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尔康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血管重构的影响
【图文】:
图 1 NT-proBNP 的标准曲线Fig.1: The standard curve of the NT-proBNP, ADMA, ET-1, ETA及 eNOS 含量测定方法同上述 NT-proBNP。和胸主动脉的组织学和形态学分析埋在蜡块中的心脏组织和胸主动脉切成 5μm 厚的切片,然后烤脱蜡并对其进行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 Gieson,VG)染色。心肌组织切片与胸主动脉切片 HE 染色步箱取出切片后放冷,分别经二甲苯Ⅰ脱蜡10min→二甲苯Ⅱ脱蜡 100%酒精Ⅰ10min→100%酒精Ⅱ10min→90%酒精 10min→70%酒精 10min→蒸馏水中 10min。片放入苏木精染液瓶内15min,此时细胞核染成蓝色,然后用自in,洗去浮色。
图 2 心肌梗死后 24h 心脏梗死区面积Fig.2. Infarct area 24h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2 心肌尔康对心肌梗死大鼠心电重构的影响通过心电图及其量化统计分析结果评估各个时间点心肌梗死之前、之后及给药的心电图的变化。如图3 及表1 所示,,在实验第2、4、6 周,与假手术组相比,组心肌梗死大鼠心电图的ST段显著升高,表明心肌缺血,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XJEK组在2、4、6周均能够显著降低P 波(4wk,P<0.01;6wk,P<0.05)、T度(2,4 和 6wk,P<0.05),P-R和Q-T间期(2wk,6wk,P<0.05;4wk,P<0.01)辛普利治疗组也显示出了类似的结果。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8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鹏;李洪涛;王芝静;;ACEI逆转心血管重构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15年08期
2 方福德;胶原作为心血管重构的标示物[J];基础医学与临床;1999年02期
3 周永勤;侯彬;张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心血管重构[J];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2001年06期
4 蔡美丽;徐健飞;;高血压与心血管重构相关关系的研究进展[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年08期
5 邓璧;李元建;;MicroRNA与心血管重构[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13年03期
6 ;教育部、卫生部心血管重构与功能研究重点实验室简介[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8年09期
7 鄢定红,程晓曙;一氧化氮缺乏诱导的高血压及心血管重构[J];江西医药;2001年01期
8 沈丽娟;何国平;;多西环素对心血管重构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7年02期
9 黄虔;NF-κΒ活性增加参与由于一氧化氮合成长期慢性抑制所致的大鼠心血管重构[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1年02期
10 唐兵;转化生长因子β与心血管重构关系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任军梅;王瑞英;刘毅坚;张永胜;李永才;;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重构相关因素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2 ;张运简介[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二届全国介入超声医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3 韩杰;胡申江;;重构与甲羟戊酸途径关键酶的研究[A];2011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刘斌;张洪峰;张一帅;张洁洁;李廷波;彭军;;BTM-0512抗肺动脉高压心血管重构的作用及机制[A];中南地区第八届生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5 高杉;龙超良;王汝欢;汪海;;埃他卡林对压力超负荷大鼠心血管重构的逆转作用及其可能的内皮机制[A];第九届全国心血管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韩杰;法尼基焦磷酸合酶的干扰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程攀;心肌尔康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血管重构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9年
2 胡娟;心肌尔康对心肌梗死诱导心力衰竭小鼠心血管重构的保护作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8年
3 丁玲;心肌尔康多糖对L-NAME诱导高血压小鼠心血管重构的保护作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7年
4 李郁;转化生长因子-α、核因子-κB与老年心血管疾病心血管重构相关性研究[D];泸州医学院;2009年
5 赵月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高血压心血管重构的相关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6 金玉华;代谢综合征早期肾功能损害的特点及与心血管重构的关系[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7 孙红周;全反式维甲酸对压力超负荷所致小鼠心肌肥厚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922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592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