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三七滴丸的制备及电化学指纹图谱质量控制

发布时间:2020-04-01 09:48
【摘要】:目的优化三七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筛选出制备三七滴丸的最优工艺;建立三七滴丸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三七及其提取物的电化学指纹图谱进行研究,利用电化学指纹图谱对三七从提取到滴丸制备整个过程的质量进行全程控制,确保三七滴丸质量符合标准。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提取回流时间、料液比和乙醇比例为主因素,以确定三七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以系统温度、搅拌时间和搅拌转速为考察因素,确定三七提取物电化学指纹图谱的基本条件;并使用此方法,分别测定三七有效成分及三七滴丸含量。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将三七提取物制备成滴丸剂,分别考察基质种类及基质与药物比例等因素对滴丸制备的影响,优化滴丸制备的最佳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七滴丸中,人参皂苷Rg_1的含量,并建立三七滴丸质量控制方法。结果通过试验确定了,三七最佳提取工艺为,使用浓度为90%的乙醇;回流提取时间为60 min;料液比为12倍;三七提取物电化学指纹图谱的条件为温度控制在(37±0.02)℃,保持反应容器中硫酸(1 mol/L)、硫酸锰(0.02 mol/L)溶液和丙酮(0.6 mol/L)溶液各10 ml,恒温恒速搅拌15 min后(转速为500 r/min),再精密加入10 ml KBrO_3(0.2 mol/L)溶液,记录电化学指纹图谱;确定三七滴丸最佳制备工艺是药物与基质比为1:3,滴制温度为90℃,滴制距离为6 cm;同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滴丸含量,人参皂苷Rg_1浓度在0.0228~0.57 mg/mL范围内,r=0.9997。平均回收率100.02%,RDS值为0.97%,此方法可以用于三七滴丸的质量控制。同时使用电化学指纹图谱法测定三七滴丸含量,并与经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比较,测定结果结论趋势一致,此方法可以辅助测定三七滴丸含量。结论正交试验筛选出三七最佳提取工艺,并制备了便于服用的三七滴丸剂。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滴丸剂含量的方法,同时建立了电化学指纹图谱法快速鉴别及辅助控制三七滴丸质量,为中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新思路。
【图文】:

指纹图谱,特征参数,电化学,电位


(ΔEmax):振荡曲线中,相邻电位正峰和负峰之间的最大差值;(6)停振电位和时间:体系振荡刚好停止时所对应的电位和时间。其特征参数如图 2-2 所示。图2-2 电化学指纹图谱特征参数Fig.2-2 The electrochemical fingerprint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2.2.2 三七提取工艺研究2.2.2.1 正交试验设计法

标准曲线,三七提取物,指纹图谱,电化学


应用此方法测定结果可靠。2.3.5 三七提取物电化学指纹图谱标准曲线测定结果图2-10 三七提取物电化学指纹图谱标准曲线Fig.2-10 Electrochemical fingerprint of Panax notoginseng standard curve不同质量三七提取物电化学指纹图谱测定结果图 2-10 显示:提取物在 0.15 g~0.6 g范围内,三七总皂苷的诱导时间、振荡周期的时间负对数与加入三七提取物的线性关系良好,诱导时间线性方程为 Y=-3.0356x+8.1689,,相关系数为 R2=0.9964;振荡周期线性方程为Y=-1.5721x+3.6429,相关系数为R2=0.9924。
【学位授予单位】:佳木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283.6;R286.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龙梗;李欢欢;石慧慧;刘亚伟;杨青山;程旺兴;;不同产地木通的电化学指纹图谱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16年09期

2 陈龙梗;李欢欢;朱林;程旺兴;杨烁;杨青山;;不同产地石菖蒲的电化学指纹图谱研究[J];化学世界;2017年05期

3 胡俊平;刘友星;毛海香;刘浩岑;;不同产地柴胡的电化学指纹图谱研究[J];煤炭与化工;2016年08期

4 周彬彬;杨代明;方宣启;张继红;;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在生乳掺杂鉴别方面的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16年27期

