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并呋喃—咪唑组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苯并呋喃—咪唑组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根据调查显示,全球每年大约有1.41千万新发癌症病例,820万人死于癌症,约57%的癌症患者及67%的癌症死亡患者来自于发展中国家。因此,抗癌药物的研发已经成为药物研究的热点领域。化学家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天然产物中一些含有苯并呋喃环的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癌活性。同时,对咪唑类化合物的研究也显示出了较好的抗癌活性。本论文通过分子杂合的方法,设计合成了一系列苯并呋喃-咪唑盐类的化合物,并对这些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了测试,且发现了部分活性较好、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的先导化合物。本论文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章简要介绍了苯并呋喃化合物的合成、生物活性以及咪唑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第二章设计合成了两个系列的8个苯并呋喃-咪唑化合物和41个咪唑盐类化合物,并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通过对五株不同的肿瘤细胞株的测试发现,大部分咪唑盐类化合物表现出了良好的细胞毒活性,与阳性对照药物顺铂(DDP)相比,化合物24在对抗乳腺癌细胞MCF-7和结肠癌细胞SW480时具有较明显的选择性,化合物33在对抗白血病细胞HL-60、肝癌细胞SMMC-7721和肺癌细胞A549时表现出较好的生物活性,化合物44能选择性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和肺癌细胞A549。总体而言,本论文设计合成了8个苯并呋喃-咪唑前体化合物以及41个咪唑盐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在抗肿瘤的初步筛选中均表现出了较好的细胞毒活性,并且个别化合物表现出了强有力的生物活性和明显的选择性。论文后续研究将开展进一步的结构修饰与改造,对其构效关系以及药理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以期能够发现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的先导化合物。
【关键词】:苯并呋喃 咪唑盐 分子杂合 抗肿瘤活性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914;R9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苯并呋喃类衍生物及咪唑类衍生物的生物活性及合成研究进展9-37
- 1.1 前言9-10
- 1.2 苯并呋喃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研究10-15
- 1.2.1 抗真菌活性10
- 1.2.2 组胺拮抗剂作用10-11
- 1.2.3 抗肿瘤活性11-12
- 1.2.4 治疗心血管疾病12-13
- 1.2.5 治疗糖尿病活性13-14
- 1.2.6 抗氧化活性14-15
- 1.2.7 杀虫活性15
- 1.3 苯并呋喃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15-29
- 1.3.1 传统的苯并呋喃合成方法16-19
- 1.3.1.1 早期合成苯并呋喃环16
- 1.3.1.2 α-芳基酮的脱水环化反应16-17
- 1.3.1.3 碱促进的苯并呋喃化合物的合成17-18
- 1.3.1.4 碘催化合成苯并呋喃衍生物18
- 1.3.1.5 一锅法合成苯并呋喃类化合物18-19
- 1.3.2 金属催化合成苯并呋喃类化合物19-25
- 1.3.2.1 钯催化合成苯并呋喃化合物19-21
- 1.3.2.2 铜催化合成苯并呋喃环21-24
- 1.3.2.3 与其他金属作用合成苯并呋喃环24-25
- 1.3.3 新兴技术合成方法25-29
- 1.4 咪唑类化合物活性研究进展29-35
- 1.4.1 咪唑类化合物的抗菌作用29-31
- 1.4.2 咪唑类化合物的抗病毒作用31-32
- 1.4.3 咪唑类化合物的质子泵抑制作用32-33
- 1.4.4 咪唑类化合物的抗癌作用33-34
- 1.4.5 咪唑类化合物的的抗结核作用34-35
- 1.5 本章小结35-37
- 第二章 2,3-二取代苯并呋喃-咪唑类化合物的合成与活性研究37-99
- 2.1 前言37-39
- 2.2 实验设计39-40
- 2.2.1 实验路线设计39
- 2.2.2 实验合成路线39-40
- 2.3 结果与讨论40-59
- 2.3.1 合成方面40-52
- 2.3.1.1 化合物11的合成41-42
- 2.3.1.2 化合物12的合成42-43
- 2.3.1.3 化合物13、化合物14的合成43
- 2.3.1.4 四种咪唑取代的化合物的合成43-44
- 2.3.1.5 咪唑盐的合成44-51
- 2.3.1.6 X-ray结构表征51-52
- 2.3.2 体外细胞毒活性测试及构效关系研究52-59
- 2.3.2.1 体外细胞毒活性测试52-55
- 2.3.2.2 构效关系分析55-59
- 2.4 结论59
- 2.5 实验部分59-97
- 2.5.1 仪器与试剂60
- 2.5.2 化合物的合成60-97
- 2.5.2.1 化合物10的合成60-62
- 2.5.2.2 化合物11的合成62-63
- 2.5.2.3 化合物12的合成63-64
- 2.5.2.4 化合物13的合成64-66
- 2.5.2.5 化合物15的合成66-71
- 2.5.2.6 化合物17-57的合成71-97
- 2.6 小结与展望97-99
- 参考文献99-107
- 附录Ⅰ107-109
- 附录Ⅱ109-151
- 致谢1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靖;吴玉花;段新方;刘刚;刘子节;;3-芳基-2,2-二取代二氢苯并呋喃的合成[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唐田;王彦青;彭江华;;5-(2-溴乙基)-2,3-二氢苯并呋喃的制备[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2年04期
