析[D];长安大学;2001年
6 张崇耀;北太平洋温带气旋统计分析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1年
7 魏明;汽车驾驶训练模拟器视景系统软件的研究与开发[D];中国农业大学;2002年
8 张开冉;机动车驾驶员疲劳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9 向云秀;汽车综合信息显示系统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10 甘浪雄;桥区河段船舶航迹数学分析及引航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0183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2018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