5 邹桂华;赵婷婷;沈广志;李守君;;非线性电化学指纹图谱鉴别党参与秦艽[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年07期

6 石慧慧;王融融;陈龙梗;连黎明;邹雁城;杨青山;程旺兴;;中药辛夷的电化学指纹图谱[J];中国现代中药;2015年03期

7 王融融;程旺兴;王晓钰;杨青山;;半夏的电化学指纹图谱研究[J];化学世界;2013年04期

8 陈振华;程旺兴;方成武;何彩玉;王融融;;大黄的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研究[J];分子科学学报;2013年03期

9 查孝柱;程旺兴;陈振华;查光圣;;中药木瓜的电化学指纹图谱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年15期

10 向凤琴;张泰铭;;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J];广州化工;2012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查孝柱;程旺兴;陈振华;查光圣;赵叶;;中药木瓜的电化学指纹图谱研究[A];二零一三年编辑出版年会暨慢病防控优秀论文汇编[C];2013年

2 张小刚;韩婷;张巧艳;张宏;黄宝康;秦路平;;中国境内不同产地积雪草的化学指纹图谱和聚类分析(英文)[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论文集——祝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成立二十周年[C];2008年

3 严烨;樊成;董文宾;邹力;;非线性电化学指纹图谱分析技术快速检测羊乳中牛乳的方法标准化可行性研究[A];标准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创新——第十三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16年

4 雷云;翟华强;杨洪军;许海玉;;基于化学指纹图谱和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的白芷质量评价研究[A];2014年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六届中药专业委员会换届改选会论文集[C];2014年

5 张庆英;张巍巍;;中药翻白草化学指纹图谱及其分类学作用[A];第九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龚千锋;凌珊;刘兆华;王晓葳;付祥平;;中药质量控制的现状与发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分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7 张雅铭;鄢丹;张萍;任永申;张少峰;冯雪;肖小河;;基于化学指纹图谱-生物热活性指纹图谱关联检测的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粉针质量控制方法研究[A];全国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及产业发展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汤道权;安益强;吴静;赵子明;印晓星;赵洪涛;吴晓雯;;HPLC-DAD法化学指纹图谱结合多组分定量分析双黄连胶囊(英文)[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9 张泰铭;方宣启;赵哲;毛鹏飞;;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技术在鉴别和评价甘草及其临床应用中的作用[A];中药饮片质量分析与中药鉴别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房敏峰;胡正海;王启林;王晓茹;杨波;;太白山4种药用地衣的鉴别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暨WHO中药材鉴定方法和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Kim Youngsuk(金永淑);铁观音产地品质差异及其HPLC化学指纹图谱身份判别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2 靳守东;茵栀黄注射液的化学指纹图谱与质量控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3 贺巍;基于化学指纹图谱的茶叶产地、原料品种判别分析和生化成分预测[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4 金城;基于理化—生物关联检测的中药(板蓝根)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方法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5 马永杰;基于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技术的乳品质控方法研究及数学模型构建[D];陕西科技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东艳;三七滴丸的制备及电化学指纹图谱质量控制[D];佳木斯大学;2018年

2 袁斌;电化学指纹图谱与中药群集信息表征[D];中南大学;2007年

3 乔君喜;用于酱油和牛奶真伪鉴别与质量评价的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朱蓉;中药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和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张娟;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在啤酒和啤酒花鉴别及定量分析中应用[D];中南大学;2014年

6 李永玲;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结合模式识别方法在食品鉴别方面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7 陈挚;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中药有效成分和电化学指纹图谱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毛鹏飞;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智能分析仪产业化推广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陈振华;化学振荡体系及其在中药电化学指纹图谱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3年

10 崔美花;八种药用植物化学指纹图谱的初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102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6102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3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