3 金晓董;黄志雄;吴成龙;邓勇;;3-(2,3-二氢苯并呋喃-5-基)丙酸合成工艺的改进[J];华西药学杂志;2012年04期
4 仇缀百,焦萍,刘丹阳;4-苯并呋喃乙酸的合成[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0年12期
5 余红霞,郭峰;5-溴异苯并呋喃-1(3H)-酮合成方法改进[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2年06期
6 万杰;吴成龙;李梅;邓勇;;3-(2,3-二氢苯并呋喃-5-基)丙酸的合成[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0年01期
7 高如忠;;镇痛药Tifurac sodium[J];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1990年06期
8 赵云;欧阳贵平;徐维明;;苯并呋喃[3,2-d]嘧啶类衍生物生物活性及研究进展[J];精细化工中间体;2010年01期
9 何梅;胡扬根;;新型苯并呋喃并嘧啶酮衍生物的抑菌活性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2年11期
10 颜文革,徐柏玲,郭宗儒,梁晓天;取代-2-羟甲基苯甲酰胺和-1 亚氨基-1,3-二氢异苯并呋喃的合成(英文)[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黄初升;刘红星;;2-[-1′-(4′-甲基-3′-戊烯基)]-2-甲基苯并呋喃的合成研究[A];第三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4年
2 陈五红;杨春皓;谢毓元;;稠合的苯并呋喃与苯并噻吩的合成方法[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3 王瑞萍;沈增明;;铜催化的偶联关环反应:简洁有效地合成吲哚和苯并呋喃的方法[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元元;封继康;;苯并呋喃三聚物的吸收及发射光谱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王翠娥;何心伟;琚凯;商永嘉;;DMAP催化的有机串联反应——非有机溶剂条件下一锅法合成苯并呋喃衍生物[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6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刘霞;师彦平;;橐吾属植物中新苯并呋喃倍半萜二聚体的结构确定[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7 李丹;杨晓兵;阚晓丽;程心心;狄红静;胡方中;;一种快速高效绿色合成1-(取代苯并呋喃-4-基)喹唑啉-2,4-(1H,3H)二酮方法[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7分会:有机化学[C];2014年
8 王飞;王亚丹;苗志伟;陈茹玉;;膦酸酯取代异苯并呋喃衍生物的合成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有机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崔锐利;肖璐;蒋历辉;李永舫;邹应萍;;甲醇处理使氟代苯并噻二唑和烷基噻吩取代噻吩[2,3-f]苯并呋喃共聚物效率提高到6.1%[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7分会:光电功能器件[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蒋勇;钯催化合成苯并呋喃和吲哚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2 李鑫;苯并呋喃和芳香螺环缩酮骨架的构筑[D];兰州大学;2012年
3 刘颖杰;基于二硫缩烯酮的α-位碳—碳偶联新反应合成官能团化苯并呋喃[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陈艳君;两种菊科植物的化学成分分离分析和苯并咪唑配合物的烯烃催化[D];兰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坤元;苯并呋喃—咪唑组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2 高彬;3-芳基苯并呋喃-2-酮化合物的合成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3 亓金萍;Lespedezavirgatol及其衍生物的合成[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杜文婷;2-烷硫基苯并呋喃与芳基硼酸的偶联反应与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初晓辉;3-烷基-3-N-取代苯并呋喃-2(3H)酮的合成方法研究[D];烟台大学;2014年
6 李莹超;5-取代二氢苯并呋喃—咪唑盐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7 权正军;微波辐射下2-苯并呋喃甲酸衍生物的合成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韩江升;绿色环境下芳基炔烃的亲电环化反应合成3-取代苯并呋喃衍生物方法探索[D];温州大学;2013年
9 张春文;1-(4-氟苯基)-5-溴异苯并呋喃的合成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任新芳;苯并呋喃环β-氨基酸酯的合成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苯并呋喃—咪唑组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27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432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