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中药注射剂配伍稳定性及其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安全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4 00:46
【摘要】:目的 探究3种常用中药注射剂(舒血宁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及参麦注射液)配伍不同溶媒(葡萄糖注射液、果糖注射液或葡萄糖注射液中添加胰岛素)的稳定性,以及舒血宁注射液配伍果糖注射液或加胰岛素的葡萄糖注射液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和ADR监测,为临床用药和提升患者用药安全提供依据。方法(1)稳定性考察:参照各中药注射剂说明书要求和临床常规剂量,分别将舒血宁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及参麦注射液与葡萄糖注射液、果糖注射液和添加胰岛素的葡萄糖注射液进行配伍混溶,各药液配制后均在室温条件下(25℃左右)静置,分别于静置后0h、0.5h、1h、1.5h、2h和4h的时间点检测各药液外观性状(澄明度和颜色)、pH值、可见异物、≥10μm不溶性微粒数目、≥25μm不溶性微粒数目、最大吸收波长、吸光度以及主药含量变化情况。(2)临床观察:选择2016年4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9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待患者血糖调整平稳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其中A组患者(35例)在第1天对其基本情况进行密切观察,第2天和第3天给予方案I(舒血宁注射液配伍添加胰岛素的葡萄糖注射液)治疗,第4天和第5天给予方案II(舒血宁注射液配伍果糖注射液)治疗;B组患者(34例)在第1天对其基本情况进行密切观察,第2天和第3天给予方案II治疗,第4天和第5天给予方案I治疗,对比分析不同方案下,两组患者自身的血糖波动情况、肝肾功能变化、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1)稳定性结果:舒血宁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及参麦注射液分别与葡萄糖注射液、果糖注射液或添加胰岛素的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混合后,在室温条件下(25℃左右)4h内,各药液颜色、澄明度、pH值、≥10μm不溶性微粒数目、≥25μm不溶性微粒数目、最大吸收波长和主药含量均未发生显著改变,且2h内各药液稳定性指标变化最小;丹参注射液分别与果糖注射液或添加胰岛素的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混合后,其吸光度出现明显改变。(2)临床观察结果:A组患者第4天和第5天的血糖差值均稍低于第2天和第3天,且B组患者治疗的第4天和第5天的血糖差值均稍高于第2天和第3天,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采用方案I或方案II治疗后,其肝功能相关指标(ALT、AST、ALP和TBIL)和肾功能相关指标(BUN和Cr)均在正常第二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范围内,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的第2~3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的第4~5天,且B组患者治疗的第2~3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治疗的第4~5天,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血宁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分别与葡萄糖注射液、果糖注射液或添加胰岛素的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混合后,在室温条件下(25℃左右)4h内各稳定性指标未见明显改变,丹参注射液与加胰岛素的葡萄糖注射液需酌情配伍;舒血宁注射液与果糖注射液配伍后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优于同添加胰岛素的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且具有更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图文】:

中药注射剂,澄明度,溶媒,颜色


第二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对各组测量数据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因素方差分析,当 P<0.05,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二、结果(一)各配伍药液外观性状变化情况通过对比观察各配伍药液外观性状结果,发现在配制后 4 小时内,舒血宁注射丹参注射液以及参麦注射液配伍 5%的果糖注射液或 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添加素,其药液颜色及澄明度均与各中药注射剂对照药液保持一致,,均未出现颜色变沉淀生成。表明舒血宁注射液、丹参注射液以及参麦注射液配伍 5%的果糖注射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添加胰岛素的稳定性与其说明书规定溶媒(5%葡萄糖注射基本相似,在外观上均较为稳定。详见图 1、表 2。①

参麦注射液


各配伍不同溶媒不同时间点10μm微粒数目
【学位授予单位】:第二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286;R285.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巍;中药注射剂研制概况[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童芬美,刘杭;医院使用中药注射剂安全问题的探讨[J];浙江临床医学;2003年06期

3 郭曙刚;中药注射剂应重视的几个问题[J];中国药品监管;2003年01期

4 姜宠华;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J];中原医刊;2004年16期

5 胡燕琴,王春明;警惕中药注射剂的不安全因素[J];首都医药;2005年13期

6 王丽华,袁耀辉;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需注意的问题[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5年11期

7 吴抗美;;我院中药注射剂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年12期

8 周超凡;林育华;徐植灵;;慎重使用中药注射剂[J];中国药物警戒;2005年04期

9 阿孜古丽 ,吐逊江 ,迪莉拜尔;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应注意的问题[J];新疆中医药;2005年01期

10 周超凡;徐植灵;林育华;;从药物鉴别看中药注射剂[J];中国中药杂志;2006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灵;;中药注射剂配伍时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A];第二届第二次中医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2 杜冠华;;中药注射剂的评价与研究方向[A];《医药导报》第八届编委会成立大会暨2009年度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和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资料汇编[C];2009年

3 侯世祥;;已上市中药注射剂质量监控与再评价刍议[A];2009全国中药创新与研究论坛学术论文集[C];2009年

4 芦柏震;陈小娟;侯桂兰;王春雷;;对中药注射剂的认识与观点[A];全国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及产业发展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孙文基;;对中药注射剂的实践、认识和体会[A];全国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及产业发展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林瑞超;;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的若干思考[A];新医药卫生改革与药学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药学杂志》第十二届编委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卢美娇;梅泽芬;;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现状调查分析[A];新医药卫生改革与药学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药学杂志》第十二届编委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芦柏震;陈小娟;侯桂兰;王春雷;;对中药注射剂的认识与观点[A];2009浙江省中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覃洁;;2004~2006年我院使用中药注射剂情况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成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赵成林;陈正芳;;明明白白的应用中药注射剂[A];2010年江苏省药学大会暨第十届江苏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蔚佳;中药注射剂产业——跛行不辍也千里[N];中国医药报;2005年

2 刘占滨;中药注射剂面临行业危机[N];健康报;2006年

3 余文海;中药注射剂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N];健康报;2007年

4 薛原;逾99%医生认为中药注射剂安全有效[N];健康报;2007年

5 定义;中药注射剂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N];健康报;2007年

6 宁夏青铜峡市人民医院 陶勇;规范使用中药注射剂[N];健康报;2007年

7 周俏春;正确认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8 本报记者  魏小刚;科学对待中药注射剂[N];中国医药报;2006年

9 周超凡;新视角反思中药注射剂[N];中国医药报;2006年

10 姚震宇;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再评价不可忽视[N];医药经济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吴嘉瑞;基于文献数据库和传统药物警戒思想的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2 闫位娟;中药注射剂致敏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3 梁丽U

本文编号:25975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5975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d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