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创新药物GP205的体内分析及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3 12:19

  本文关键词:创新药物GP205的体内分析及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课题主要对创新药物GP205进行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计算相关的临床前药代动力学参数,考察给药剂量与相关药动学参数的相关性特征,确定口服药物GP205后体内吸收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检验多剂量给药后药物的累积效应。 一、生物样品中GP205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 本研究建立了灵敏、可靠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测定生物样品(Beagle犬、SD大鼠血浆)中创新药物GP205的浓度并且研究了GP205的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选用紫杉醇作为内标,样品前处理采用甲基叔丁基醚进行液液萃取。色谱柱选用Agilent ZORBAX SB-C18(3mm×100mm,3.5μm);流动相为甲醇-含0.1%甲酸的水溶液(95:5,v/v)进行等度洗脱,流速0.3ml/min,进样量10μl,分析时间5min。采用ESI离子源、正离子扫描模式,扫描方式为选择反应监测(selected reaction monitor,SRM);用于定量的离子通道分别为m/z887→787(GP205)和m/z876→307.80(内标,紫杉醇),碰撞能量分别为35V和21.5V。 本研究,建立的Beagle犬血浆样品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996~4990.00ng/ml,SD大鼠血浆样品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990~4975.00ng/ml,最低定量下限为2ng/ml;批内、批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生物样品经液液萃取前处理后的提取回收率大于80%;基质效应的考察结果为90%~100%,可以确定生物基质不影响药物浓度的测定;GP205和内标紫杉醇标准贮备液在-20℃冰箱放置40天稳定,血浆样品室温下放置2小时后提取、样品处理后自动进样器放置12小时、冻融三次以及-80℃低温冰箱放置40天后提取均稳定,不影响生物样品的正常测定。 二、GP205在Beagle犬体内单剂量给药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试验采用24条健康、成年Beagle犬,分成4组,雌雄各半,分别口服给药低剂量0.75mg/kg、中剂量1.5mg/kg、高剂量3mg/kg,静注给药0.5mg/kg,于给药前及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血,用本研究建立的Beagle犬血浆样品分析方法测定Beagle犬血浆中的药物浓度。根据测得的浓度数据,建立血药浓度-时间曲线,采用非房室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及口服给药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 试验结果表明,Beagle犬单剂量口服GP205(0.75mg/kg)后,GP205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tmax、t1/2、MRT、AUC0、AUC0~∞分别为35.19±10.60ng/ml,3.67±0.52h,6.48±0.48h,11.45±0.86h,380.37±131.22ng h/ml,422.09±144.13ng h/ml;Beagle犬单剂量口服GP205(1.5mg/kg)后,GP205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tmax、t1/2、MRT、AUC0、AUC0~∞分别为165.12±34.56ng/ml,3.17±0.75h,7.22±1.48h,9.84±1.51h,1061.50±331.06ng h/ml,1172.98±359.42ng h/ml;Beagle犬单剂量口服GP205(3mg/kg)后,GP205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tmax、t1/2、MRT、AUC0、AUC0~∞分别为329.06±52.61ng/ml,3.17±0.75h,7.56±1.77h,9.48±1.33h,1879.67±381.71ng h/ml,2060.24±393.14ng h/ml;Beagle犬单剂量静注GP205(0.5mg/kg)后,GP205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C0、t1/2、MRT、Cl、Vd、AUC0、AUC0~∞分别为2689.81±487.54ng/ml,12.09±3.13h,8.36±2.82h,0.40±0.05L/h/kg,3.25±0.87L/kg,1120.33±121.04ng h/ml,1275.22±156.20ng h/ml。GP205在Beagle犬体内吸收的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与给药剂量基本呈线性相关,说明该药物在Beagle犬体内的吸收基本呈线性动力学特征。通过对口服给药中剂量的药时曲线下面积与经静注给药后的药时曲线下面积相比,计算得到GP205的生物利用度为31.53%,,为临床给药剂量控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三、GP205在Beagle犬体内多剂量给药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本试验选用6条成年、健康Beagle犬多剂量口服给药GP205中剂量(1.5mg/kg)进行多剂量试验,连续给药7天,于第5、6、7三天给药前取血,在第7天给药后,按照单剂量取血时间点安排进行取血,以考察多剂量给药达稳态过程、峰(Cmax)-谷(Cmin)波动系数DF、稳态药代动力学特征和多剂量给药体内可能产生的蓄积效应。 试验结果表明,第五天起,Beagle犬体内GP205的血药浓度基本上达到稳态,即血药浓度不再随给药次数而增加。通过综合比较第七天与第一天口服给药1.5mg/kg的GP205后体内GP205动态过程药时曲线、曲线下面积AUC的显著性差异检验、第七天稳态AUC与第一天AUC的平均累积比,提示多剂量第七天口服给药1.5mg/kg的GP205后体内GP205血药浓度不产生明显的蓄积效应。 四、GP205在SD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本研究依据《化学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对试验动物的要求,对啮齿类动物——SD大鼠进行单剂量给药试验,考察药物在SD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试验采用24只SD大鼠,分成4组,雌雄各半,分别口服给药低剂量2.5mg/kg、中剂量5mg/kg、高剂量10mg/kg,静注给药1mg/kg,于给药前及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血,用本研究建立的SD大鼠血浆样品分析方法测定SD大鼠血浆中的药物浓度。