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基于代谢组学的多药药物动力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6 20:49
【摘要】:目的采用两种方法研究多组分药物(多药)黄芪汤在人体内的代谢特征,为黄芪汤的药物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和药效研究提供依据,推动Poly-PK新策略在多药药物动力学研究中的深入应用。方法采用传统代谢组学结合Poly-PK分析策略与传统药物动力学两种方法,基于液相色谱质谱和气相色谱质谱两个检测平台,联合使用多种统计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健康志愿者口服黄芪汤前和服药后多个时间点血浆代谢谱的波动规律以及多种药物成分的动力学特征。结果代谢组学结合Poly-PK分析策略研究显示,有485种代谢物在服药前后有显著差异,其中包括被吸收的57种原型药物成分,293种被吸收且经机体代谢的药物成分,以及165种体内内源性代谢物。Poly-PK策略与传统药物动力学方法得到的药物原型成分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一致。结论代谢组学结合Poly-PK的分析策略比传统药物动力学方法在评价药效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能更准确、广泛的反映黄芪汤对人体整体代谢的影响,可以推广到具有多组成药物的药物动力学研究中。
【图文】:

黄芪汤,组成成分,黄芪,药理作用


图 1 黄芪汤的组成成分Figure1 The composition of Huangqi Decoction.及药理作用作用荚黄芪或蒙古黄芪的干燥根,始载于《神农补气药物[21]。近年来研究表明黄芪的有效基酸和微量元素(硒、锰、铁)等,临床经和内分泌系统等疾病。研究表明,黄芪免疫力[25]和延缓衰老[26]等药理作用。作用草,为豆科类植物乌拉尔甘草(Glycyrrh

框架图,研究思路,框架图,普洱茶


图 2 Poly-PK 策略的研究思路框架图Figure 2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Poly-PK approach此后,本课题组采用这种新策略成功地研究了普洱茶中的多种植物性组分在康人体内的吸收及代谢过程,初步验证了该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63]。普洱茶含大量的多酚类成分,具备一系列的药理学作用,尤其能降低血中总胆固醇和甘油酯的水平[75,76]。该研究利用 LC- MS 和 GC- MS 两个平台,,对标准饮食的健康志愿喝茶前后共 6 周(喝茶前 2 周、喝茶期 2 周以及停止喝茶后 2 周)采集的尿液及洱茶水相提取物进行测试分析,分别得到 6028 个和 1075 个特征性的碎片离子,进一步筛选出 2652 个喝茶前后发生显著变化的内源性代谢物的特征性碎片离(P<0.05)。通过将差异性代谢物与普洱茶的代谢组以及摄取普洱茶前的尿液代谢进行比较,进而发现有 19 种茶多酚是人体吸收的普洱茶的原型成分,有 26 种物是吸收的普洱茶成分经过人体生物转化而产生的新的代谢物,另外还有 118 种是体受到饮茶的刺激后发生改变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将吸收的普洱茶原型成分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285.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瑞;孔喜良;;抗运动性疲劳中药的药物动力学研究展望[J];体育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2 林奇泗,陈丹;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方法评述[J];福建分析测试;2004年Z1期

3 赵春丽,刘建芳,刘会臣;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进展[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3年02期

4 梁剑平,卫增泉,张力,吴逢兴,李蓉;稳定同位素在药物动力学研究中的新进展[J];原子核物理评论;1998年02期

5 李成韶,夏丽英;以药效为指标的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6年03期

6 ;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药磷硫寡去氧核苷酸(GEM91)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7年04期

7 步伯荪;徐一华;钱周;祁玉明;陈解凤;;乙酰氨基酚的药物动力学研究及几种片剂的生物利用度比较[J];中国药学杂志;1988年02期

8 郑企琨;郑琴;李桂英;;国产妥布霉素肌肉注射液的药物动力学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1988年04期

9 瞿治平,俞丽云,张若楠,吴永麟,王奇,范成德,王宏图,张静华;正常人苯妥英钠不同给药途径(静脉、肌肉、口服)的药物动力学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8年05期

10 孙永江,刘琰,贾义华,关国华,杜仁,孙振儒,李春芳,王志武,李德安,冯杰;硒酵母和亚硒酸钠药物动力学研究[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8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伟;曹亚杰;李筱e

本文编号:26019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6019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f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