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呼吸道正压开放咽鼓管组织张力和通气阻力测量及通气功能探讨

发布时间:2018-09-01 19:48
【摘要】:目的测量咽鼓管通气阻力及维持咽鼓管开放状态的最低压力 ,进而探讨咽鼓管被动开放机制。方法测咽鼓管组织张力 ,共检测 2 4名男性飞行员。ZO 90 1型声阻抗仪测量中耳腔压力。测咽鼓管通气阻力 ,在鼻前孔和外耳道放置气体压力传感器 ,检测外耳道气压变化时的鼻咽部压力作为VRET。飞行验证 1 60耳 ,低压舱验证 60耳。结果咽鼓管通气阻力个体差异较大 ( 1 .2 0~ 6.86kPa)。咽鼓管开放后 ,鼓室腔压力随面罩内压力变化而变化 ;面罩内压力降至近 0 .70kPa ,鼓室腔压力突然降至 0kPa左右 ,个体差异较小。飞行组 1 60耳中 1 9耳有耳气压伤表现 ,1 41耳无气压伤耳 ,差异有高度显著意义 (P0 .0 0 1 )。低压舱组 60耳 ,9耳有耳气压伤表现 ,无气压伤 5 1耳 ,差异有高度显著意义 (P 0 .0 0 1 )。结论经面罩加压可以使咽鼓管被动开放。咽鼓管被动开放后 ,只要 0 .70kPa的压力就能维持其处于开放状态。VRET与耳气压伤的发生高度相关
[Abstract]:Objective to measure the ventilation resistance of eustachian tube and the minimum pressure to maintain the open state of eustachian tube, and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passive open eustachian tube. Methods the tissue tension of eustachian tube was measured, and the pressure of middle ear cavity was measured by the acoustic impedance meter of type ZO901 in 24 male pilots. The airway resistance of the eustachian tube was measured, the gas pressure sensor was placed in the anterior nasal foramen and the external auditory canal, and the nasopharyngeal pressure was used as VRET. when the pressure of the external auditory canal was changed. Flight verification 160 ears, low pressure chamber 60 ears. Results the ventilation resistance of eustachian tube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12.20 ~ 6.86kPa). After the eustachian tube was opened, the pressure of the tympanic cavity changed with the pressure of the mask, and the pressure of the mask dropped to about 0.70 KPA, and the pressure of the tympanic cavity suddenly decreased to about 0kPa, with little individual difference. Of 160 ears in the flight group, there was no air pressure injury in 19 ears (P 0. 0 01), and there was no air pressure injury in 1 41 ears (P 0. 0 01). In the low pressure chamber group, 60 ears had ear pressure injury, 9 ears had ear pressure injury, and 51 ears had no air pressure injury,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0. 0 01). Conclusion the eustachian tube can be passively opened by mask compression. After the eustachian tube was passively opened, as long as the pressure of 0.70 KPA could maintain its open state. VRET wa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the occurrence of ear barotrauma.
【作者单位】: 空军九江疗养院 空军九江疗养院 空军九江疗养院 空军九江疗养院 空军九江疗养院 空军九江疗养院
【分类号】:R856.7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家林;徐先荣;孙增银;;飞行员咽鼓管通气阻力测量及耳气压伤预防[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于增杰,汤广怀,申繁星,曹军,腾明明,李云义,张淑霞;二道生理记录仪检查咽鼓管功能的应用[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1999年01期

3 龚维熙,徐先荣,张继东;航空性耳气压损伤研究进展[J];空军总医院学报;2000年02期

4 杨玉明,姜峰,王云景,鲁毅均,徐瑞俊,梁振幅,唐志文,史秀凤,梁之安;新型咽鼓管开放功能测试训练仪的研制[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2年04期

5 乔乐士;孙增银;吴家林;;KNY型咽鼓管通气功能检测仪[J];医疗卫生装备;1991年04期

6 冯立宁,陈文弦,丛锐,倪鹤鹦,姜斌,张平,郑国玺,苟琳;咽鼓管表面不同活性物质对气压损伤性中耳炎豚鼠模型咽鼓管开放功能的作用[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1年04期

7 王彭,王玎,王绪锐,孙进军;咽鼓管通气功能检查法对比观察[J];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徐先荣,刘华凤,郭丽英;飞行人员咽鼓管功能障碍对内耳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1999年02期

9 冯立宁,姜斌,苟琳;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成分的研究[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1996年02期

10 冯立宁,陈文弦,姜斌,刘智广;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中相关蛋白的初步探讨[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199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殷善开;于栋祯;;咽鼓管与中耳炎的关系及咽鼓管阻塞的处理[A];中华医学会全国中耳炎专题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冯立宁;姜斌;陈文弦;倪鹤鹦;苟琳;;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的活性作用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3 冯立宁;陈文弦;丛锐;郑国玺;苟琳;郭群;;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对气压损伤性中耳炎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4 孙悍军;穆学涛;单希征;马林;马丽涛;李娜;;咽鼓管倾斜旁矢状位磁共振成像[A];2010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孙悍军;谭立文;单希征;刘光久;龙顺波;马丽涛;李娜;张绍祥;;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咽鼓管薄层断层解剖研究[A];2010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冯立宁;姜斌;陈文弦;倪鹤鹦;苟琳;;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的活性作用研究[A];中国宇航学会航天医学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生命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杨建国;;咽鼓管、鼓峡对中耳炎发生、发展及转归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全国中耳炎专题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姜学钧;魏宏权;惠莲;郝帅;张芳;赵宁;赵黎阳;;胆脂瘤型中耳炎与咽鼓管上隐窝[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9 马兆鑫;;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纤毛的保护作用[A];华东六省一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暨2008年浙江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孙建和;杨伟炎;姜泗长;朱光明;张曙光;侯宁;;正常人咽鼓管粘膜的扫描电镜观察[A];第九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Ⅰ)[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健康时报记者 赵晴晴;治中耳炎为啥用滴鼻剂?[N];健康时报;2008年

2 安阳市眼科医院耳鼻喉科 王在凡 陈刚超;擤鼻涕——小动作 大学问[N];安阳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何佳颐;咽鼓管异常开放症的治疗[N];健康时报;2003年

4 程继龙;中耳炎是怎样造成的[N];健康报;2007年

5 ;预防化脓性中耳炎[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6 晓健;飞机旅行如何防病[N];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出入境检验疫报);2002年

7 董德伍;喂奶不当可致中耳炎[N];民族医药报;2005年

8 李华军;耳朵不发炎 先学擤鼻涕[N];保健时报;2006年

9 程继龙;中耳炎不是耳朵进水造成的[N];健康时报;2007年

10 珥瑶;正确喂奶宝宝不得中耳炎[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冯立宁;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及其对气压损伤性中耳炎治疗作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2 丁浩;咽部照射后中耳组织放射损伤及机体免疫状态菌群相关性因素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刘建治;变态反应相关分泌性中耳炎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丹丹;复方滴耳液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8年

2 陈敏;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与传统刮除术疗效比较[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3 何敏;螺旋CT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的临床应用[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4 张霞;化痰散结法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年

5 杜瑞霞;腺样体切除术与少年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相关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6 吴开乐;中耳内窥镜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中的应用[D];安徽医科大学;2004年

7 邝韶景;CO_2激光鼓膜造孔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8 胡根文;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CT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尹丽娥;小儿腺样体肥大与抗生素应用的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181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22181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0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