根据测得的浓度数据,建立血药浓度-时间曲线,采用非房室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及口服给药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 结果表明,SD大鼠单剂量口服GP205(2.5mg/kg)后,GP205在SD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tmax、t1/2、MRT、AUC0~∞分别为4260.34±400.35ng/ml、6.30.8h、12.38±1.51h、19.35±3.22h、70136.79±16623.73ng h/ml;SD大鼠单剂量口服GP205(5mg/kg)后,GP205在SD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tmax、t1/2、MRT、AUC0~∞分别为6782.15±749.52ng/ml、6.31.5h、13.91±1.48h、22.17±2.18h、135312.81±13439.93ng h/ml;SD大鼠单剂量口服GP205(10mg/kg)后,GP205在SD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tmax、t1/2、MRT、AUC0~∞分别为9406.12±582.99ng/ml、6.30.8h、17.13±2.88h、25.56±3.47h、206888.49±19318.30ng h/ml;SD大鼠单剂量静注GP205(1mg/kg)后,GP205在SD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C0、t1/2、MRT、Cl、Vd、AUC0~∞分别为9511.56±442.31ng/ml、16.26±2.99h、20.76±3.41h、0.015±0.006L/h/kg、0.31±0.12L/kg、75210.88±23751.74ng h/ml。 以SD大鼠单剂量静注GP205溶液(1mg/kg)后体内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为参比,计算SD大鼠单剂量口服GP205溶液(5mg/kg)后GP205入血的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36.68%。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创新药物GP205经口服给药后,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基本呈线性动力学;长期服用该药物在体内不会产生蓄积效应;试验动物经口服给药后得到该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大于30%。
【关键词】:丙肝 GP205 SD大鼠 Beagle犬 临床前药代动力学
【学位授予单位】:第二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969.1
【目录】:
  • 摘要6-9
  • Abstract9-12
  • 缩略词表12-13
  • 前言13-15
  • 第一章 生物样品中 GP205 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15-36
  • 一、GP205 的电喷雾离子阱质谱分析16-21
  • 二、GP205 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的建立21-36
  • 第二章 创新药物 GP205 在 Beagle 犬体内单剂量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36-54
  • 一、材料和仪器36
  • 二、实验动物36-37
  • 三、实验方法37-38
  • 四、实验结果38-52
  • 五、讨论与小结52-54
  • 第三章 创新药物 GP205 在 Beagle 犬体内多剂量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54-66
  • 一、材料和仪器54
  • 二、实验动物54
  • 三、实验方法54-55
  • 四、实验结果55-64
  • 五、讨论与小结64-66
  • 第四章 创新药物 GP205 在 SD 大鼠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66-84
  • 一、材料和仪器66
  • 二、实验动物66-67
  • 三、实验方法67-68
  • 四、实验结果68-82
  • 五、讨论与小结82-84
  • 丙肝治疗药物研究进展84-89
  • 总结89-92
  • 参考文献92-95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95-96
  • 致谢9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喻志锋 ,陈本川;丙型肝炎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J];世界临床药物;2005年08期

2 冷协凡;干扰素在丙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J];九江医学;1994年03期

3 汤仲明;;药代动力学在新药评价中的作用[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83年S2期

4 姚光弼;;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治疗的策略和实施[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6年01期

5 刘昌孝;;药代动力学在新药成药性转换医学研究中的作用[J];科技导报;2012年05期

6 王莹莹;龚莉;王成港;王春龙;;丙型肝炎治疗新药替拉瑞韦[J];药物评价研究;2011年06期

7 江力宣;闫海英;阳盛洪;邱旭民;;药代动力学研究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J];药学实践杂志;2006年05期

8 汪承柏;;关于丙型肝炎治疗对策的探讨[J];中医杂志;1995年11期

9 席亮;干扰素对丙型肝炎治疗的现状和展望[J];中国处方药;2005年08期


  本文关键词:创新药物GP205的体内分析及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37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2637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4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