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穴位电刺激改善疲劳的脑电研究
本文选题:经皮穴位电刺激 + 疲劳状态 ; 参考:《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7年06期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方法对疲劳的改善效果。方法以9名健康男性青年志愿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脑电记录额区(F3、Fz、F4)、中央区(C3、Cz、C4)、顶区(P3、Pz、P4)和枕区(O1、Oz、O21)共12导脑电信号在正常状态、疲劳状态和经皮穴位电刺激后状态下的数据,通过计算δ、θ、α、β频段的平均功率谱密度值G,分析经皮穴位电刺激的脑电效果。结果对比正常状态,疲劳后δ、θ、α、β频段的G值上升,α频段G值的左右脑区不平衡性增加。经皮穴位电刺激后,δ、θ、α、β频段的G值下降,α频段G值的右脑区不平衡性减小。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疲劳的改善有一定效果,脑电有明显的表征。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ercutaneous acupoint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n fatigue. Methods data of 12 EEG signals were recorded in 9 healthy young male volunteers under normal state, fatigue state and percutaneous acupoint electrical stimulation status, including frontal area (F3), central area (C3CZC 4), parietal area (P3P PzP 4) and occipital area (O 1 O21). The EEG data were recorded by EEG in 9 healthy young volunteers in the frontal area (F3), the central area (C3CZ), the parietal area (P3) and the occipital area (O1O21). By calculating the average power spectral density of 未, 胃, 伪, 尾 band, the effects of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t acupoin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normal state, the G values of 未, 胃, 伪, 尾 band increased after fatigue, and the imbalance of left and right brain regions in 伪 band increased. The G value of 未, 胃, 伪, 尾 band decreased and the imbalance of right brain region in 伪 frequency band decreased afte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t percutaneous acupoint. Conclusion Transcutaneous acupoint electrical stimulation has a certain effect on the improvement of fatigue.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宇航技术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宇航技术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宇航技术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宇航技术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863”计划资助(2006AA02Z4E9) 清华大学基础研究基金资助(2005WKJC001)
【分类号】:R8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勇枝;从载人飞行实践看航天员医监医保的发展[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3年S1期
2 颜松,魏建勤,吴永红;汽车驾驶员瞌睡状态脑电波特征提取的研究[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3 王京京,孟宏,文娜,姜亨圭,图娅;电针“四关”穴对慢性疲劳大鼠模型的行为学影响[J];针刺研究;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江朝晖;宁艳;安滨;冯焕清;;模拟驾驶期间的多导脑电分析[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丁杰;慢性束缚应激对大鼠行为和中枢AMPA受体的影响及逍遥散的调节作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2 吴群;基于心电信号的驾驶疲劳检测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邵晓卓;脑机接口中大鼠行为的脑电分析与识别[D];浙江大学;2006年
2 王雪立;基于机器视觉的嵌入式驾驶疲劳检测系统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3 杨雪;基于动物实验的脑—机接口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于洪;基于脑电信号的警觉度估计[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黎璐茜;气街理论指导针刺治疗气阴两虚型CFS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峰,杨维益,梁嵘,刘小兰,瞿德銱;从中医学看肝脏调节应激反应的作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2 陈易新,王天芳,季绍良,康纯洁,刘晓兰,刘燕;慢性束缚致大鼠慢性疲劳模型的肾上腺皮质超微结构的变化[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3 唐已婷,陈家旭;慢性束缚应激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综述)[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4 康纯洁,王天芳,刘晓兰,刘燕,陈易新;消疲怡神口服液对慢性束缚致大鼠疲劳骨骼肌能量代谢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5 郑培,宋正河,周一鸣;机动车驾驶员驾驶疲劳测评方法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6 王天芳,陈易新,季绍良,刘雁峰,李峰,陈家旭,康纯洁,刘晓兰,刘燕;慢性束缚致慢性疲劳动物模型的研制及其行为学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振娥;章元赓;;X射线法探索残余应力对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02期
2 ;一种既抗压又抗拉的桩的施工方法[J];工业建筑;1984年08期
3 王岩;;应用共振频谱测定结构材料疲劳损伤剩余强度的试验研究[J];大连铁道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4 卢熔;论疲劳因素与船舶事故的关系[J];天津航海;1992年03期
5 管文琪,陶建泓;无失效产品可靠性的多层Bayes评估法[J];轴承;1993年08期
6 谢里阳,,吕文阁,师照峰;两级载荷作用下疲劳损伤状态的试验研究[J];机械强度;1994年03期
7 周兴建;提高刀具使用寿命的电解刃处理[J];机械制造;1994年02期
8 董世柱;疲劳状态下亚晶粒演变过程的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1995年06期
9 李兴龙;现代小康家庭卫生间的装饰[J];家具与环境;1995年02期
10 顾伟,董达善;门座起重机的可靠性与疲劳状态评估[J];机械设计与研究;199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饭田清七;;微针系统诊疗法的临床运用[A];国际传统医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2 张岱忠;盛跃峰;;交通死亡伤500例分析[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3 陈福琴;牛文玲;;对我院门诊护理管理现状的思考[A];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4 李求实;王升旭;;刺五加总甙穴位贴敷抗睡眠剥夺作用的实验研究[A];首届中国中医药实验动物科技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2年
5 郑澜;陆爱云;;运动性疲劳心肌组织心钠素表达下降与心肌缺血的相关研究[A];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6 聂金雷;蒋春笋;时庆德;张勇;刘树森;;力竭运动及恢复期心肌线粒体功能及氧化应激研究[A];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7 叶宏世;时庆德;杨锡让;张勇;刘树森;;赤芍和五味子提取物改善大鼠疲劳状态下线粒体功能的实验研究[A];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8 罗兴华;廖八根;楚英兰;;女子摔跤过度训练监控的计量诊断[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9 邱俊强;冯美云;;苹果酸营养液改善训练大鼠一次性运动后疲劳状态的代谢机制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10 张笑非;邬正义;谈正;;基于视觉的疲劳驾驶检测[A];第一届建立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5)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石爱武;出门旅游怎样养护皮肤[N];北京日报;2000年
2 宋国城;风险投资回归理性[N];国际商报;2000年
3 董小荣;如何防治早泄[N];江苏科技报;2000年
4 丁丁;选择适宜灯饰[N];信息时报;2001年
5 刘卓;孕妇为什么容易发生腿抽筋[N];云南科技报;2001年
6 特邀专家: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家电室主任、工程师巫绪康;真正护眼灯真能“护眼”[N];中国质量报;2002年
7 湖南中医学院 田雪飞;怎样从疲劳中快速恢复[N];大众卫生报;2002年
8 窦光宇;“金属疲劳”不容忽视[N];科技日报;2002年
9 晓峰;美研制“疲劳驾驶”扫描仪[N];科学时报;2002年
10 ;血液粘稠 血液垃圾将意味着……[N];保健时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文杏;疲劳相关术语的概念及沿革的文献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开冉;机动车驾驶员疲劳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2 李求实;穴位贴敷疗法抗睡眠剥夺作用的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2年
3 王松梅;针罐综合疗法治疗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年
4 李宁川;不同负荷运动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内分泌功能的影响[D];扬州大学;2003年
5 陈艳琴;关于司机疲劳监测的人眼检测与跟踪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6 颜芳;电刺激诱发表面肌电信号检测分析及肌疲劳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7 宋超;非疲劳状态下肌肉活动的力—电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于川茗;上下肢无氧工作能力对400m跑疲劳状态下速度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聂玉芝;沙苑子对运动训练大鼠脑组织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及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衡峰;基于综合集成的驾驶疲劳识别[D];中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709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2070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